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条“互诉衷肠”的路——邮政之路
文章字数:1045

赵珮言


  说起互诉衷肠,大家可能首当其冲就想到了电话、微信等现代通信工具和聊天软件,似乎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的书信这一传统方式遗忘了。原来挺立在大街小巷的绿色信使——邮筒也已鲜见踪影。这也意味着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与人交流有了更加便捷、快速、直观、实用的通信手段,书信往来已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和生活,导致新时代的“接班人”对它知之甚少。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中国邮政的历史变迁以及邮政文化,5月21日至22日,《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带领百余名小记者走进中国邮政朔州分公司,近距离了解学习邮政知识,并亲自体验了规范书写信件、投寄信件的全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到了书信的魅力和通过信笺倾诉真情实感、交流思想的快乐。
  古时有“开拆远书何喜事、数行家信抵千金”、“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诗文,表明了当时书信的重要性,以及漂流在外的游子对家书的渴望。过去,书信不仅是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情谊的主要渠道,而且在增进友谊、军事作战等方面发挥过特殊的作用。孩子们可能在影片中见过诸如鸿雁传书、策马送信的画面,也可能从书籍中看到过描写书信交流的文字,但从未亲自体验过、感受过书信的魅力。
  在这次活动中,当孩子们手里捧着信笺、邮票、信封时,脸上既有兴奋和激动,也有新鲜和好奇。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信笺,轻轻地铺平,郑重其事地写下“亲爱的妈妈”等字样时,心里的情愫就开始流淌了。有的向妈妈倾诉着感恩,有的向妈妈诉说着委屈,还有的跟妈妈低吟着“悄悄话”……一张小小的信笺瞬间就变成了母女、母子交流的“阵地”,那些带着温度的文字在孩子们的小手里自由地翻飞,从孩子们的心坎儿里飞出,迎着朝阳和微风,向着妈妈所在的方向兴高采烈地飞去。
  爱出者爱返,福来者福往。孩子们在寄出自己信件的那一刻,就翘首以待收信人能早日收到自己的心灵问候。是的,书信带着心灵寄托、传递幸福、慰藉心灵、倾诉喜怒哀乐等作用,紧紧连接着你我他,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留给大家的心灵慰藉和爱的余热仍在发酵。家长们把自己的感动发在群里,晒着自己的小幸福,真心、真诚地表达着对《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精心策划活动的感谢——他们的孩子因成为小记者而增长了自信,他们的家庭因小记者实践活动多了交流的话题,亲子关系也因小记者实践活动而彼此靠近。
  翘望站在时代之巅的孩子们,经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迎接未来,也懂得了传承过去,并且学会了交流的另外一种方式——“相思难见面,时展尺书看。”于方寸之间吐心声,于孤独之处诉衷肠,于压抑之下寻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