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选 择
□乔靖鸿
文章字数:1385
  前些天,高考分数刚出来,一位同事就带着女儿来找我,说我是“过来人”,儿子上大学、找工作也挺成功的,让帮忙给参谋参谋,出出主意:女儿该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
  儿子上学、就业算成功吗?我自己感觉很是汗颜。不过同事一说,我不禁想起了儿子高考前后的许多事,印象最深的便是不同时期的4次抉择。
  说起儿子的高考,先要说中考。儿子中考分数距离当年市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差了3分,要说找找关系,争取一下,上个市重点还是可能的。但我还是对儿子说:“你考到哪,就上到哪!”后来,儿子去了一所新建的民办高中,因为高出该校录取分数线近40分,毫不费劲地进了学校的“英才班”。
  这是第一次抉择。儿子心不甘情不愿地选择了别人眼中的“差学校”,没当成“凤尾”,阴差阳错地成了“鸡头”。其实,这样的选择,是我思谋已久的结果。我觉得,只有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以儿子聪明有余、自律不足的个性,送进重点学校,大概率地会被“腌咸菜”,高考时铁定会淘汰出局。而进了普通学校,他成了“英才”,同学羡慕,老师看重,自己的潜力完全被激发,学习状态越来越好,成绩一直保持在全校前列。
  高考结束,儿子面临第二次抉择。他的分数又以3分之差与一本院校失之交臂。这时候,原来就读的学校向儿子抛来“橄榄枝”:复读1年,冲刺一本,学费全免,还有奖金可拿!“怎么办?”儿子问我。
  “大主意你自己拿。”我对儿子说,“人生的选择会很多,听从自己的内心就好。”也许是想起了实在难挨的高三岁月,也许是想到了期盼已久的大学时光,再三权衡之下,儿子选择了位于某直辖市的一所二本院校,就读于自己喜欢的历史专业。因为选择了自己心仪的城市,因为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进了大学后,儿子竞选上了班长,又成了学生会干部,繁忙的管理、服务工作之余,只要听闻哪里举办相关的讲座、展览,再远再忙,儿子都要千方百计去听、去看。大学4年,儿子辛苦而快乐着,不仅学业成绩优秀,而且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大学毕业,儿子和我们全家迎来了第三次抉择:是让儿子返回家乡,就近就业,方便自己老了有所依靠;还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儿子在一线城市就业打拼?面对儿子的询问,我和妻子达成了共识,只要有利于儿子发展,只要有利于儿子成家立业,怎么都行。已经习惯了大城市生活,已经喜欢上一线城市特有的事业平台,儿子再次做出选择:直面挑战,抢占机遇。
  一路过关斩将,儿子被一个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录用。坐办公室,拿财政工资,旱涝保收,工作清闲,在别人眼中应该就此满足了,可儿子还是做出了自己的第四次抉择:清闲固然舒适,可长此下去,就丢了专业、没了激情。他毅然辞去公职,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一家业内较有名气的装饰设计公司,从事历史博物馆的展览策划与设计。
  选择跳槽前,儿子咨询我的意见,我还是那句话,有所失必有所得,主意你自己拿,选择了就别后悔。儿子没有辜负自己的选择,为了每个策划方案更翔实而有特色,经常熬夜加班,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每次过年回家,只要有时间,儿子就让我陪着他,运城博物馆、池神庙、关帝庙……一个个古迹、一块块古碑,仔细观看、认真研学。儿子说,越看,越觉得自己学识不足;越学,越懂得自己该如何努力、如何奋斗。我知道,儿子真的长大了。
  听我讲完儿子的故事,同事高兴地说,我明白了,怎么选择不重要,由谁选择才重要;父母不要总是代替儿女选择,而是要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学会成长,学会为了理想而坚持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