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临河乡:以农村“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文章字数:870
本报讯 去年以来,应县大临河乡党委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十户一体”网格化治理,先行探索构建村党支部——村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党组织网格体系,推动乡村治理向基层延伸,以“小网格”撬动“大治理”。
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第一级网格设在村党支部,由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设网格23个;第二级网格设在党小组,由村“两委”成员兼任网格组长,设网格100个;第三级网格以10户左右农户为单位,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设网格242个。其中党员270人,村民代表62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基层党建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赢得了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主动权”。
增添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党员大户示范引领,网格群众抱团发展、携手致富。其中,38名网格组长、68名网格员带头示范建起大棚382亩。全乡共发展设施农业2100亩,每亩增收超2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500万元。
增加了服务群众的助力。小网格、大民生。“十户一体”网格化治理进一步延伸了基层管理服务触角,拓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了党员对群众的贴心服务。到目前,网格员共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583件,化解矛盾纠纷90余起,架起了与群众心连心的桥梁,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了环境整治的合力。网格化治理将农村环境整治列入常态化管理,实行包路包片责任制,发动群众开展“六乱”整治,种花、栽树、改水、改厕、铺设雨污管网,共同打造了环境宜居、面貌一新的美丽乡村。
注入了平安建设的活力。实现了农村社会治理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在全县4月中旬的“疫情抗击战”中,广大网格员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坚守防控一线,挨家挨户实施“敲门行动”,摸排管控外来人员,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将一个个“小格”编织成疫情防控的“大网”,用辛苦换来了群众的“安全指数”。
千条线织成一张网。通过实践,基层网格化治理大有可为,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有效途径。该乡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十户一体”网格化治理,将党旗插到网格上,插到最基层,插到最前线的战地中央,以“红色网格”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曹军 董敏)
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第一级网格设在村党支部,由支部书记兼任网格长,设网格23个;第二级网格设在党小组,由村“两委”成员兼任网格组长,设网格100个;第三级网格以10户左右农户为单位,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担任网格员,设网格242个。其中党员270人,村民代表62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基层党建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赢得了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主动权”。
增添了产业发展的动力。党员大户示范引领,网格群众抱团发展、携手致富。其中,38名网格组长、68名网格员带头示范建起大棚382亩。全乡共发展设施农业2100亩,每亩增收超2万元,带动群众增收4500万元。
增加了服务群众的助力。小网格、大民生。“十户一体”网格化治理进一步延伸了基层管理服务触角,拓展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实现了党员对群众的贴心服务。到目前,网格员共为群众代办服务事项583件,化解矛盾纠纷90余起,架起了与群众心连心的桥梁,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凝聚了环境整治的合力。网格化治理将农村环境整治列入常态化管理,实行包路包片责任制,发动群众开展“六乱”整治,种花、栽树、改水、改厕、铺设雨污管网,共同打造了环境宜居、面貌一新的美丽乡村。
注入了平安建设的活力。实现了农村社会治理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在全县4月中旬的“疫情抗击战”中,广大网格员在关键时刻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坚守防控一线,挨家挨户实施“敲门行动”,摸排管控外来人员,组织全员核酸检测,将一个个“小格”编织成疫情防控的“大网”,用辛苦换来了群众的“安全指数”。
千条线织成一张网。通过实践,基层网格化治理大有可为,是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有效途径。该乡持续推进党建引领“十户一体”网格化治理,将党旗插到网格上,插到最基层,插到最前线的战地中央,以“红色网格”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曹军 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