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读书漫谈
文章字数:1202

冯建兴


  古往今来,人类知识的传承,最主要的途径和方法是通过书籍的记载与传述。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多少有点像运动一样。读书不仅让你寻找自我,也让你看到不同的世界,让你从不同的方面观察身边的人。
  读书的意义在于,它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一个人的读书史,即他的心灵发育史。读书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与厚度;读书无力改变人生的起点,但通过读书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书是人生的避难所。你可以抛下所有的烦恼,沉浸在星空的广阔、文人的胸怀、历史的渊源。
  一个人的专注力、忍耐力,正是在读书中慢慢提升的。
  读书,是人生旅途中对自己最好的奖赏,它能满足我们的归属感。不同的书籍,会对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本书的厚薄,是由阅读者决定的。
  读书在于判断、在于寻找,而把书读薄,就是在判断在寻找。
  读薄以后的环节,应该是读厚。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人生中一定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读书思考恰恰是其中一种,也是获益最大的一种。
  周国平说:读书能够养心,而且能够养生。
  一个人倘若能够通过读书、思考、艺术、写作等充分领略心灵的快乐,形成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他自己就会拥有一个永不枯竭的快乐源泉。
  一个高度自律的人通常会打破自己知识的壁垒,主动去阅读不喜欢但有价值的书。读不喜欢但有价值的书,能拓宽视野、加速成长,实现认知突围。
  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书是一种自我净化。
  古人云:读书见书,如得良友。见己读书,如逢故人。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
  作家杨绛说:你读过的书,遇过的人,扛过的事,构成了你的人生格局。清华大学美术教授吕敬人语:读书是修行,做书是苦旅。清代大臣、学者陈廷敬家训教导子孙后人读书要“专”,“学问尚精专,研磨贵纯一。心无旁骛时,自然通神机”。叔本华说:文字见心境,阅读见人生。
  当一个人思想文化修养达到一定高度时,就从书本上找到消遣,而非从别人那里寻求乐趣。
  “晴耕雨读”,是我国农耕文明的传统,是读书人的生活智慧,也是文脉传承的具体体现。
  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讲的是人在不同年龄阶段读书的顿悟。
  书房是一个读书人气质养成的地方。
  书房一间,拥书千卷,酣睡写读,以文富养,让余生卷卷生香。
  作家白洛梅说:一书一茶一知己,一朝一暮一人生,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余秋雨说:书房是读书人的精神道场。
  读书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昌盛发达。“德式阅读”值得借鉴学习。
  德国是一个崇尚读书的国家,产生了许多哲学家、作家、思想家、诗人。德国人喜欢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德国也是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均每1.7万人拥有一家书店。
  倡导热爱读书是提高全体民众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长效工程,须潜移默化。让全民阅读活动成为一张名片,要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