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击鼓催征阔步行
——我市稳经济促发展侧记
文章字数:9158

记者杨育彪


  漫步盛夏朔州,放眼盈盈碧水,百舸竞流;聆听机器轰鸣,万众争先;触摸新时代发展的脉搏,大地皆画卷,处处新气象。
  今年以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模样,让发展的声音突破界域,多措并举激发改革创新活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扎实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质发展,成就了多项朔州发展的奇迹,让塞上绿都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紧紧抓住主业,踩实每个环节,融入每个点位,抓好每个时段,做到天天干好天天必干的事,人人尽好人人必尽的责,不断营造出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履职有为的成长氛围,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自觉,持续打好基础,接力抓好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上半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04.5亿元,同比增长4.5%。夯实工业增长基础,重点协调抓好能源保供,支撑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全年重点推动的18个增长点项目中,海泰新能、神头第二发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入规,一道新能源等多个项目已进入入轨程序。总投资524.58亿元的硅芯产业园已入驻项目10个。
  一个窗口可以展现一个家的风貌。在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质发展中,我市各部门以赢得的姿态大胆闯,大胆试,不断发出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声音,硅芯产业、能源互联网、储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实现新突破。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我市以“六新”突破为着力点,大力实施“111”科技创新工程,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科技事业的突飞猛进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半年,全市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省级层面:认定山西省科普基地5家;组织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2家,组织高校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组织企业申报省级众创空间4家;组织推荐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7家,入库公示科技型中小企业36家;组织企业申报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3项。在市级层面:征集朔州市科技计划项目36项;受理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5家,其中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0家、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组建三个科技服务特派团队,共45位专家深入农村、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
  用绣花功夫巧解科技服务难题。一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落实科技奖补政策,下达2020年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省奖补资金。第一批15家高新技术企业奖补资金总计180万元已经下达,其余企业的奖补资金也陆续下达。二是加强重点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本年度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认定工作,目前已有15家企业申报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组织企业高校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目前有2家企业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高校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认定“应县木塔景区”等5家科普基地为2021年度山西省科普基地,充分发挥省级科普基地的作用,加强科普基础条件建设,提高科普设施使用率。三是加快科技计划项目实施。以实施重大专项、重点研发项目、成果转化项目等国家、省、市级项目为抓手,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带动作用大、市场开发能力强和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重点支持硅芯产业、能源互联网、储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卫生防疫、安全环境治理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发布《关于征集2022年度朔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关于对2022年度朔州市科技创新平台申报和科技计划项目征集延期的通知》,现已征集36个项目。组织企业申报“汾酒大曲发酵秸秆饲料对绵羊生产性能及肉品质改善技术研究、藜麦适应性复合微生物种衣剂研究、益生菌液态发酵复方中药制剂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3个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组织开展科技创新券项目。四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组织推荐的山西老万生态炉业股份有限公司“电热采暖炉清洁供暖设备的生产推广及应用”、山西中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酶法催化绿色加工生产亚麻籽油甘油二酯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两个成果转化引导专项,在省科技厅立项,已签订计划任务书。对山西科通化工有限公司、山西诺成制药有限公司、右玉图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仁丰农产品有限公司四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运行情况进行了考核,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五是落实科技奖补。积极对接省科技厅,申请2021年省级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专项资金。向市政府申请2021年度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其中,7项“揭榜挂帅”项目327万元,10项大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项目26万元,总计353万元。六是开展“三区”科技服务活动。发挥“三区”人才资源、科技资源优势,在右玉、山阴、平鲁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和市级有关涉农部门组建了三个科技服务特派团队,共45位专家深入农村、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三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衔接提供科技支撑。市科技局联合山西农业大学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活动,通过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咨询服务等方式,传授先进种植技术,助力农民增收。
  能源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
