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展
文章字数:2076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年俗的内容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吐故纳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朔县当年的书法展览就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年俗。
一
中国书法是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发展前进的书写艺术,从早期的甲骨文到后期的钟鼎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的形成,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书法习惯和风格特征,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五彩缤纷,光耀千秋。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读书习字那是少数人的事,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基本上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的教育事业,在大力开展“扫盲”运动的同时,全面普及小学教育,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水平。读书习字才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1829年,英国人倍利成功研制出了自来水笔笔尖,1884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的自来水笔诞生,开创了自来水笔制造的新纪元。在此之前,我国的书写工具一直是毛笔。到了20世纪的初期,读书人使用的基本上还是毛笔,从毛泽东、鲁迅等人当年的手稿看,都是毛笔书写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自来水笔逐渐登上市场,真正普及到大众的手里大约已经是五十年代后期或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情了。到了我读小学的七十年代初期,自来水笔已经完全普及了。小学二年级时,学校也开设了写毛笔字的课,但仅仅临摹了一年仿引就停止了,学生们连个皮毛也没学会。
二说起朔县的书法,不得不说一下王赓荣(1840——1895年)。他是朔县城内人,清朝光绪二年丙子科榜眼,是明清两代朔县人获得科举最高等第的人。他成名入仕后,先任翰林院编修,后任广西洵州知府。王赓荣工诗文,尤精书法,据云,曾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身后留下不少墨宝,如今的朔城区博物馆就有他的书法作品存世,实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新中国成立前后,据说刘汉儒的字不错,在朔县家喻户晓。“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九个大字就是刘汉儒留下的真迹,的确名不虚传。1985年后,朔县人水既生(山西轻工业厅供职)、熊一燃(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的书法篆刻作品曾在家乡展出,名震朔州。其实,这两位老先生的书法和篆刻分别在山西和内蒙古是颇有名气的,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朔县文化馆的书法展览比有奖猜谜迟几年,好像是从1983年开始的,记不确实了。记得是1985年的元宵节,当时连宣纸也没见过的我,竟然也敢拿绘图用的白纸写上一个条幅去撞大运,当时还就真的被展出了。后来我才听当时在文化馆工作、现在和我是同事的胡进先生说:“那时的朔县书法领导小组对元宵节书展十分重视,而且有具体的要求。同时特别关注对年轻人的发现和培养,对20岁左右的参展的青年人都适当给与倾斜。”我的涂鸦式的作品大概就是被这样“倾斜”上去的。但它却激发了我学习书法的热情。
记得有一年,好像是1987年或1988年元宵节,朔县文化馆的书法展览是,现场比赛写春联。我郑重其事地参加了比赛,虽然没有得了奖,但作品还是被挂到了比较显眼的地方。1989年元宵节,文化馆又增加了硬笔书法。这一年我的毛笔书法获得了三等奖,硬笔作品获得了二等奖。这一年的硬笔书法获奖作品在文化馆的展览橱窗中展览了一个多月,我得到的奖品是一尊唐三彩站马,至今还是我书柜顶上的一宝。那时,文化馆没钱,作品都不装裱,不过欣赏的人好像并不在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朔县图书馆已经从文化馆搬迁到了县左街口头的工程公司,文化馆的展览场地大了很多,每当元宵节,观看书展的人熙熙攘攘地浏览着、点评着。喜欢和热爱书法的朔县人至今说,当年的书展,不仅丰富了元宵节的文化活动,而且培养出不少书法新人,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朔县书法事业的发展。可惜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朔县文化馆元宵节再没有举办过声势浩大的书展活动。
三
1996年,我妻子和弟弟下岗后一时没了着落,彷徨不已。在我的鼓动下,1998年春天终于开办起天马书店,兼营文房四宝。从此,我也成了书店的义务营业员。其时,朔城区还没有一家文房四宝专营店,天马书店也就成了书画爱好者的理想去处。可是,由于那个时期的书画爱好者还不多,生意比较冷清,好在是“兼营”,能卖多少算多少而已。
天马书店当时就在老城的东大街上,三间门面、200多平方米。2001年春节前,我和弟弟琢磨要在元宵节开展一次书法比赛展览。弟弟比较担心能不能吸引来参赛的人,我想朔城区已经十来年没有举办这样的活动了,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就一定不会有问题。于是,我们一方面在店门口张贴参赛海报,一方面在《朔州日报》和朔州电视台做广告,加大宣传力度。从正月初十开始,便有书法爱好者前来现场参赛,连续三天,参赛者源源不断,参赛者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只有十来岁,正草隶篆啥也不缺,内容积极健康。到了正月十三,我们把参赛的60余幅作品和十几幅特邀作品一一挂在书店的墙上,“首届天马杯楹联书法大赛”就这样开展了。虽然没有装裱,但也像模像样的阵势不小。元宵节三天,前来观看的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闹得书店都难以正常营业了。不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十几年来,朔州的元宵节的文化活动有了不少新的内容,书法展览就是其中的一项。每年春节期间,市区两级政府部门都要举办规模不等的书画展览,既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年俗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一
