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巍乡推动乡村两级党校建设再上新台阶
文章字数:1408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应县大黄巍乡党委聚焦提升乡村干部履职能力,创新“六个双”模式,着力推动乡村两级党校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面提升乡村干部治理能力提供有力、有效的教育平台。
“双保障”强化建设水平。一是基础保障。将村级党校纳入党校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党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指导推动各村按照“七有”标准建设村级党校,形成“乡党校+村党校”的联合办学体系。二是经费保障。将乡村两级党校工作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乡村两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培训需求,确保乡村两级党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双负责”完善组织架构。一是落实乡党委管理责任。成立乡级党校领导机构,由乡党委书记任校长、乡长任副校长、班子成员任校委会成员的组织架构,下设办公室、教务处、培训办、后勤管理处等常设机构,建立党校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完备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机构人员配备和责任划分。二是突出“一把手”业务职责。建立由乡党委书记带头讲课,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讲1次课的授课业务责任制,同时拟向县委党校邀请专业讲师授课每年不少于4次,鼓励一般干部及村“两委”优秀干部上课作经验分享,由党委书记做点评,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习实效。
“双定位”实现精准培训。一是定位培训对象。乡村两级党校培训对象主要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乡级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选调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两委”成员、党员等,使党员能够走进党校课堂“补钙”。二是定位师资队伍。立足县域内现有人才资源,整合县乡相关领域的专业干部、市委县委党校教师、各类专业学者以及本地实用人才,构建“领导干部+理论教员+各类专家+乡土人才”的多元化师资体系,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双围绕”彰显办学特色。一是围绕“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办学开课。突出政治教育功能、突出基层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高站位设计符合基层实际的党校课程。二是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办学开课。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进行工作培训,解读中央、省、市、县政策。与人力资源、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动,回应工作中常见重难点问题,突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群众自治水平。
“双创新”激发内生活力。一是创新课程设置。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根据党员干部、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二是创新教学形式。以“乡党校+村党校”体系为依托,采取“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党员QQ群、微信群和远程教育等平台学习,提高教育培训覆盖面。
“双结合”突出培训实效。一是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内容与乡村两级党校学习内容相结合,采取案例分析学、实操实训学、结对帮扶带学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吸引力、感染力。二是结合乡村中心工作。根据乡村阶段性重点工作需要,采取流动党校教学模式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推动工作高效开展。今年以来,各村级党校在农村“六乱”整治、防疫抗疫、乡村振兴、传统农作物种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乡已有12个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打造村级党校,全乡两级党校累计培训党员498人,18个基层党组织分别开展了25期专题党课等活动,有效促进抓党建促基层能力提升行动落地生效,使乡村两级党校真正服务于乡村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双保障”强化建设水平。一是基础保障。将村级党校纳入党校体系建设,出台《关于加强村级党校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指导推动各村按照“七有”标准建设村级党校,形成“乡党校+村党校”的联合办学体系。二是经费保障。将乡村两级党校工作经费列入乡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乡村两级党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培训需求,确保乡村两级党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双负责”完善组织架构。一是落实乡党委管理责任。成立乡级党校领导机构,由乡党委书记任校长、乡长任副校长、班子成员任校委会成员的组织架构,下设办公室、教务处、培训办、后勤管理处等常设机构,建立党校工作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形成规范完备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机构人员配备和责任划分。二是突出“一把手”业务职责。建立由乡党委书记带头讲课,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年至少讲1次课的授课业务责任制,同时拟向县委党校邀请专业讲师授课每年不少于4次,鼓励一般干部及村“两委”优秀干部上课作经验分享,由党委书记做点评,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习实效。
“双定位”实现精准培训。一是定位培训对象。乡村两级党校培训对象主要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包括乡级党员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到村任职选调生、到村任职大学生、村“两委”成员、党员等,使党员能够走进党校课堂“补钙”。二是定位师资队伍。立足县域内现有人才资源,整合县乡相关领域的专业干部、市委县委党校教师、各类专业学者以及本地实用人才,构建“领导干部+理论教员+各类专家+乡土人才”的多元化师资体系,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双围绕”彰显办学特色。一是围绕“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办学开课。突出政治教育功能、突出基层党员教育主阵地作用,高站位设计符合基层实际的党校课程。二是围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办学开课。定期组织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等进行工作培训,解读中央、省、市、县政策。与人力资源、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动,回应工作中常见重难点问题,突出强化党建引领,提升群众自治水平。
“双创新”激发内生活力。一是创新课程设置。重点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内容开展党员教育培训。根据党员干部、群众实际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二是创新教学形式。以“乡党校+村党校”体系为依托,采取“课堂+互联网”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党员QQ群、微信群和远程教育等平台学习,提高教育培训覆盖面。
“双结合”突出培训实效。一是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把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集中学习内容与乡村两级党校学习内容相结合,采取案例分析学、实操实训学、结对帮扶带学等多种形式,增强学习吸引力、感染力。二是结合乡村中心工作。根据乡村阶段性重点工作需要,采取流动党校教学模式解决“本领恐慌”问题,推动工作高效开展。今年以来,各村级党校在农村“六乱”整治、防疫抗疫、乡村振兴、传统农作物种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乡已有12个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打造村级党校,全乡两级党校累计培训党员498人,18个基层党组织分别开展了25期专题党课等活动,有效促进抓党建促基层能力提升行动落地生效,使乡村两级党校真正服务于乡村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