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考前冲刺四步走
文章字数:1563
  还有不到2个月就要高考了,相信考生此时正在为迎接这次“大考”做着准备,其中不少人可能在新学期伊始就已经有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状态。但随着备考日程的一天天推进,在进入模考密集阶段后,部分考生对高考的冲劲儿有所降低,再加上陆续经历的诸多考试,成绩的波动可能更加诱发精神状态的低迷,从而感到心理疲劳,出现做事拖延、情绪懈怠、消极应对考试等情形。倒计时阶段,这样的状态需要调整,如何才能做到逆水行舟,勇往直前呢?
  优化心态 理性备考
  备考冲刺阶段,考生要转化对高考那种不可逾越的感觉,更要转变“时间已经来不及”的负面评价。高三全程,尤其是冲刺阶段,要更多地关注一步一个脚印的落实。
  客观来说,成绩的确重要,但如果只关注于此,那么就不能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状态等重视,而这又直接影响学习成绩,长此以往就可能恶性循环。
  建议考生多关注自己的日常落实,把冲刺阶段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通过不断反思与总结来提升自己的整体实力。
  及时总结 增强自信
  模考增多,考试后的总结尤为重要。考生在总结过程中不要只关注成绩,要找出考试中哪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并分析原因,要细化到小分上,关注自己在不同题型、不同知识点上的得与失。考生在考试后要及时做总结,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查缺补漏,以期做到事半功倍。
  如果考生在冲刺阶段总盯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就容易诱发心灰意冷的负面情绪体验,进而影响备考状态和行为。考生应从每次考试中总结自己的优势和进步,找出有效的冲刺备考方法,不断累积经验,以期在后续备考中更加知晓自己学什么、怎么学。同时,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强化“我能行”的理念,或是用“让自己行动起来”的踏实做法减少胡思乱想的心理负担,进而在实践付出中激发自信心。
  掌控节奏 科学用脑
  冲刺阶段,考生要遵照自己以往的复习节奏备考,包括学习节奏、生活节奏等。此阶段,常态远比创新更重要也更有效。虽然在刚进入高三时老师和家长都建议考生多尝试、归纳不同的复习方法,可以模仿优秀生或榜样生来修订自己的备考计划。但无论这些方法是否带给考生有效的结果,现在都不建议再更改。
  作为大脑全天都处于“高速运转”的高三生,要科学用脑来匹配四个不同的最佳兴奋期。
  一是清晨起床后。此时段头脑较为清醒,不存在新的记忆干扰,故识记印象清晰。可以学习一些难记忆的知识。但若有考生早晨处于“睡不醒”的状态,也不必强求自己用这个时段来学习,毕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二是8时至12时。起床后经过一定的活动,精力、神智都上升到了旺盛阶段,因而记识量大,识记效率也高,学习效果明显。考生可充分利用此时间段,不要因注意力不集中或其他原因而荒废。
  三是19时至21时。这个时段也是大脑的最佳记忆期。考生可在此时回顾、复习全天学习过的内容,高效完成作业,对笔记进行整理,预习等。
  四是睡前1小时左右。利用这个时间记忆知识后,由于马上入睡,所以不存在心理学的“倒摄抑制”,即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有些高三生习惯在睡觉前继续做题或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如果能尝试改为背诵一些知识点,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劳逸结合 养成习惯
  此时此刻,劳逸结合很重要,考生要适度增加休息时间。如大量做新题、晚上“开夜车”等打乱备考节奏的做法,不仅容易诱发疲劳,更易导致过度紧张和焦虑,从而影响注意力和思维状态。
  增加的休息时间,不应选择玩手机、看小说等过度耗费脑力的活动。除了要确保足够的睡眠外,考生还应保证每天做一定量的有氧运动,这不仅能为冲刺阶段提供健康体魄,更可以利用体育运动来缓解大脑疲劳。考生在此阶段要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完成每天的复习,累积每天的“小胜”,为高考的大胜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要提醒考生的是,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备考冲刺,养成优秀的习惯至关重要。坚持不懈,形成常态,才能不断累积成效,最终梦想成真。
  魏 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