  煤电陶瓷等能源产业在朔州可谓是独领风骚,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能源保供新要求,深挖煤炭行业潜力,加快电力项目建设,煤电行业实现继续平稳增长,有力地支撑了全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全省乃至全国能源保供做出了积极贡献。上半年,全市原煤产量累计完成11397.48万吨,同比增加1458.1万吨,增长14.57%。全市发电量累计完成30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52%,占全省发电量15.62%。其中火电发电量236.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8%,占全省火电发电量14.93%。新能源发电量68.4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94%,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23.33%;全市累计外送电量221.03亿千瓦时,特高压累计外送201.31亿千瓦时;全市累计全社会用电量5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9%。面对复杂的生产环境,我市积极应对,克难攻坚,市能源局先后成立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新能源+储能项目、冬季清洁取暖、煤炭产能核增、华能山阴煤电项目、能源保供、增产增供和入企帮扶8个工作专班,明确责任领导与责任人,确定目标任务,制定工作措施,细化工作流程,确保了增产保供工作稳步推进。1至6月,全市累计完成原煤产量8758.49万吨(不含晋能在朔煤矿),完成率52.68%,实现了保供任务过半的目标。抓好应急保障外省电煤供应。4月24日,省政府召开山西省应急保障其它省份电煤供应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确定我市应急保供任务280万吨,全部由地方煤矿企业承担。其中对口保障华能燃料公司200万吨,国家能源集团宁波燃料有限公司30万吨,机动50万吨,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情况,经认真研究,确定由4个产煤县(市、区)的19座煤矿承担应急保障任务。通过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等形式,到6月底,我市已全部完成应急保障外省电煤供应任务,并录入煤炭交易平台。抓好中长协合同签订工作。为切实做好我市2022年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工作,确保煤炭生产企业签订量达到自有资源量80%以上和发电供热企业煤炭中长期合同100%全覆盖。按照5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煤炭中长期合同电视电话最新会议精神和6月24日省政府确定我市中长期合同供应电煤任务量不少于13749万吨(晋能在朔煤矿除外)的目标,确保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足签实;到6月底,煤炭中长期合同签订量为10559.2万吨,签约率76.8%。我市12家火电企业当中,有8家属于煤电联供企业,按需供给,合同签订率100%;其余4家(大唐、华电、神头二电厂、京玉)发电供热企业我局通过助企纾困,已基本完成了中长协合同100%全覆盖。抓好煤炭产能核增工作。我市现有13座煤矿已取得省能源局生产能力核增批复,净增能力1630万吨/年,目前,已取得批复的13座煤矿正在办理产能置换和环评手续。推进清洁取暖改造。清洁取暖工程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按照市政府热源侧清洁化替代“三年任务两年完”的总要求,在年初确村确户的基础上,制定了《朔州市2022年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明确了2022年需完成改造任务数117704户。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33612户(不含“太阳能+”光伏安装部分),完成率28.56%。下半年我市将持续稳定现有生产煤矿产量。合理安排采掘衔接和生产计划,科学组织设备检修,均衡组织生产。持续推进煤矿产能核增。提高中长协合同的履约和价格执行能力。分类处置开工无望的新能源项目。
  助推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
  今年以来,我市小巨人企业逆势成长,中小微企实现入轨新突破。一是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稳经济工作专班《关于建立全市中小企业稳经济工作专班的通知(朔企发[2022]30号)》,并制定任务清单台账、实施细则,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牵头抓、业务科室和各县(市、区)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和开发区行政审批局负责人具体推进的合力抓落实体系,以专班化运作,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有关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见效。二是完善政策体系保障。围绕年初提出的“四位一体”总体工作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出台的中小企业纾困、提升竞争力和办实事清单等三个文件和省纾困35条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方案的“1+1”政策体系,紧紧围绕《中小企业促进法》贯彻落实和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同步制定了我市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工作推进机制和“十四五”末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数量突破300家工作推进机制。三是健全梯度培育体系。落实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指导县(市、区)按2至3倍规模建立培育库,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方案、推进机制落细落地。截至2021年底,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4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户。上半年梯度培育、组织申报并公示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6户,总数达90户,公示认定省级“小巨人”企业2户,总数达到7户,进一步夯实全市优质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和核心力量。通过分类指导,精准帮扶,建立重点企业走访联系制度,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为牵引,推动中小微企业上规升级,力争2022年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确保净增47户,力争完成60户。上半年,全市重点培育的“小升规”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200万元的企业41户,达到序时进度,全省排名第七。与此同时,开展了全力宣传解读政策,扎实开展入企服务等活动。聚焦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助企纾困“一揽子”优惠政策,针对企业需求,全面梳理,条目式列出各项政策的实施主体、政策出台以来落实情况,印制了《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实操手册》和《中小微企业申报政府项目资金操作指南》汇编资料,供广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和社会各界知晓运用。年初制定了《朔州市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2022年入企服务活动方案》,由中心领导带领相关责任科室成立入企服务小组,针对各县(市、区)企业发展实际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入企服务。上半年,市县两级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共走访调研企业83次,237人次;入企服务指导345户,组织服务机构入企服务61次,33户;共收集梳理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四难”“五需”“六贵”问题80个,解决78个。先后完成了《“小升规”企业省级专项奖励发放情况的调研报告》《中小企业纾困惠企调研报告》《中小企业亏损情况调研报告》3篇高质量调研报告。