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右玉县野场村
走出产业发展新路径
文章字数:990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中,右玉县新城镇野场村坚持党建引领,积极“筑巢引凤”,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动农业规模化发展,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探索走出一条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新路径,让新型产业发展成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新动能。
  “筑巢引凤”激活一池春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随着全县招才引智力度不断加大,野场村紧紧抓住吸引本土人才回乡创业的政策机遇,积极动员本村在外务工的村民郝凡回村发展。带着对乡情的牵挂,郝凡毅然放弃了在电厂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待遇,满腔热情回乡创业,和村干部谋思路商对策,达成土地集约化经营、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共识,应势而需注册了右玉县农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村党支部帮助公司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村集体荒地、流转村民耕地共计6000余亩,公司支付高出周边土地数倍的租金,同村民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投资近5000万元建设了3000亩牧草、2400亩种薯、500亩养殖、100亩农机“四大基地”。
  “村企联建”凝聚发展合力。在农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同时,村党支部与公司共同建立了村企联合党支部。通过村企联建支部,实现组织融合,村企党员干部实行交叉任职,支部把农村优秀党员输送到公司务工,公司聘任村干部、村民成为顾问、协调员,公司优秀管理人员被选拔进入联合支部班子。公司依托资金、技术等优势,帮助村里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径、增强发展能力;村党支部积极协调村民与公司间的利益平衡,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共同发展。
  “利益联结”共享发展成果。按照“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的农牧种养专业合作社,与农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取长补短、抱团发展。村党支部与企业共同经营的四大基地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到20多万元。通过流转村民耕地,促进户均年增收在10000元以上。借助“四大基地”劳务需求,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务工就业问题,带动户均年增收15000多元。因年龄、身体等因素无法进入基地工作的弱劳动力,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劳务公司与农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签订购买服务协议,专门负责保洁、保绿、保安等工作,尽可能扩大农民增收的覆盖面。通过“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村集体与村民和公司形成了利益联结共同体,让村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真金白银”,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