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文章字数:2660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成为现实;全民健身进入千家万户,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增添健康和快乐。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群众健身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健身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立足人民需求 融入大众生活
健身去哪儿?广大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就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以便民惠民为主线,不断打造遍布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展开了许多生动实践。内蒙古呼和浩特利用城市改造升级过程中留下的“金角银边”,在街边建起近千个“笼式足球场”,深受大众欢迎。安徽2021年启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健身设施,切实服务百姓民生。
从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到惠及万家的生活风尚,全民健身已融入大众生活,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有397.1万个,较2013年增长134.3%;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较2013年增长71.2%和65.1%。“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丰富多彩的群众赛事活动百花齐放,全民健身这座“大花园”五彩缤纷。各地结合人文传统、地域特色和群众需求,打造“一区一品”“一街一品”“一行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日益丰富,从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跑步等传统项目向冰雪、骑行、马拉松等更多新兴项目拓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2017年天津全运会,十几个群众体育项目首次加入全运大家庭,“我要上全运”全民健身活动辐射全国各地,深入街头巷尾。“全运惠民”成为主题活动,为全民健身增添了新动力。2021年陕西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不断完善,普通运动爱好者也能成为大型赛事的主角,展现全民健身的风采魅力。
引导群众科学健身,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理念。近年来,各级体育部门研究规范各类健身方式方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送到群众身边,同时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养,基层体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年底,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70万人,全国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91人。
促进人民健康 提升幸福指数
2016年,石家庄路跑协会成立,目前已有注册会员1.8万余人。“近些年,跑步爱好者数量大幅增加,一项项政策的出台,也为协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石家庄路跑协会负责人王京华感叹,协会发展赶上了好时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14年,全民健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2021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一系列政策出台,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民健身与经济、民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发展,形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路跑、越野和徒步等赛事,覆盖了31个省区市,参加人次达712万,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持续上升。近年来,线上线下结合的健身运动潮流兴起,无论居家还是户外,无论儿童还是老人,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方式层出不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健身选择。
“我们把比赛办到田间地头,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办到乡村、社区,让更多人享受乒乓球运动的快乐。”四川省乒乓球协会主席高亚翔介绍,2021年四川省组织乒乓球比赛1000多场次,覆盖87个县(市、区)、1350多个乡镇(街道),小小乒乓球让幸福生活更有滋味。
据统计,全国县级及以上地区体育总会覆盖率已接近100%。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形成了“全民办体育、体育为全民”的良好局面。
《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健身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7岁及以上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7.2%,比2014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我国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人数比例为90.4%,较2014年提升0.8个百分点。普惠性公共体育服务处处生根开花,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健身蔚然成风 建设体育强国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东风,让冰雪运动的“种子”在全国各地播撒。“这两年,北京周边滑雪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说。以军都山滑雪场为例,2003年雪场建成后,滑雪人次不足3万。而刚刚过去的雪季,雪场接待人次翻了两番多。“让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最重要的是通过冰雪运动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据统计,从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到2021年10月间,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全民健身增添了强劲动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民众参与热情日益高涨。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建成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在冰雪场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地积极出台措施,提升冰雪运动场地的开放程度及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冰雪运动的需求。
大众冰雪运动的热潮,推动着全民健身事业更为蓬勃地发展。不久前,《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为全民健身勾勒出全新的发展蓝图。“《意见》的出台,回应了社会呼声和人民需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大刀阔斧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决心和意志,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筑重要基石。”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说。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不仅意味着群众体育的大发展,更代表我国人民身体素养、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产业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提高,必将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
