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多吃大蒜、花生? 血压或能变平稳
文章字数:1900
  很多患者对高血压都存在一定的困惑,比如:没有症状就不用吃药;一旦吃药,就得终身吃药,所以轻易不吃;吃大蒜、花生和芹菜能降血压……
  那么,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呢?
  01、所有高血压都需要治疗吗?
  只要是确诊的高血压都需要治疗。
  高血压是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生活方式改变很重要:
  限制食盐的摄入有利于控制血压,根据《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2020版)》每人每天不宜超过6g;
  坚持适度的锻炼,如果肥胖还需要减肥;
  戒烟、戒酒;
  保持平和的心情,忌大喜大悲,忌情绪激动。
  但一般来说,单纯生活方式的改善已经无法保持血压正常了。也就是说,单纯靠自身机体自我调节已经不可能达到一个正常平稳的血压了,必须依靠降压药物的协助。
  轻度的高血压是不是可以忽略不治?当然不可以!
  轻度的高血压虽然没有明显的不舒服表现,但是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也有明显的危害:会增加心脏的负担而引发心脏扩大,潜移默化地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增加脑卒中、冠心病和肾脏病风险。
  简单地说,高血压不治疗会“伤脑、伤心、伤肾、伤血管”。
  02、没有症状还用吃药吗?
  无症状的高血压也要吃药,如果没有禁忌,一般情况下都要吃降压药。
  在非同一天有3次在诊室测量血压,收缩压(高压)>140,或舒张压(低压)>90,都可以诊断为高血压(由医生帮您诊断)。
  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惧怕“一旦吃药,就停不下来”。但要知道的是,轻中度的高血压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且人类对血压缓慢升高会产生一定的耐受,但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多个靶器官的缓慢受损。比如:心脏的负担增加,会缓慢地变大变衰弱;动脉血管长期高压会引起损伤,容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脑卒中和慢性肾脏病。
  所以,没有症状的高血压也要吃药,而且对于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要借助降压药让血压控制在130/80以下(注意:是低于正常140/90的标准),才能延缓高血压的损害。
  03、少吃盐,多吃大蒜能降血压?
  少吃盐有利于降压和控制血压;
  现在的循证医学认为:多吃大蒜、花生、芹菜对控制血压无益。
  高血压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家庭饮食“口重”,摄入过多(每人每天超过6g盐)盐,导致过多的水“吸引”到血液中,血容量增加会显著升高血压。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一个最基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就是“限盐”:“每人每天不超过6g盐”,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盐量。
  超过6g盐(注意日常饮食中还有来自酱油、耗油、咸菜中的盐)就说明自己吃多了盐。
  多吃芹菜、大蒜等食物对降压的帮助作用微乎其微,如果大家看重生活方式的改善对降压的帮助,可以努力做到前文提到的四个方面。
  04、高血压治疗的五个常见误区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最常见的高血压治疗误区包括以下5个:
  年纪轻轻的,不要随便吃降压药,一旦吃上就停不了——
  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越是年轻高血压患者,越要重视自己的未来生命预期。越早治疗,血压越平稳达标,预期寿命越长。
  降压药可以隔日吃1次,或者不高不吃,血压高的时候再吃——
  这也是个有害的观点:专业的角度来说,降压不是根本目的,降压是为了保护心、脑、肾等重要的器官不会被高血压所损伤,避免出现心脏扩大(会进展为心衰)、脑卒中(脑出血、脑缺血)、慢性肾脏病(会进展为肾衰竭)和其它动脉粥样硬化问题,而保持血压的平稳(不是忽高忽低)对于减轻靶器官的损伤尤其重要。
  因此,降压药要天天吃,维持血压平稳和达标才是最重要的,吃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血压忽高忽低,危害更大。
  降压药越新越好,越贵越好
  很多人会被“一分钱一分货”所误导
  举个例子:如果某个贵的新药吃了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如水肿、干咳、高血钾、肌酐升高等)或者降压作用达不到预期目的;而之前服用过的“老”降压药,既能实现血压达标和平稳降压,长期吃还没有不舒服或者不耐受的问题,那么这个“老药”就更适合您。
  因此,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不是越贵越好,越新越好!
  降压药要循序渐进地用,上来就用“最高级的药”,将来耐药无效了,就没有药物可用了
  这种理念也是不理解降压药物的作用特点导致的。
  我们有多种机制不同的降压药,这些降压药彼此之间也没有“可以继承或交叉的耐药性”。也就是说,如果您对某个最新上市的降压药“耐药”(事实上也不存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会逐渐耐药”的问题),之前的若干不同作用机制的“老药”仍然是有效的。
  所以,选择哪个药物不是按照“新老”的顺序,而是根据您合并的不同其它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心衰、脑卒中)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优(循证证据)的降压药。
  病友推荐的药才是货真价实的好药
  这也是个误区
  因为每个高血压患者(病因不同,遗传和药物耐受性不同)对相同的降压药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既包括疗效不同,也包括对这个药物的耐受性(副作用问题)不同。
  所以,不要跟风吃药,不要轻信病友的推荐吃药,不要跟着广告吃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