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种芒之谷 芒有所获
文章字数:1876
  “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宋·范成大《梅雨五绝》)2022年6月6日0点25分37秒,农历壬寅年“芒种”。“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度,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农历书》说:“斗指巳为芒种,此时可种有芒之谷,过此即失效,故名芒种也。”这个时节,仲夏已至,北方麦黄,江南梅熟。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一派欣欣向荣的丰收景象。
【亦稼亦穑忙不停】
  “芒种”,民间又称“忙种”,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是一个耕种收割的忙碌节气。其中“芒”指稻、黍、稷等一些有芒的作物;“种”指种子和播种。
  芒种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泽草所生,种之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芒种”节气从主要粮食作物来看:有芒的麦子该收了,有芒的稻子该种了。所以芒种时节是“亦稼亦穑”,又得收,又要种。
  “芒种”三候:螳螂生,䴗始鸣,反舌无声。螳螂是自然界的拟态专家,可以貌如花,形如竹,可以翠如夏草,枯如秋叶。古人认为,“芒种”时节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䴗”是喜阴的伯劳鸟,“反舌”是喜阳的百舌鸟。在古人眼中,伯劳鸟和百舌鸟是善鸣之鸟中的两类典型代表,伯劳鸟因阴气微生而啼叫,百舌鸟因阴气微生而收声。时至仲夏,花香已逝,鸟语渐稀。
  【春争日 夏争时】
  农谚说:“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芒种忙、忙着种”,这个时节,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割的季节。农谚还说:“杏子黄,麦上场,栽秧割麦两头忙。”虽说是收和种两头忙,但“芒种”节气的名称本义,重点是种,节气名称更侧重于前瞻性地提示人们赶紧种,千万别错过天时。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日照强,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芒种”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对农耕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指导着农事耕种以这一时节为界,过此之后成活率就越来越低。春争日夏争时,“芒种”之后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和全面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农忙高潮。
  “芒种后见面”的俗语,表达的是小麦已归仓,人们就可以见到新面、吃到新面了。虽然忙,但青黄不接的时段已经过去,农家心里踏实了。
  【秀女出房 嫁树安苗】
  麦黄农忙,秀女出房。“芒种”虽是农忙季节,千百年来也留下不少习俗。在山西万荣一带“芒种”开始收获麦子,当地人称之为“农忙”,妇女也要下地帮助度过“农忙”。而在河北盐山则是在“忙中”这天有“嫁树”的习俗,就是用刀子在枣树上划几下,寓意可以多结果实。
  “芒种”时节,百花开始凋零,古代民间要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早在明朝初年安徽南部就有“芒种”安苗的农事习俗活动。此时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阳气始亏 阴慝将萌】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夏季气温升高,湿热弥漫空气,热蒸湿动,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这则农谚形象地反映了人们懒散的状态。传统中医养生提醒,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缓解疲劳,有利于健康。
  “芒种”时节,人们忙着收,忙着种,还得忙着应对夏天的虫、夏天的病、夏天闷热潮湿的气候。贾思勰《齐民要术》言,“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暖气始盛,虫蠹并兴……”人们需要“定心气而备阴疾也”,以平和的心态来防备湿热天气可能导致的各种疾病。尤其要“使志无怒”,不要让怒气郁积于胸。尽量保持精神轻松愉快,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同时,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在南方“芒种”煮梅甚为科学。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
  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芒种”时节,清风拂过,沉甸甸的麦穗随风舞动,收割机踏着大地的音符,在绵延起伏的麦浪中绘成了丰收图。
  林清玄盛赞:“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高粱的波浪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芒种,是深深把光芒植根,在某些特别的时候,我呼唤着你的名字,就仿佛把光芒种植。”
  山西日报记者 安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