对接时代发展,服务人民需求,全民健身事业更上层楼,在新时代绽放着更为夺目的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如今,群众健身运动场地设施不断完善,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人民为中心,全民健身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
立足人民需求 融入大众生活
健身去哪儿?广大人民群众所想所盼,就是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突破口。近年来,各地因地制宜,以便民惠民为主线,不断打造遍布城乡的“15分钟健身圈”,打通服务群众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展开了许多生动实践。内蒙古呼和浩特利用城市改造升级过程中留下的“金角银边”,在街边建起近千个“笼式足球场”,深受大众欢迎。安徽2021年启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等健身设施,切实服务百姓民生。
从影响深远的国家战略到惠及万家的生活风尚,全民健身已融入大众生活,为美好生活增添更多色彩。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体育场地共有397.1万个,较2013年增长134.3%;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34.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1平方米,分别较2013年增长71.2%和65.1%。“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实实在在。
丰富多彩的群众赛事活动百花齐放,全民健身这座“大花园”五彩缤纷。各地结合人文传统、地域特色和群众需求,打造“一区一品”“一街一品”“一行一品”,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日益丰富,从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游泳、跑步等传统项目向冰雪、骑行、马拉松等更多新兴项目拓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2017年天津全运会,十几个群众体育项目首次加入全运大家庭,“我要上全运”全民健身活动辐射全国各地,深入街头巷尾。“全运惠民”成为主题活动,为全民健身增添了新动力。2021年陕西全运会,群众体育项目不断完善,普通运动爱好者也能成为大型赛事的主角,展现全民健身的风采魅力。
引导群众科学健身,是开展全民健身的重要理念。近年来,各级体育部门研究规范各类健身方式方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将科学健身理念与方法送到群众身边,同时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选拔培养,基层体育工作者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21年年底,获得技术等级证书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超过270万人,全国每千人拥有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91人。
促进人民健康 提升幸福指数
2016年,石家庄路跑协会成立,目前已有注册会员1.8万余人。“近些年,跑步爱好者数量大幅增加,一项项政策的出台,也为协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持。”石家庄路跑协会负责人王京华感叹,协会发展赶上了好时候。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2014年,全民健身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正式印发;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2021年,《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一系列政策出台,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民健身与经济、民生、教育、文化等事业同频共振、同向发展,形成了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据中国田径协会统计,2019年全国共举办1828场次路跑、越野和徒步等赛事,覆盖了31个省区市,参加人次达712万,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持续上升。近年来,线上线下结合的健身运动潮流兴起,无论居家还是户外,无论儿童还是老人,适应不同人群需求的健身方式层出不穷,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健身选择。
“我们把比赛办到田间地头,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办到乡村、社区,让更多人享受乒乓球运动的快乐。”四川省乒乓球协会主席高亚翔介绍,2021年四川省组织乒乓球比赛1000多场次,覆盖87个县(市、区)、1350多个乡镇(街道),小小乒乓球让幸福生活更有滋味。
据统计,全国县级及以上地区体育总会覆盖率已接近100%。覆盖城乡、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全民共建共享,形成了“全民办体育、体育为全民”的良好局面。
《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健身水平持续提升。2020年,7岁及以上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7.2%,比2014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我国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等级以上人数比例为90.4%,较2014年提升0.8个百分点。普惠性公共体育服务处处生根开花,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健身蔚然成风 建设体育强国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东风,让冰雪运动的“种子”在全国各地播撒。“这两年,北京周边滑雪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北京市滑雪协会主席李晓鸣说。以军都山滑雪场为例,2003年雪场建成后,滑雪人次不足3万。而刚刚过去的雪季,雪场接待人次翻了两番多。“让更多人爱上冰雪运动,最重要的是通过冰雪运动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据统计,从2015年北京申冬奥成功到2021年10月间,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到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全民健身增添了强劲动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民众参与热情日益高涨。截至2021年年初,全国已有654块标准冰场,较2015年增幅达317%;建成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较2015年增幅达41%。在冰雪场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地积极出台措施,提升冰雪运动场地的开放程度及服务水平,更好满足广大群众对冰雪运动的需求。
大众冰雪运动的热潮,推动着全民健身事业更为蓬勃地发展。不久前,《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出台,为全民健身勾勒出全新的发展蓝图。“《意见》的出台,回应了社会呼声和人民需求,体现了党和国家大刀阔斧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的决心和意志,为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筑重要基石。”中央财经大学体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裕雄说。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不仅意味着群众体育的大发展,更代表我国人民身体素养、收入水平、公共服务供给、产业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等全方位的提高,必将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迈出坚实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
对接时代发展,服务人民需求,全民健身事业更上层楼,在新时代绽放着更为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