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插 秧
文章字数:710
  5月29日,我跟随《朔州日报》小记者团队来到了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水稻试验基地,体验农民伯伯的田间生活——插秧。
  我们乘坐着大巴车,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基地门口。下了车,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跟着小记者团队走进了育苗大棚,一股稻米的香甜味儿扑鼻而来,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心底的“馋虫”,只听得小记者们异口同声地说“好香呀”!嘻嘻,原来不只我一个人是“馋猫”。随着专业人士的讲解,我知道了水稻的生命周期是147天,大约4个月。
  随后,我们又乘坐着大巴车到了田间地头——种植基地。我们先整好了队列,然后依次领了秧苗,接着就在农民伯伯的示范下“干活儿”了。一开始看着那脏兮兮的泥水我不敢下,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慢慢地尝试,一只手扶着田埂,一只脚轻轻地探下去。咦!没有想象的那么深,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我想起了《小马过河》里的一句话“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于是我就大胆地踏进了泥水混合的田地里。当双脚都踩进地里,我发现泥巴把我脚“咬”住了,居然抽不出来。在多次的尝试之下,就慢慢熟练了,每向右移动一步就插一株,不一会儿,我就掌握了插秧的要领。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又到了我们返程的时间。上了岸,小记者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每个人的脸上、手上、脚上、衣服上都沾满了泥,活脱脱一个又一个的泥塑立在田埂旁,简直“惨不忍睹”。农民伯伯端来一盆水,轻柔地给我们洗手、擦脚,眼里满满都是爱和宠溺。
  最后,老师又带我们去参观了仓库和脱粒机器,我知道了水稻成熟后是要经过脱壳、过滤才能变成白胖胖的大米。
  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了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一定要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
  市实验小学四(1)班 马若涵(本报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