全力建立健全服务体系积极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5月31日召开全市中小企业服务月“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政银企对接会,通过政府搭台,加强金融机构和“专精特新”企业深度合作,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会上进行了银企合作签约,全市14家银行金融机构与60家“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达成意向授信金额23亿元,现场意向签约金额6050万元。截至6月底,全市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0.65亿元,较年初净增81.35亿元,减免利息1.58亿元。实施双创基地梯度培育计划。引导支持各类社会资本积极建设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完善双创管理平台建设,加强日常调研、业务辅导、数据汇总、项目监督和经验总结,以示范引领提升双创基地运营服务水平。目前,全市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达到2个,入驻企业95家,吸纳就业719人。聚集优质资源带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引导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提高集聚资源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已申报培育3家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持续开展“纾困解难·助力发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深入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广泛开展“政策大讲堂”“服务面对面”等活动,以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和咨询等志愿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及时、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政策,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中小企业应享尽享。6县(市、区)专场活动全覆盖,参与人数达到3000余人次,共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全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朔州的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景越来越美。生态环境美塞上风光好已成域内外共识。这与我市扎实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分不开。
  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豁免部分项目环评手续,简化排污许可证管理。为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减少人员跨区域流动和减少人员聚集,通过视频会议、函审等方式对项目进行评审,既解决了因疫情防控无法进行现场查验和专家评审会议的问题,又有效地满足了项目落地前的审批需求。截至目前,已有15个项目使用视频会议的方式通过评审,惠及14家企业,涉及项目投资46.56亿元。实行登记管理的排污单位,无需申领排污许可证,自行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内登记相关信息。积极拓展环境容量空间,科学统筹排污总量保障。强化重点区域、行业、企业污染治理,推进陶瓷行业天然气替代、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升我市污染治理水平,不断腾出环境容量空间,为项目建设提供污染物减排支撑。积极引导总量指标向战略新兴产业、低碳环保产业和重大项目等效益更好的领域、企业倾斜,新上产业项目在满足环境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所在区域保障确有困难的,积极申请省级储备指标解决,并将现行的总量指标在环评审批前取得调整为建设单位承诺投产前取得。实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制度。监管执法分类管理。制定了《朔州市2021年度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对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内企业及项目除信访投诉外一般不开展现场检查。制定了《朔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分类监管办法》,创新监管方式,提升执法效能,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灵活运用遥感、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视频监控、用能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线上+线下”科技手段对企业开展非现场检查,减少现场检查频次,保证企业把精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在严格规范行政处罚上,发现问题不搞“一罚了之”,对违法情节轻微且可及时整改的问题依法不予处罚,耐心指导企业进行整改。统筹推进问题整改,责任单位督促责任主体按时完成整改。加大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去年,我市争取到中央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7245万元,经严格审查后用于支持11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超低排放改造等项目,目前相关企业改造项目已基本完成,在帮助企业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为企业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工业经济跑出加速度
  盛夏,地处塞上的山西朔州万物蓬勃生长,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壮美景象随处可见,生机盎然。助企纾困,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与稳经济促发展的盈枝硕果,蕴藏着丰富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是缩影,是典范,是引擎。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疫情多点频发,企业原材料、物流和能源成本持续上涨的紧张局面,工信领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落细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抢抓机遇稳生产、拓市场,扎实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提质发展。
  加强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上半年,市工信局坚持“争先进位”要求不放松,高标准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运行调度制度,加强重点县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监测调度,密切关注煤炭、水泥、陶瓷、电解铝、铁合金等重点产品价格走势,定期开展经济运行分析,研究推进稳增长工作。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多点频发影响,建立受疫情影响重点制造业企业周调度机制,积极协调30家重点制造业企业人员到岗、物流运输问题,全力保障企业稳定生产。上半年中煤能源化工、朔能铝硅合金、古城乳业等制造业生产大户产值较去年增加近8亿元,拉动制造业增长约8个百分点。在夯实工业增长基础上,重点协调抓好能源保供,支撑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建立发电供热企业直保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铁路运力保障制度,推动5家发电企业燃煤可用天数持续保持在20天以上。积极鼓励企业提高煤炭保供政治站位,抓住煤价依然高企市场机遇,有效释放产能,上半年全市原煤、洗煤产量分别增长14.7%、9.6%。