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
记者刘淑花
文章字数:1968
  “真正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统筹抓好煤炭清洁低碳发展、多元化利用、综合储运这篇大文章。”……习近平总书记5年3次来到山西考察调研,为山西转型发展掌舵领航。牢记领袖嘱托,朔州儿女坚定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持续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能源供给质量不断提高,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让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驶上快车道。
  在中煤平朔集团井工三矿宽敞明亮的地面控制室,工作人员按下“一键启动”按钮,随即,出现在屏幕上的工作面上的采煤机瞬间运行,滚滚“乌金”顺着运输带向矿井出口方向传输,各项数据随即实时显现传送回智能化综合管控调度大屏上,各系统运行情况、设备参数等一目了然。
  中煤平朔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集团已完成卡车调度系统应急指挥功能模块开发、爆破远程监控及预警系统等17个子项目建设,不仅实现了矿山智能感知、信息融合、系统联动、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还实现了监控、生产、维护、安全等多环节少人化或无人化,提升了安全系数。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是产业转型。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总体部署要求,立足资源优势,强化危机意识,突出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加快改造提升,推动煤炭、电力等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现发展模式由外延粗放向内涵集约转变。
  煤矿绿色开采,智能化是趋势,我市积极推动煤炭产业走上“减优绿”之路,推动大数据和智能化赋能煤炭开采。市政府多次召开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推进会,2021年以来,连续两年制定了《全市深入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市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及推进举措。各县(市、区)按照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并根据实际积极推进辖区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把物联网、5G等先进技术运用到矿井生产各个环节,以建设智能化工作面为重点,着力提高矿井智能化开采水平,大力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提高煤炭先进产能占比。2021年,全市建成2座智能矿山、51个智能工作面,累计完成投资4.38亿元,全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由2015年的83.2%提高到2021年的92%。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建设完成20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100个智能综采工作面。
  如今,朔州煤矿正加速迈向智能化:同煤麻家梁煤矿实现了5G入井;龙矿恒大煤业有限公司8条主运皮带、6个变电所、3个主水仓实现了自动化远程控制;后安煤炭有限公司实现了掘进机本地操控、近距离无线遥控、远程遥控、定位截割……市能源局局长黄军表示:“智能化是朔州作为煤炭大市通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借助智能化应用,朔州的煤矿都在尽最大努力释放产能。”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市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推进绿色智能化矿山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电网结构,坚持煤电机组加强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截至2021年底,全市并网发电规模达到1638.6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623.68万千瓦,占比提高到38.06%。今年,将推动华能山阴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平朔安太堡2×35万千瓦低热值煤电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中电神头二期2×100万千瓦火电项目4号机组以及鸿狮腾达、南山环境能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并网,新增装机规模377.27万千瓦,全年发电650亿千瓦时,外送电突破500亿千瓦时。
  在平鲁区下水头乡大松沟村,平朔煤矸石发电150MW农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国电海丰平鲁90MW光伏发电项目、海晶太阳能90MW光伏发电项目这三个累计总投资16.49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
  在推动煤炭、火电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市加快光伏、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推动能源供给由单一向多元、由黑色向绿色转变。2021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623.68万千瓦,占比由32.97%提高到38.06%。
  从井下智能化的综采工作面,到煤电机组的“三改联动”;从一台台矗立的风力发电机,到一片片高效的太阳能光伏板,我市能源转型尽显绿色低碳。
  日前,白芦煤业一项科研成果:“一种采煤机械维修用激光切割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发明涉及采煤机维修技术领域,经过反复论证可行性和现场实体加工验证,取得了良好效果,切割组件能直接对采煤机械的任意外壁进行切割,无需进行部件拆卸,既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难度、强度,也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生产成本。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我市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煤电行业整体科技水平,持续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5.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推进有力,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2.3亿元,增长151.3%。
  风正好扬帆,奋进正当时。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我市全力推动传统优势产业率先转型,实现内涵集约发展,奋力在转型发展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