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文章字数:3189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国土绿化,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我国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10年来,累计造林种草11.7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68个百分点,达到23.04%;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净增13.75亿吨,达到92亿吨。林草资源总体呈现数量持续增加、质量稳步提高、功能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为维护生态安全、增添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砍树人”变“看树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天然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精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研究把天然林保护工程扩大到全国、争取把所有天然林都保护起来”的战略部署。
  福建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金溪河从村口流过,岸边几千亩天然阔叶林枝繁叶茂。去年5月,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在三明市签发。常口村3197亩生态公益林折算成碳减排量1.2万多吨,卖出14万多元。
  “不砍一棵树,只要林子管好了,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收入。”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说,得益于护林带来的好生态,当地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9万元。
  一批批曾经的“砍树人”变成了“看树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19亿多亩天然乔木林休养生息,实现全面保护天然林的历史性转折。
  呵护生态,将天然林全部纳入保护范围。
  2015年,西起大兴安岭、东到长白山脉、北至小兴安岭,绵延数千公里的原始大森林里,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伐木声戛然而止。伐木工人收起油锯、封存斧锯,重点国有林区停伐,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结束。
  我国全面保护天然林,天然林资源质量逐步提升,多个省份森林覆盖率已达到或接近60%。生态功能显著增强,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极大改善,为创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奠定良好基础。森林碳汇能力大幅度提升,其中八成以上的贡献来自天然林。
  实施林长制,压实主体责任。
  陕西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管辖着16个行政村,镇级林长、镇长杨昕每个月都要巡查一遍,看森林防火情况、看基层存在问题、看护林员履职情况。“县级林长考核我们,我们再考核村级林长。一层一层传导下去的,不仅是压力,更是责任。”杨昕说,林长制推行以来,从林长到基层护林员,大家的责任意识都更强了,肩上多了一份责任,工作变了样。
  目前,31个省份基本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由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林长,建立起省、市、县、乡、村各级林长体系,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提质增效,探索增绿增收共赢之路。
  “端稳‘生态碗’,日子更好了,精气神也更足了。”广西南宁市隆安县屏山乡上琴村脱贫户李世才,是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年有1万元的管护补助,工作之余还发展八角种植和林下养牛,去年全家人均收入达1.1万元。全国有110万余名像李世才这样的生态护林员,实现“一人护林、一户脱贫”。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林草部门大力推进生态补偿扶贫、国土绿化扶贫、生态产业扶贫,助力2000多万人脱贫增收。我国林业产业持续提质增效,去年全国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8万亿元,产出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10万多种产品,带动3400多万人就业。
  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科学推动大规模国土绿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科学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连续30多年保持“双增长”,成为世界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全国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共同参与。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义务植树点,人们干劲十足地挖坑、种树、填土、浇水,一排排新栽下的樟子松昂然挺立。“我们每年都来参加义务植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园变得更美丽。”东胜区纺织街道干部郝惠悦说。
  造林绿化、抚育管理、认种认养、志愿服务……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扩展到八大类50多种。从1981年全民义务植树启动,到去年底,全国适龄公民累计175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781亿株(含折算)。
  多措并举,实施林草质量精准提升工程。
  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林海苍翠连绵。“我们按照近自然造林的理念,科学配置树种,白桦、蒙古栎等落户林场,逐渐形成针阔混交林。”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说,现在林子里灌木、花草多了,野生动物多了,基本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近年来,我国每年营造林面积在1亿亩以上,同时实施林草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每年森林抚育面积达1.2亿亩以上。森林结构逐步改善,林分质量不断提高,森林固碳能力显著增强。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解决好“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怎么管”等问题。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审定国家级林草良种36个,去年首次发布我国主要草种目录,28个省份发布了乡土树种目录。河南充分利用山区困难地、石漠化土地、农村四旁隙地等,深挖用地潜力;北京新造林乡土长寿树种比例占85%以上。
  “高质量”成为造林绿化关键词。去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科学绿化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过去注重扩大面积、增加绿量,现在把精准提升造林质量放到了更高的位置,扩面增绿与提质增效相互结合。”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刘东生表示。
  从单项治理到系统治理,一体化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内蒙古乌梁素海湖面上,水光潋滟,鸟声盈耳。上游治沙、湖区治水、山区修复草原植被,这里成为260多种鸟儿的乐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系统观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大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提升。
  轮牧禁牧,大力促进草原休养生息。
  新疆伊宁市北山坡生态修复基地,青青草场上点缀着大片野花,很难想象这里曾是半荒漠化草场。近年来,当地轮牧禁牧、补播管护,水土状况持续改善。“绿草长势旺盛,再过一两年,又是一个优良草场。”生态修复施工负责人冯磊说。
  草原是“地球皮肤”,也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我国深入推进草原保护修复工作,实施退牧还草等工程项目,让草原休养生息。近年来,国家级草原自然公园试点建设在内蒙古、河北等11个省份开展。“十三五”末,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6.1%,草原退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突出重点,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山西右玉县四五道岭生态景区,樟子松、小叶杨郁郁葱葱。“从黄沙漫漫到绿色葱茏,都是托了生态工程的福!”景区护林员段二毛说。在三北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支撑下,右玉县造林面积连续10年年均增长3万亩以上,入选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
  神州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着力发挥重点生态工程在国土绿化和改善生态中的主体作用,截至去年底,实施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300多个,开展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40个,重点防护林工程营造林1.83亿亩,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完成建设任务6075.2万亩,退耕还林还草9939.2万亩,构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带来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综合施策,加快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构建,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陆域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同时,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覆盖全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关键区域,保护着绝大多数珍稀濒危物种及其栖息地。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神州大地正舒展美丽中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