围绕应统尽统,深入挖掘行业增长潜力,台账式推进增长点项目建设。聚焦规模以上企业净增目标任务,加强年内有望投产项目建设情况调度,及时掌握制约项目投产的各类要素和手续办理问题情况,协调推动早投产、早达效。全年重点推动的18个增长点项目中,海泰新能、神头第二发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项目已于上半年入规,一道新能源等多个项目已提交入规资料。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补短强弱,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半年,市工信局以项目建设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关于“提升产业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条”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新的支柱产业要求,加强转型项目建设跟踪服务,积极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煤矿、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推动行业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化发展。推动9家陶瓷企业完成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联合环保部门稳步推动4家水泥厂和5个粉磨站超低排放改造,联合能源部门持续推动5G矿山改造,完成22座煤矿井上5G网络全覆盖。全面落实省链长制工作部署,健全完善推进机制,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扎实起步。坚持建链补链强链发展思路,深入贯彻全省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会议精神,明确打造建设先进装备、低碳硅芯、生物医药等7大产业目标路径,依托重点链核企业,推动朔州低碳硅芯产业园坚实起步,一期总投资188.5亿元的5个项目已开工,日本念持资本半导体晶圆项目、武汉东立高纯多晶硅等6个项目年内开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主动加强对接服务,全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发挥能源基础优势,主动对接太钢集团,探索源网荷储氢一体化发展,积极推动总投资192亿元的宝武清能太钢络铁合金项目落地建设,加快开展前期工作。积极帮助总投资2.1亿元的仁昊气体科技医用气体及冷装备制造、晋北环境科技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等3个项目申报省技术改造专项扶持资金。积极帮助诺成制药多索茶碱注射液一致性评价、华元医药研发活动等3个项目申报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奖励。深入开展企业帮扶服务,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助企纾困落实落细。上半年,市工信局坚持以“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为出发点,加大减停产企业走访力度,认真梳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问题,主动协调保障企业稳产增产。协调推动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上半年,全市累计减税降费约11.9亿元,特别是4月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实施以来,办理留抵退税20.3亿元。企业上档升级、股改、专精特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产业转型政策落实资金585万元。积极推动陶瓷行业恢复生产。针对今年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陶瓷行业产能释放不足实际,多次召开陶瓷企业天然气价格协调会,深入梳理陶瓷协会、重点陶瓷企业意见建议,分析研判天然气价格上涨对我市陶瓷企业的影响,引导供需双方相互扶持、共同发展,协调每立方米天然气降价0.4元。5月末,陶瓷企业开复工率达到92%,环比上升26个百分点,基本恢复正常开复工水平。搭建产销对接合作平台。围绕煤矿与煤机设备维修再制造对接、本地建筑材料与城市高品质建设和道路建设项目对接、本地食品与各大商超对接,深入挖掘工业产品本地销售潜力,积极引导上下游企业加强对接。推动全市14家银行业机构和37家企业达成意向签约金额超70亿元;针对市域内企业产供需信息“不对称、不匹配”问题,组织召开“朔用朔材朔品”现场对接,20家单位现场签约采购合同金额共计38243.34万元,预计全年本地采购金额达60亿元。推动达成本地产品采购协议3.82亿元。发布《朔州市重点新产品推荐目录》,建立本地产品产销衔接常态化工作制度。积极组织开展银企对接。针对疫情多点频发、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深入摸排规模以上企业融资需求,以市政府会议为平台,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会议现场签约15笔,授信金额87.4亿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市时刻保持蓄势待发的满弓状态,抓住窗口期,拿出真功夫,跑出加速度,让经济航船行稳致远。
  加强重点项目、重点企业日常融资需求摸底,上半年累计向金融机构推荐52家企业38.72亿元融资需求。降低市场主体用电成本。深入贯彻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要求,加强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调度,积极指导项目企业申报完善相关申报资料,通过实施企业负责人承诺制,推动企业提前申报享受政策优惠。第一时间组织海泰新能、一道新能源等17个新投产项目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电价,预计下半年可帮助17户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约2000万元。扎实推进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坚持把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作为政治任务,持续抓实抓细。制定《朔州市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方案》,按照全省统一进度,梳理建立2022年第一批110笔拖欠台账,积极协调清偿拖欠账款1.89亿元,清偿率76%。自2018年年底开始至今,已为中小企业清理拖欠账款7.72亿元。深入开展干部入企服务。以加强项目入规帮扶指导、能源领域增产保供服务协调、“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壮大为重点,联合能源、小微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入企服务,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稳产增产、提质增效,市级层面入企服务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49项。聚焦上半年“开门红”、“双过半”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开展“大干15天,全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集中行动、“助企送服务、工地解难题、冲刺双过半”督导调研、“工业经济时间任务双过半”专题督导等系列活动,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3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7%,全省排名第一位,强势实现“开门红”。6月当月工业增加值增长15.5%,全省排名第二位。加强疫情防控指导服务,科学应对,全力推动防疫措施落实到位,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精准发力,全面铸牢企业疫情防控屏障。全力协调企业货物运输。坚持工信、能源、交通三部门联动,全面落实工业企业货运车辆“白名单”制度,安排专人日夜坚守,24小时服务高速口货运车辆,积极为企业原料采购、产品外运出具高速口通行证明,保障企业正常生产,4月疫情期间共服务车辆超7000余次。积极保障医药物资供应。
  朔州,变化的花朵在追光中灼灼开放,瞩望目标,笃行不怠,在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稳经济促发展的征程上,未来将无比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