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体验人工智能 感受科技魅力
——《朔州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码高教育创意中心
文章字数:4871

  为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给孩子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科技视野。《朔州日报》小记者于6月12日走进码高教育创意中心,参加“走进高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感受当代少儿编程的魅力。
  签到集合后,孩子们被一面五颜六色的乐高墙所吸引,乐高墙上拼满了各种形状的卡通人物,甚是可爱,孩子们非常高兴。随后分房间、分组,活动正式开始了。
  本次活动孩子们需要做的就是扫雷车和智能门禁,不同的是,孩子们搭建完之后要进行编程。听老师讲完任务之后,孩子们看着桌子上满满当当的零件,就有点迫不及待了,首先,老师先给孩子们讲了编程的一些小知识,之后就开始讲解扫雷车、智能门禁的组成部分,孩子们专心致志。在组装环节,孩子们一边认识零件,一边思考如何组装,两人一组,找零件、组装,相互配合,在熟悉零件之后,大家完成了全步骤,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满是自豪。
  本次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人工智能在科技领域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适应未来人才筛选模式,既提升了手眼协调能力,又锻炼了空间感和方向感。
  ——编者
  有趣的编程活动
  太阳失去了夏天般的炎热,变得温柔;小鸟们站在树上,歌唱着夏天的美好,微风飒飒,仿佛在诉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今天,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来到福煤小区彩虹门旁边的“码高教育创意中心”。一进门,我就感觉到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个地方不是端庄整齐的,却有独特的风格。笔筒不需要玻璃的,但必须是用乐高搭建而成。墙上不需要平滑整洁,地上的花盆不需要用真正的花来装饰它的美丽,但是必须用乐高积木。这样才能映射出它的独具匠心。
  正当我欣赏这个房间的装饰物时,人到齐了,我们该上楼开始进入真正的主题。楼上一件貌似“工艺品”的东西,一下刷亮了我的眼睛,那是一个用乐高搭成的奖杯,棕色的底座更能映衬出其造型的别致,上面是用黄色与金色相间搭成了一个巨大的杯子。这个奖杯不是轴对称的,它的一只小“耳朵”有孔,另一只却没有。老师带我们进了一个教室,教室里总容量也不到20个人,工作台上有五台电脑,我坐到第一排电脑旁边,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做一个扫雷车。老师开始教我们具体的操作方法,他用大屏幕给我们一一播放了22张图片,按照顺序依次完成扫雷车搭建步骤。可是,刚一开始不到5张图片我就开始慌了,因为我的上一步还没有拼好,老师就开始放下一步,虽然能勉强跟上,但是插销的方向总是反的,还好有其他小同学帮我,我开始渐渐地“追”了上去。大概过了半小时左右,我的小车车终于拼好了,这个车虽然颜值不太高,但是我想,在编好程序以后它就是一个真正的扫雷车了,我不免开始有点期待。
  等老师教完我们程序以后,就开始让一个同学帮我们把编程指令输进“大脑”里。
  终于轮到我了,可是同学把线插进去以后发现只有手臂动,剩下的轮子却不肯动,这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好不容易排到这里,哪里出了差错呢?我只好离开队伍去请教老师。我当时想可能是马达有问题,老师却说是我线没插紧。幸好那个同学已经把程序输入机器了,我拿起机器跑到教室外开始“排雷”。可是搞了半天这个机器看到障碍物却不停下来,也没有发出声音,老师告诉我是没有装声音传感器。
  这次的活动我还没有玩尽兴就结束了,我感到非常遗憾,不过这个“码高教育创意中心”在我家门口,我随时都可以去学习编程。通过这次活动,我知道只有学会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知识才能兴国、进而强国。
  市五小四(2)班 符铭(本报小记者)
  探索人工智能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等到了星期天。我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码高教育创意中心,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的“走进高科技”社会实践活动。
  在码高教育的大厅里有许多乐高积木,先来的小朋友不约而同地玩了起来。等所有小朋友到齐后,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一间乐高教室。她给我们讲了扫雷车,分为三大类,有机械扫雷车、爆破扫雷车和机械爆破联合扫雷车。今天,我们拼的就是机械扫雷车,我和一个女生分到了一组。
  首先,老师教我们拿着乐高积木拼装扫雷车的模型,我们跟着老师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拼起,一边找一边拼,拼好后,老师让我们给他安装上一个方形的小机器。然后再编程序,这样扫雷车仿佛有了思想,可以自由扫雷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让老师给扫雷车装好了程序,兴致勃勃地试验起来,我找来一些雷块,结果都被它一一找到了,人工智能真是神奇。
