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有意义的插秧活动
文章字数:719
  太阳失去了春天的温柔,让夏天变得阴晴不定,一会儿“梨花带雨”,一会儿晚来风急,一会儿“莺啼燕语”。
  今天早上8点,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乘着大巴车,来到朔城区神头镇下西关村水稻试验基地参观学习。
  刚下车,乡下的空气扑鼻而来,让人感到非常清新,老师给我们讲了现在我们能吃饱饭,都是袁隆平爷爷的功劳。还知道了麒麟瓜是袁隆平爷爷的同学吴明珠奶奶培育出来的新品种。
  在老师给我们讲解完水稻的系列知识之后,一位阿姨带我们去看了水稻的秧苗,秧苗种在一个盘子里,里面大概有2000株水稻秧苗。而且一进大棚就闻到阵阵水稻的味道,真是香气扑鼻,让人陶醉。
  当我们看完秧苗后,大巴车载着我们又去了一个种水稻的地方。那是一条大概3分米深的“小河”,别看河水浅,但是只要下河,脚就陷进泥里,拔不出来了。
  一个叔叔从河里啪嗒啪嗒地踩着水走来。给我们讲解了水稻的种植方法,我手捧秧苗,迫不及待地跳下河,直接溅起了一帘“瀑布”,堪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媲美。我分离出三四株秧苗,往泥里面轻轻地一塞,一株秧苗就这么成功种植了。我一共种植了300多株,到时候能收获一袋大米吗?到了秋天水稻成熟的时候我再去基地寻找答案。此刻,我唯一的感觉就是腰酸背痛,我只种了300多株而农民伯伯在一年里能种300多亿株呢!
  通过这次活动,我懂得了珍惜粮食,也明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农民伯伯在田里那么辛苦,如果我们再不节约粮食,是不是太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呢?以后,在吃饭的时候吃多少盛多少。感谢袁隆平爷爷的辛苦,57年如一日辛勤科研劳动,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感谢所有的农民伯伯,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换来了我们的丰衣足食。市五小四(2)班 符铭(本报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