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党旗在群众心中飘扬
文章字数:3119
丰开罡
如何在抓党建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使两者同频共振,实现双赢?应县义井乡义井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创新求变,逐渐蹚出了一条党群融洽、治理顺畅的新路子。用其支书李保德的话说,就是党员干部要当好“十员”,让抓党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尽责合拍,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小康合辙,与注重民情民意、解决民困民难合韵,以党的先进性引领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促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围着群众转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党的根本宗旨和追求。在实际工作中,义井村党支部始终把群众的呼声和建议作为第一要务,把群众的困难和疾苦作为第一行动,决策围着群众转。
当好社情民意的采集员。每月定期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收集对“两委”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村民在生产生活遇到的问题和需求,及时归纳整理,经“村两委”集体研究,形成决策加以施行。
当好“三务公开”的执行员。在一些乡村,群众之所以对党支部、村委工作不满意不支持,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些地方的“党务村务财务”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党群有了隔阂,自然就会离心离德。因此,藏着捂着掖着,不如敞着露着亮着。义井村“两委”本着民有疾苦我未知,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原则,举凡村中决定重大事项,实施重大项目,如两委建设、发展党员、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救灾救济发放、危房改造、低保评定、农村环境整治、财务开支管理等所有“三务”活动,都经集体研究,大喇叭广播及张榜公示,对有异议者,一律不予实行。此外,该村还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这个监督委员会可不是聋子的耳朵——摆设,而是实打实硬碰硬的监督机构,对“三务”都要实施全程监督、全面过问,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切实维护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有效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当好父老乡亲的理财员。手中没米,叫鸡不理。如何增强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李保德为此争取上级项目投资,自己动手,精打细算,建起移动大棚12个,租赁经营,每年使村集体固定收入达5万元以上。
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群众身边无小事。今年6月,村民王某夫妻不和,因财产纠葛,闹得不可开交,大打出手,女方准备上访告夫,村支部书记李保德发现情况后,立即上前制止,控制事态发展,并上报乡综治中心,乡派出所和司法所会同村干部耐心说服教育,终于成功调解,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去年,义井村两个村民因意外伤害,矛盾一触即发,双方舞刀抡锹,眼看要出人命大案。李保德和老党员杭德柱闻讯后,挺身而出,及时制止了双方剑拔弩张的冲动,然后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多次往返两家调解,终于解开了两家人心上的扣子,达成赔偿协议。
当好网格建设的管理员。织密网格严管理。义井村党支部结合村情实际,不断创新网格管理模式,健全完善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村划分两大网格,书记挂帅,担任网格长,建立了网格台账和网格巡查日志,做到“八进网”,即:党的建设进网格,便民服务进网格,了解民意进网格,解决问题进网格,党员教育进网格,效能提升进网格,党群沟通进网格,政策宣传进网格,使网格真正成了为民办事的服务网、加强治理的和谐网、干群沟通的连心网、乡村振兴的推进网。
做给群众看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又曰:村看村、户看户,村民看的是党支部。在义井村,党员干部注重的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动人、带动人、影响人,让群众情不自禁地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
当好群众的勤务员。在义井村,有这样一道亮丽的风景:由20多名老党员组成的义务巡逻队,统一佩戴红袖章,十多年如一日,不管刮风下雨,奔波在村里的大街小巷,进行治安巡逻,排查安全隐患,调解邻里纠纷,开展便民服务,不要半点报酬。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党员贾文宝年近九旬,仍乐此不疲、无怨无悔参与其中,坚持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并多次协助派出所民警成功的完成案件侦破工作。共产党员秦志强,是全村公认的“笔杆子”。举凡村民写个申请、证明、协议、合同等,都找他代笔。而他也从不推辞,不仅分文不取,有时还得倒贴香烟和茶水呢。
当好先进行为的示范员。在义井村,支书给支委示范,支委给党员示范,党员给村民示范。针对部分村民婚丧喜事大操大办和农闲时节无所事事、进行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义井村组建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毒禁赌协会等组织,引导村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倡导文明新风,依法依规办事,革除陈规陋习,杜绝铺张浪费,作用发挥明显。
红白理事会运行以来,全村大操大办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办事规模得到了有效控制。支部书记李保德母亲病逝,他准备按红白理事会章程办,却遭到了姐姐、妹妹的强烈反对:“妈为咱们操劳了一辈子,理应风风光光地走,决不能悄无声息地连个响动也没有就打发了。”李保德苦口婆心,反复劝说,终于解开了姐、妹的心结,叫人不过十桌,花销不过万元就安葬了母亲,为村民带了个好头。近日,村民柴林嫁女,在红白理事会的倡导主持下,全部按新规办事,既省了不该花的铺张钱,又不失体面。红白理事会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充分认可,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也扭转了村里大操大办、酗酒闹事的不良风气,全村呈现出文明和谐的新风尚。
带着群众干
天上会不会掉馅饼,并且这个馅饼不偏不正正好落在义井村民的头上?李保德的回答是,既会,也不会。会是因为党就是天,有党的正确领导,就没有创造不出的奇迹。不会是你如果躺平不干,苦等苦熬,馅饼就是镜中花、水中月。毕竟,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当好踏石留印的战斗员。几年来,在李保德和全体党员的努力下,义井村全村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新打机井42眼,修筑防渗渠22公里、安装变压器8台、架设高低压线路6公里、沙石硬化田间路16公里,使全村8000多亩耕地全部由“靠天田”变为“刮金板”。全村44户87人贫困人员通过精准施策,以劳动输出,产业扶持的方法,全部脱贫。大力改善村容村貌,修建水泥路12公里,改造自来水主管道1公里,新建排水管网1.5公里,主街扩建1公里,新扩建村西街道500米,彻底解决了街上污水横流的问题。街巷设置了垃圾箱,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大街小巷杨柳葱郁、松柏长青。新建2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160平方米的文化大舞台,完成三官庙维修,新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村民胡军说:“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俺们村会变得这么好。如今这一切,都是有一支党员硬队伍血一滴、汗一滴干出来的”。
当好小康建设的领航员。格局决定大局,思路引领出路。义井村党支部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牛鼻子”,立足村情实际,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举香瓜产业龙头。义井香瓜以“香、甜、脆”誉满三晋,十分畅销、市场看好,党支部组织群众大力发展规模种植,形成市场,并进行无公害认证,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带大棚种植龙身,全村大棚种植已发展到近100亩。活“三高”玉米产业龙尾。义井村所产玉米蛋白高、糖分高、产量高,该村争取项目投资,着力打造5千亩玉米丰产方。如今,已形成了“多元发展、龙型经济”的新格局。
当好文明新风的创建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星级文明户的评选活动,在评选的过程中,义井村坚持不求一户十星,但求户户有星。村民徐福两个儿子成家后一直没分家。大儿子徐日文腿有残疾在家种田,二儿子徐日武外出打工,收入和哥对半分,兄弟手足情深,亲如一家,让弟兄生来两家人的民谚成了无根浮萍。理所当然的被评为孝老爱亲星。村民崔世友迷恋科技,整天爱在种植上鼓捣个新玩意儿,自掏腰包不惜血本学习各种新技术,成为大棚种植香瓜的“土专家”“田秀才”,名至实归成为科技致富星……由于这些星级户事迹不羼水,自身过得硬,可看可学,可比可超,起到了评出一颗星,照亮一村人的作用,凝聚起了满满的兴村富民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