  科技不断发展,正如一支高科技的笔,蘸着人们的思想力,书写出一个又一个人工智能的时代。
  朔城区九小四(4)班 荆致辉(本报小记者)
  我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
  说起编程,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在电脑上输入一些编程信息,然后这个物体就可以活动起来。今天,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要自己拼装一件物体,然后再给它输入编程信息。
  在开发区码高教育创意中心,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是拼小车,第二组是制作门禁,我被分到第二组。说起门禁,大家应该不陌生,就是在小区里让车辆通过的东西。想要拼门禁就先得了解门禁。门禁由三部分组成:识别部分、主要部分和动力部分。首先我们拼的是动力部分,就是那个杆儿或者是栅栏。我们安装好底座,找一个蜗轮旋转器、小马达和一个小棒。把小马达和蜗轮旋转器并排拼在一起,然后用小棒从蜗轮旋转器中的小孔连接到小马达的另一个小孔,到时候小马达连接上电源以后,就可以升降那个栅栏。然后再找来一个小齿轮,它起到一个转动的作用,用一些零件固定它,再找一个大齿轮,把它和小齿轮固定在一起。再找出一个小短棒,一个半轴固定器,和一个15孔的长棒。把小短棒插在第一个孔上,用它固定住,另一端没有固定的地方找一个7孔的长棒和一个半轴固定器,把7孔长棒和半轴固定器依次按顺序固定住,按这种方法再把下面的四个做好,栅栏的上半部分就完成了。下半部分用一个短棒和一个15孔的长棒,短棒固定在15孔长棒的第一孔,然后用一个半轴固定器给它固定住一半,那一半再穿上一个7孔的长棒,剩下的4个也一样,动力部分就拼好了。
  接下来是识别部分。识别部分特别简单,就是一个三角形的形状,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先找一个15孔的长棒和两个7孔的短棒,用两个黑箫连接起。然后顶头用蓝箫先固定一端,用中间有洞的方块连起来,再用蓝萧的另一头插进去,当一个主控器,和三角形连接,再连接到动力部分。这样门禁就拼好了。
  接下来,就是编程序,这里的程序和我在学校学习的程序不一样。我们学校里的是条形码,这里是方形的。程序编好后,我们带着平板下楼,和那些刚才拼小车的小记者一起玩儿。我们控制门禁,等待小车来了以后将门禁打开。可谁能想到他们的小车速度实在太快了,我们的门禁还没打开,小车已经冲了过来。他们的小车没有方向,就会撞住我们的门禁,你撞我的门禁,我撞你的门禁,都成了大战了。
  活动不知不觉就结束了,我们都很高兴,今天,我又学会了一项新技能。
  市九小四(3)班 白美爔(本报小记者)
  一次有意义的智能体验
  今天上午,我与《朔州日报》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开发区“码高教育创意中心”,参加“走进高科技”社会实践活动人工智能体验,了解、学习、体验人工智能时代呈现的科技魅力。
  首先,我们认真听专业老师讲解有关人工智能的知识。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讲得非常详细,我了解到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一种智能机器。其中,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其次,我们通过亲自搭建、动手体验学习扫雷车编程。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扫雷车的创作、分析和工作原理,一开始只是觉得很好玩,可是亲自搭建到一半,遇到了一个问题,怎么弄也弄不好,急得我满头大汗。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我终于克服了困难,了解到扫雷车是由车体加检测装置建造而成的。此外,还了解了大型发电机、中型发电机、小型发电机的工作方式,此次搭建动手体验真有趣。
  这次人工智能“走进高科技”社会实践活动,既培养了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拓展了思维方式和科技视野,还激发了学习动力,教育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朔城区四中五(7)班 李灵丹(本报小记者)
  扫雷车编程
  今天,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又来到了码高教育创意中心。这里类似一个补习班,简单地说就是按照步骤搭建一个模型,然后输入数据让它动起来。
  我们的任务就是制作一个扫雷车。老师大概给我们讲解了一下,就开始制作了。先搭建一个车底,安上两个中型电机,再用一些小积木装饰一下。然后,用颜色传感器和弯曲的杆做一只“手臂”,最后用数据线把它们的各个端口连在一起就可以了。
  听着简单,可是做起来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我们拼得满头大汗,有的同学还看不懂图纸。如果你来拼一定会累趴的。
  接下来,就剩下最重要的一步了——传输数据。把USB插上……连接……编程一下……传输……OK!终于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就该测试了。启动,哇,它的“手臂”不停地摆动着,一检测到前面有地雷它就立刻停下来开始摆动扫雷。
  真好玩,你觉得有趣吗?觉得有趣就加入我们的活动吧!
