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无限风光满目春
——应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侧记
文章字数:2801

山西日报记者 马占富 本报记者 史振宇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自然的底色。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雁门关外的应县,打造农业品牌,发展旅游康养产业,工业追风逐光……满目绿色扑面来。曾经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如今加速绿色、低碳发展,一幅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面展现在人们眼前。
  品牌农业特色发展品质高
  “这几天我刚栽完豆角,再有一个多月就能上市了。”5月7日,站在应县下社镇丰寨村村西的日光节能温室前,村委会主任王东告诉记者。
  记者放眼望去,大片白色的日光节能温室,在太阳照耀下熠熠生辉。“过去我们露天种菜多年,村民们虽然致了富,但露天种菜没有设施农业收入高。42户村民去年冬天建起130个日光节能温室,现在都种上了豆角。按去年行情算,一亩地一茬就能卖2万多元,全年可种两茬豆角,还能种一茬叶菜,效益十分可观。”王东所说的豆角,就是农民们美誉为“钱串串”的架豆。近年来,全县打破传统农业格局,蔬菜种植成为特色产业、品牌农业。
  应县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形成了特色产业优势。2021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7.29万亩,产量11.04亿斤。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1.3万亩,其中日光节能温室有1050亩、钢架塑料大棚11950亩,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3亿斤,今年全县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设施蔬菜总产值可达到3.5亿元。
  “我们的蔬菜绿色、生态、有机,西红柿、黄瓜、青椒三个品牌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村走上了乡村振兴之路。”下社镇石庄村村委会主任王良存告诉记者。在距丰寨村仅4公里之遥的石庄村,发展设施农业已经30多年,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2200亩,建成钢架塑料大棚1200座。带动全镇蔬菜生产总面积达到了5260亩,光设施农业每年收入5000万元,占经济总收入一半以上。
  这几天,走进应县下社、南河种、杏寨等乡镇,发展蔬菜产业十分火热。菜农在田间种植露天蔬菜,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里的菠菜、香菜、白菜、黄瓜等也正上市热卖,经济效益翻番,菜农们喜悦溢满脸庞,田野里奏响了种菜交响乐。
  全县重点打造下社、大临河等7个乡镇精品设施蔬菜示范区,青椒、架豆等9个菜种通过了国家产地和产品认证,“三品一标”认证已达32个。“应县紫皮大蒜”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商标。10万亩“应州绿”蔬菜基地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成为全省首家获得出口的蔬菜种植基地县,蔬菜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市,部分产品出口到了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旅游康养绿色生活美起来
  “我们已经建起凉亭长廊,建成生态观光采摘园、游乐园一期等,依托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森林康养基地。”5月8日,应县下马峪乡党委书记寇超告诉记者。
  下马峪乡境内山区乔木、灌木随处可见,果树漫山遍野,又有真武庙、威宁堡、崇真观等文物和明长城遗存,加之马岚峪山峪独特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深谷、溪流。峪内林茂草丰,芳草萋萋,溪水潺潺,鸟鸣山涧,山清水秀,是天然的旅游观光避暑胜地。
  依托独特的“天然氧吧”自然条件和“花果之乡”品牌优势,2021年,下马峪乡加大康养旅游规划和开发力度,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健康引领、大资源整合、大产业融合,打造“乡村康养+”新模式,实现全域康养大发展。先后实施了道路基础建设和绿化工程,进行环境提升、河道清理、绿化美化,已经建成生态观光采摘园、游乐园等项目,正在实施双沟森林康养人家、关帝沟森林剧场、马岚庄水果产业园、曹汝谦故居建设等18个项目,着力营造春花、夏荫、秋色、冬美的四季景致,实现乡村风景颜值与历史文化内涵并重。“我们要将自然光风与产业项目融为一体,生态、健康、和谐有机结合,打造一流森林康养基地。”寇超说。
  “万木峥嵘凝秀色,千帆竞发聚朝晖。”下马峪乡发展森林康养项目,只是应县发展旅游康养产业的一个区域。该县围绕“一核、一带、多支点”,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打造文旅康养目的地。该县以打造长城文化旅游板块为契机,整合了龙首山、小石口、石柱山、马岚峪等景点,正在建设富有文化内涵、包含多个景点的田园综合体、特色乡村旅游小镇、乡村旅游景观带,多支点推进全域旅游。
  这几天,应县西崔庄村南,1米多高的云朵玫瑰争相发出粉红色的嫩芽,长势喜人。“这是300亩云朵玫瑰,紧邻的200亩土地已经平整,受疫情影响,玫瑰推迟了栽苗,过几天将继续栽苗种植。”西崔庄村党支部书记曹江胜手指着玫瑰园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在云朵玫瑰种植园,玫瑰加工厂正在建设烘干设备,园内正在建设玫瑰长廊、修路、植树、置入喷淋设施等,基地依托玫瑰种植,打造特色旅游。“再有一个月各种旅游元素就可建成,玫瑰种植园将变成玫瑰旅游观光园。6月份,粉色的玫瑰花绽放西崔庄,将有众多游客观光旅游,成为应县一大特色旅游。”曹江胜说。
  绿色能源追风逐光美无限
  一架架大风车转起来,一块块光伏板装起来,应县追风逐光,风景无限好。
  在应县,绿色能源发展蹄疾步稳,白马石、南泉两个山区乡镇的山头上,连片的风机像白色的“森林”随风起舞。在杏寨乡大刘庄村北,一望无际的光伏板像蓝色的“海洋”,在阳光下熠熠发光。
  “用清洁能源无污染,又节能,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绿色转型,我县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蓬勃发展的无限风光逐步取代煤炭利用,减少煤炭污染。”应县能源局局长张晓东告诉记者。
  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应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上马,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能源供给革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着力做好“固碳”和“减排”文章,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转型。
  全县坚持把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产业作为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了十乡百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生物质能多元化利用,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相继引进建成山西华电、山西大唐、晋能光伏等新能源企业5家,总装机规模224MW。年发电量约4亿千瓦时。“风、光新能源,低碳、绿色、环保,既洁净又节能,我们测算了一下,年节约煤炭约5万吨标准煤。”应县能源局工作人员邢亮峰告诉记者。
  “应县虽然无煤炭资源,但已经并网发电5家新能源企业,我县发展新能源的步伐不断加快,将改善全县能源结构,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张晓东说。全县开足马力大搞新能源建设。华电应县风光储一体化融合发展工程50MW光伏发电项目已并网发电、华能100MW发电项目、国家电投山西清洁能源100MW光储一体化项目等集中式光伏项目正全面施工,装机规模500MW,总投资25.49亿元,预计6月底前全部并网发电。同时,为加快推进储能项目建设,该县已完成备案总投资57亿元储能项目4个。2月,又成功引进三峡能源集团投资40亿元、装机容量60万千瓦的应县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一步增强了新能源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县全面布局发展风光储和生物质等新能源项目,东西南北中全面开花,山川翠绿,空气清新,乡村振兴更加出彩,生态底色更加靓丽,推动了全县高质量发展。”应县副县长任瑞说。应县低碳发展、绿色发展,追风逐光绿满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