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性保护传承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课题组
文章字数:2513
  核心阅读
  山西是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存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遗存数量多、精神底蕴厚的特点。要牢固树立保护红色资源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对我省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性保护传承。
  山西是革命老区,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是我们打造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强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富矿”,也是助力革命老区培育和支持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依托。我省红色文化资源具有存续时间长、分布范围广、遗存数量多、精神底蕴厚的特点。要牢固树立保护红色资源就是传承红色基因的理念,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强对我省红色文化资源系统性保护传承。
  对红色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抢救性挖掘。针对有些革命遗址遗物面临消失,有些地方红色资源史料不全、史实不准、纪念场馆史料缺失、展示内容单薄等问题,加大对红色资源的普查和挖掘力度,抽调专门人员对红色资源进行实地考察、走访座谈、整理汇总、资料核对和研究分析,摸清辖区内红色资源的底数,并对其进行价值评估、等级认定、编辑整理。通过走访笔录,抓紧搜集、整理、抢救濒临消失的革命史料,搜集散存在社会上的红色文物。对新发现的红色遗址、遗迹要立牌存证,列入名录。对经过普查新发现的红色资源,包括文物资料、歌谣、遗物等要认真整理、归档。
  对全省红色文化资源搞好分类保护及开发年度规划。按照我省制定的《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对全省3400多处红色遗址遗迹搞好分类及年度规划,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摸清我省红色资源底数,统筹规划各级各类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改建、扩建、重建、维修以及周边环境、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等,制订革命文物的征集、收集、整理、研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要把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红色旅游产业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进行有机结合。
  开展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专项督查。要明确各地红色资源的保护主体、保护标准、保护方法、管理主体、管理责任、管理等级以及开发利用中应遵循的原则,规定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监管、收益处置、所需资金来源等具体内容。厘清各地红色资源的管理权、所有权、使用权和受益权,制定明确的奖惩措施,确保我省关于红色文化保护的各项规划、法规、实施方案落实到位。
  全力打造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品牌。红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其保护和开发,重在深入挖掘其精神与文化内涵,进一步形成文化艺术精品,并传导转化成为旅游资源。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保护、开发、利用机制,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全力打造文化资源品牌。大力开发红色文化蕴含的丰富革命精神和厚重历史文化底蕴,深度挖掘红色文化承载的政治、历史、文化、教育价值,推出高质量理论研究成果。打造更多更好的红色文艺精品,充分激发红色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创造力、感召力,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塑造好红色旅游文化品牌,推动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功能与旅游功能、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全方位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和新增长点,扩大红色文化的传承力和影响力。
  革命老区承载着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我省具有天然的基础,把培育和支持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作为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长久之策具有现实意义。
  培育和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助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要加强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和利用,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从区域分布来看,我省大部分红色景区位于革命老区和乡村地区,发展红色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很好的基础条件,应以提高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和落脚点,把培育和支持红色旅游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长久之策,政府要在农民与红色旅游市场之间做好服务工作,积极拓宽红色旅游消费市场,让农民群众的腰包鼓起来,增加获得感幸福感。
  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新业态。要站在区域综合发展的高度,统筹推进红色旅游与自然生态、民俗风情、康养休闲等各类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让青山绿水、革命情怀、文化魅力相得益彰、相映生辉,满足多样性的旅游市场需求。打造“红色+生态农业”“红色+休闲康养”“红色+培训研学”“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等模式,带动乡村现代农业、药茶产业、林果等产业发展,打造地标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旅游衍生产品,与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协同共进,使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多渠道增加就业,强化人才培养。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也具备很强的就业创造能力,能够为革命老区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一方面,红色旅游本身需要大量的导游、讲解、管理等人才,可以直接提供大量岗位;另一方面,红色旅游还能拉动相关产业发展,间接衍生出其他工作机会。强化对农民的专业培训,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在当地红色景区直接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丰富农民参与形式,引导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参与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强化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乡村群众在红色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中增收致富。
  以红色旅游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保护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应与美丽乡村建设同频共振,要以红色文化遗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提升乡村宜居性和整体风貌。比如,选取一些在党史、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红色遗址遗迹数量多、保存完好的小镇或村落,充分整合当地资源,建设一批红色文化特色小镇或乡村。对具有红色文化遗产的乡村和区域整体规划,融合乡村风俗人情文化、地理生态文化等特点,探索红色资源与乡村风光相结合的乡村建设模式。借助国家各类重大建设平台及项目支持,进一步完善红色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将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革命遗址建设和重大文化工程建设,嵌入乡风文明建设,通过牵一发而带全局,实现红色文化、红色旅游、古建文明、宜居乡村一体推进。
  (执笔人:桑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