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星辰大海的路上
文章字数:795
中国航天,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艰难发展,如今已令全世界瞩目!让我们来回顾中国航天发展的历史,看中国航天走过的星辰大海。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老人们告诉我,当“东方红一号”承载着那枚小小的电子录音器发射升空时,所有的人都无比渴望地仰望着天空,那是他们第一次带着情怀和信仰,望向天空,眼角噙着激动的热泪。
“东方红一号”上的唱片,是那首《东方红》,在茫茫太空,它的声音极微弱又极嘹亮,它向世界骄傲宣告:中国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03年,我国第一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骨血俯瞰蔚蓝的地球家园,中国人民又望向茫茫星海,眼神在某一时刻交汇,那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在太空中的十几个小时,是杨利伟毕生铭记的,毕生值得去讲述的故事。
2021年,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2022年,神舟十三号发射升空,开创了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的新篇。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的那声:“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响彻华夏大地,振奋了14亿热血儿女。空中课堂上,王亚平的水球实验中,美丽的纸花在水球中舒展开来,她向我们落落大方地宣告,女性生来不只是孱弱的,需要被保护的。女性同样可以上天入海,同样可以独当一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的眼眸望向土地、望向山川、望向大海、望向茫茫宇宙。三千年前,屈原书就了慷慨悲壮的《天问》,而现在,问天深空探测器在茫茫宇宙巡航,即将回答他的一切问题。八百年前,李商隐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而现在“嫦娥”、“玉兔”月背探测,将要去告慰千百年前望月抒怀的先人的魂灵。神秘的三星堆面具,它的眼睛长而凸起,渴望看穿星空的一切,而现在,天眼望远镜已捕捉到脉冲星微弱的呼吸。
中国人民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探寻,我们始终在坚定地向前走。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过去、现在、未来,我们永不停歇!
朔城区二中 程璇
指导老师:李俊英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老人们告诉我,当“东方红一号”承载着那枚小小的电子录音器发射升空时,所有的人都无比渴望地仰望着天空,那是他们第一次带着情怀和信仰,望向天空,眼角噙着激动的热泪。
“东方红一号”上的唱片,是那首《东方红》,在茫茫太空,它的声音极微弱又极嘹亮,它向世界骄傲宣告:中国成为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003年,我国第一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骨血俯瞰蔚蓝的地球家园,中国人民又望向茫茫星海,眼神在某一时刻交汇,那一定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在太空中的十几个小时,是杨利伟毕生铭记的,毕生值得去讲述的故事。
2021年,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2022年,神舟十三号发射升空,开创了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的新篇。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的那声:“我已出舱,感觉良好。”响彻华夏大地,振奋了14亿热血儿女。空中课堂上,王亚平的水球实验中,美丽的纸花在水球中舒展开来,她向我们落落大方地宣告,女性生来不只是孱弱的,需要被保护的。女性同样可以上天入海,同样可以独当一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国人民的眼眸望向土地、望向山川、望向大海、望向茫茫宇宙。三千年前,屈原书就了慷慨悲壮的《天问》,而现在,问天深空探测器在茫茫宇宙巡航,即将回答他的一切问题。八百年前,李商隐叹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而现在“嫦娥”、“玉兔”月背探测,将要去告慰千百年前望月抒怀的先人的魂灵。神秘的三星堆面具,它的眼睛长而凸起,渴望看穿星空的一切,而现在,天眼望远镜已捕捉到脉冲星微弱的呼吸。
中国人民从未停止对未知的探寻,我们始终在坚定地向前走。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过去、现在、未来,我们永不停歇!
朔城区二中 程璇
指导老师:李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