  市实验小学二(6)班 赵奕钒(本报小记者)
  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人工智能的奇妙之旅
  赵珮言
  “少儿编程、人工智能、高科技……”,这些字眼好像离我们这些70后很遥远,很遥远。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课外活动就是捉迷藏、踢毽子、跳皮筋、掰手腕、推铁环……那个时候要是听到有人说这些词儿,可能会认为他在胡言乱语、异想天开。但随着社会的进步,高科技的飞速发展,这些已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是孩子们的世界。
  6月12日,带着浓浓的好奇心,笔者和《朔州日报》小记者一同来到开发区码高教育创意中心,现场见证了高科技的神奇魅力——扫雷车的搭建与运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陌生感。当老师开始讲解时,他们目光是凌乱分散的,无措迷茫的,仿佛一切语言和文字都是从太空飘过来的,想要完全理解很有难度。面对这么大的考验,孩子们没有一个退缩的,坚持带着好奇和挑战上路。当老师讲解完基本的理论之后,到了动手环节时,孩子们的目光瞬间变得明亮而又灵动起来了,他们按照老师的提醒,快速地搜索脑袋中储存的图像、图形,灵活的双手一齐伸向了桌面上的零件盒,找寻着搭建扫雷车所需的零部件……
  在整个搭建环节,孩子们的情绪跌宕起伏,起起落落,可谓是经历了一场丰富的人生大戏。孩子们两两一组结成对子,共同完成扫雷车的搭建和组装工作。开始的时候,陌生的两个人不知道如何交流沟通、相互配合、进行分工。随着操作的有序推进,有的组明显落后于其它组,这时候孩子们出现了情绪上的波动。紧随老师快速完成组装步骤的孩子,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稍微落后的孩子露出了着急的神色,不停地请教“左邻右舍”的队员;远远落后的孩子看着队员们“飞毛腿”般地冲在了最前面,暗自伤神落泪。我知道,这一刻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好受,但这恰恰就是《朔州日报》小记者站举办社会实践活动的精髓所在。孩子们在经受挫折的时候,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受伤,最本能的反应是退缩,最直接的行为就是放弃。在这个“非常时期”,恰当的支持和鼓励也是孩子们厚积薄发、重获生机的“黄金时刻”。难能可贵的挫折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在挑战中不断丰满自己的翅膀,也会让他们的内心变得更加顽强坚韧。
  在老师们的鼓励和小伙伴们的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第一梯队的搭建任务。当他们双手捧着自己的“战利品”时,刚刚还泪眼婆娑的小脸又忍不住破涕为笑。来到第二梯队的编程室,老师为孩子们详细讲解了扫雷车开始工作的“神秘口令”以及操作方法。此刻,孩子们围在老师身边,紧紧盯着老师那“神奇的点金之手”,生怕错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他们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当第一辆扫雷车开始成功“扫雷”时,孩子们沸腾了,兴奋地将自己手中的扫雷车举到老师面前,七嘴八舌地向老师请教。接着一台又一台的扫雷车“下地”工作了,孩子们的笑容像除夕夜天空中炸开的礼花,幸福瞬间溢满了心间,一切挫折和情绪全部烟消云散了。
  孩子们将一辆辆扫雷车并排放在地面上,壮观的景象不仅让他们产生了自信心,也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更让他们在心中种下了“学科技、爱科技、用科技”的种子,并为日后献身科技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