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版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铺展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侧记
文章字数:3758


记者杨育彪


  初夏,塞上朔州新风入怀,百花盛开,圆梦的时刻扑面而来。
  在这里,星罗棋布分散在辽阔热土上的中小微企业如红红的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迈着“专精特新”的锵锵步伐,澎湃着创新动力,在高质量发展中成就着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
  东风拂面来,蓓蕾满枝头。2021年,全市完成65家“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任务,完成规模企业净增59家的省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规模工业企业倍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22年4月,全市共培育“小升规”企业307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4家,培育省级“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小巨人”1家;培育“规范化股份制改造”37家。
  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精准服务助燃创新之火”、“培育高质量发展科技引擎”、“优化发展环境,打造中小企业优良经济生态”,迎着破茧之难,勇毅前行,让小微企业最大限度释放出创新创造效能,赢得硕果盈枝。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张军说,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的重要力量。面对超出预期的疫情等困难,必须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壮大产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推动新旧动能转化、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布局,增强全市经济发展韧性。
  有怎样的视野和格局,决定着构建怎样的坐标系,最终决定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去年以来,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以步履锵锵,奋勇前行的姿态,不断为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添加成长的“助推剂”,用坚定有力的行动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中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培育成长的沃土
  在培育“小升规”企业上成绩显著。规上企业的数量多少、规模大小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依据,“小升规”企业越多,说明经济增长的活力越强,潜力越足。2021年全省规模工业企业净增目标1000户,分解后下达给朔州市规模企业净增任务为59家,我市自加压力将规模企业净增任务提高到83家。根据朔州市考核办的安排,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要承担新增“小升规”65家的任务。截止2021年11月底,全市重点监测的130家“小升规”培育对象中,通过第一批申报的“小升规”工业企业共计49家占全年“小升规”任务总量65家的75.3%,省统计局审核通过45家。为全市工业经济增添了新的力量。第二批在2021年12月底已全部结束,全部完成。为确保培育企业在申报过程中减少因资料不全、申报不及时造成审核不能通过情况出现,他们先后于2021年9月28日和10月26日对所有准备入规申报的企业进行专门的培训,通过讲解入规流程和申报中资料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专业辅导和工作推进,通过一年的努力,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65家“小升规”工业企业培育任务,确保完成规模企业净增59家的省定目标任务,为“十四五”规模工业企业倍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通过与税务、行政审批、统计等部门协调摸清全市中小微企业底数,现已形成2245家规下工业企业名录,为进一步建立完整数据库夯实了基础。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共朔州市委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实施意见》和《朔州市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共渡难关的帮扶措施》,2020年度66家“小升规”工业企业绩效评估和面向社会公示顺利完成,向2020年度“小升规”工业企业拨付了奖补资金564.25万元。
  在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上,不断助推“小巨人”企业落地生根。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细化完善“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标准,把优质企业纳入培育库作为重点培育对象,持续培植“专精特新”后备力量。2021年以来,我市大力培育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内生式发展道路,通过进一步强化综合服务、落实优惠政策、扩大融资支持、提升创新能力等方式方法,全力构建高质量服务体系,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我市计划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户以上,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他们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开展综合服务、加强创新支持、融资支持,切实引导全市小微企业走好“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2021年新评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户,各项工作成绩优异。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在开展双创基地梯队建设上硕果盈枝。2021年,他们组织全市双创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参加了2021年全省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培训会。2021年培育了5家市级双创基地,1家市级双创示范基地,1家省级双创基地,1家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基地建设的梯队框架基本形成。申请到省级双创基地奖励资金20万元、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奖励资金50万元。
  在企业规范化股份制改造工作中突破禁锢,迈出关键步伐。他们联合县(市、区)组织中介服务机构入企服务近100次,召开座谈会30多场,商讨应对股改痛点、难点,及时帮助企业答疑解惑,共培育20家企业进入股改程序,完成股改10家。联合县(市、区)组织专家对2020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8家企业召开了10场初审会,对企业的规范管理有了很大帮助,首次达到省级奖补资金审核通过率100%,受到省级的肯定,股份制改造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政策扶持上,出台相关政策凝聚起企业发展的磅礴力量。编制“十四五”发展行动方案。结合全市实际,分解、细化形成了《朔州市中小微企业“十四五”发展行动方案》,从九个方面促进我市中小微企业“十四五”期间在全面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宣传落实政策措施。整理汇总我市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干货”,形成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汇编》和《中小微企业申报政府项目资金操作指南》,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有效的政策实惠。起草《贯彻落实山西省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指导意见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倍增实施方案》,确保在“十四五”如期完成省、市“小升规”考核的“硬任务”。
  在提升企业家队伍素质上,锻造了一批百事俱举才尽其用的企业家队伍。2021年,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按照企业实际需求,通过分解人才层次、增加专业内容、优化培训模式,举办和组织参加各类培训班4批次。与市工商联联合举办的“信用经济”高级研修班共培训我市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共计147人次。推荐12名优秀民营企业董事长参加了省小企业促进局组织的清华、北大和上海交大的高端研修班培训。
  高扬创业创新主旋律
  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还通过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发动,组织了57家优质企业和创客,在全省参赛人数首次步入第一方阵,进一步激发了我市中小微企业创业潜力,营造了全市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了中小微
  企业的创新能力。
  在融资担保奖补上,他们积极鼓励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并定期督促其登陆“工信部担保机构信息报送系统”报送业务信息,2021年朔州市华朔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申请到国家中小
  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融
  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61万元。
  广泛开展“三进三送”活动。一手抓小微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一手抓小微企业安全发展,把抓服务和抓安全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取得实效。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做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2021年先后完成印制《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汇编》、《中小微企业申报政府项目资金操作指南》汇编资料,在入企服务中积极宣讲政策,帮助企业家吃透政策、用足政策,助力企业发展。积极整理在入企调研时掌握的情况,通过多渠道建言献策,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助力企业不断壮大。先后完成了《朔州市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现状专题调研报告》、《朔州陶瓷产业调查报告》、《朔州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调研报告》、《朔州市机械加工企业的调研报告》《朔州市中小企业质量发展调查报告》、《朔州市减税降费调研报告》6篇高质量调研报告。
  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积极推动企业开拓市场。2021年9月16日,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广州开幕,组织二十多位优秀民营企业家参会。会上,市民营企业山西老万生态炉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中山市中暖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模块发热体合作协议,合同金额490万元。
  目标引领方向,目标凝聚力量。去年以来,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主动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将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落实到服务企业的行动中。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工作成效。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纪律作风整顿,扎实完成23个巡查反馈问题整改。一个人的奔跑带动一群人的跨越。从去年全市“煤改电”“太阳能+”清洁取暖任务的圆满完成到巩固脱贫成果致力乡村振兴工作,党组书记、主任张军同中心干部职工抓住窗口期,跑出加速度,使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中小企业是促就业稳增长、增强发展活力、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292条助企纾困“一篮子”优惠政策,有效激发市场主体倍增。打好政策“组合拳”,从市场准入、政策服务、减税降费、资金奖补、入企服务等多个方面保存量、扩增量、提效益,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了活力。
  世上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张军说,只有砥砺奋进,才能迎来中小微企业日出千山秀,无处不春光的盛景。今天,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的时代大潮正奔涌向前,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将在吹响的一声声号角中发出新时代最强音,谱写新的壮丽篇章,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