中国书法是随着中国历史不断发展前进的书写艺术,从早期的甲骨文到后期的钟鼎文,再到小篆、隶书、楷书等书法体系的形成,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不同的书法习惯和风格特征,流传于世的书法作品五彩缤纷,光耀千秋。
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读书习字那是少数人的事,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基本上也是如此。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的教育事业,在大力开展“扫盲”运动的同时,全面普及小学教育,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儿童入学率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水平。读书习字才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
1829年,英国人倍利成功研制出了自来水笔笔尖,1884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的自来水笔诞生,开创了自来水笔制造的新纪元。在此之前,我国的书写工具一直是毛笔。到了20世纪的初期,读书人使用的基本上还是毛笔,从毛泽东、鲁迅等人当年的手稿看,都是毛笔书写的。新中国成立初期,自来水笔逐渐登上市场,真正普及到大众的手里大约已经是五十年代后期或六十年代初期的事情了。到了我读小学的七十年代初期,自来水笔已经完全普及了。小学二年级时,学校也开设了写毛笔字的课,但仅仅临摹了一年仿引就停止了,学生们连个皮毛也没学会。
二说起朔县的书法,不得不说一下王赓荣(1840——1895年)。他是朔县城内人,清朝光绪二年丙子科榜眼,是明清两代朔县人获得科举最高等第的人。他成名入仕后,先任翰林院编修,后任广西洵州知府。王赓荣工诗文,尤精书法,据云,曾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身后留下不少墨宝,如今的朔城区博物馆就有他的书法作品存世,实为不可多得的珍品。
新中国成立前后,据说刘汉儒的字不错,在朔县家喻户晓。“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九个大字就是刘汉儒留下的真迹,的确名不虚传。1985年后,朔县人水既生(山西轻工业厅供职)、熊一燃(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的书法篆刻作品曾在家乡展出,名震朔州。其实,这两位老先生的书法和篆刻分别在山西和内蒙古是颇有名气的,在全国也有一定的知名度。
朔县文化馆的书法展览比有奖猜谜迟几年,好像是从1983年开始的,记不确实了。记得是1985年的元宵节,当时连宣纸也没见过的我,竟然也敢拿绘图用的白纸写上一个条幅去撞大运,当时还就真的被展出了。后来我才听当时在文化馆工作、现在和我是同事的胡进先生说:“那时的朔县书法领导小组对元宵节书展十分重视,而且有具体的要求。同时特别关注对年轻人的发现和培养,对20岁左右的参展的青年人都适当给与倾斜。”我的涂鸦式的作品大概就是被这样“倾斜”上去的。但它却激发了我学习书法的热情。
记得有一年,好像是1987年或1988年元宵节,朔县文化馆的书法展览是,现场比赛写春联。我郑重其事地参加了比赛,虽然没有得了奖,但作品还是被挂到了比较显眼的地方。1989年元宵节,文化馆又增加了硬笔书法。这一年我的毛笔书法获得了三等奖,硬笔作品获得了二等奖。这一年的硬笔书法获奖作品在文化馆的展览橱窗中展览了一个多月,我得到的奖品是一尊唐三彩站马,至今还是我书柜顶上的一宝。那时,文化馆没钱,作品都不装裱,不过欣赏的人好像并不在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朔县图书馆已经从文化馆搬迁到了县左街口头的工程公司,文化馆的展览场地大了很多,每当元宵节,观看书展的人熙熙攘攘地浏览着、点评着。喜欢和热爱书法的朔县人至今说,当年的书展,不仅丰富了元宵节的文化活动,而且培养出不少书法新人,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朔县书法事业的发展。可惜到了九十年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朔县文化馆元宵节再没有举办过声势浩大的书展活动。
三
1996年,我妻子和弟弟下岗后一时没了着落,彷徨不已。在我的鼓动下,1998年春天终于开办起天马书店,兼营文房四宝。从此,我也成了书店的义务营业员。其时,朔城区还没有一家文房四宝专营店,天马书店也就成了书画爱好者的理想去处。可是,由于那个时期的书画爱好者还不多,生意比较冷清,好在是“兼营”,能卖多少算多少而已。
天马书店当时就在老城的东大街上,三间门面、200多平方米。2001年春节前,我和弟弟琢磨要在元宵节开展一次书法比赛展览。弟弟比较担心能不能吸引来参赛的人,我想朔城区已经十来年没有举办这样的活动了,只要做好宣传工作,就一定不会有问题。于是,我们一方面在店门口张贴参赛海报,一方面在《朔州日报》和朔州电视台做广告,加大宣传力度。从正月初十开始,便有书法爱好者前来现场参赛,连续三天,参赛者源源不断,参赛者年龄最大的有70多岁、最小的只有十来岁,正草隶篆啥也不缺,内容积极健康。到了正月十三,我们把参赛的60余幅作品和十几幅特邀作品一一挂在书店的墙上,“首届天马杯楹联书法大赛”就这样开展了。虽然没有装裱,但也像模像样的阵势不小。元宵节三天,前来观看的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闹得书店都难以正常营业了。不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近十几年来,朔州的元宵节的文化活动有了不少新的内容,书法展览就是其中的一项。每年春节期间,市区两级政府部门都要举办规模不等的书画展览,既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的年俗文化营造了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