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安全保护 确保平稳度汛
平鲁区:“三到位”打赢防汛“攻坚战”
文章字数:1742
  本报讯(通讯员 王志虎)2022年8月18日9时山西省气象台变更发布暴雨红色预警,预警区域:平鲁、山阴、应县、偏关、右玉。预警区域内部分乡镇降雨量已达或接近100毫米,预计未来3小时强降雨还将持续。
  8月20日18时,平鲁区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受较强降水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平鲁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Ⅲ级(黄色),有较高地质灾害气象风险。
  8月21日晚,平鲁区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预计3小时内部分乡镇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
  区委书记郝云在防汛备汛会议上要求,无论如何,首先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各乡镇要针对旧房危窑挨家挨户动员撤离,搬到村委会、学校、卫生院等安全场所,确保人员安全。
  区长苑冬梅在紧急会议上嘱托与会人员,平鲁是此轮降雨最重区域之一,请各乡镇、街道办务必把农民、居民住房排查到位,及时搬出去安置好。
  汛情就是命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于一切。
  随即,平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一线指挥调度,区包乡领导全部下沉所包乡镇,靠前指挥参与防汛工作,确保各项防汛措施、应急救灾措施全部落实到位,最大程度降低群众损失,保障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防汛责任到位。自6月份入汛以来,平鲁区降水频繁集中,降水量大于往年同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有关会议精神,及时调整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机构,完善防汛工作预案,制定防汛应对措施,压实区、乡、村三级防汛责任,确保防汛工作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特别是8月以来,该区降雨量、降雨强度明显增大,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会商、研究、调度,就防汛抢险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再督促,以更加有为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有效的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日常巡查,隐患排查到位。防汛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消除度汛隐患,平鲁区严格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常态化开展河道日常巡查检查。入汛以来,该区成立两个检查组对全区山洪灾害预警点及河道、水库、淤地坝、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路段等重点部位安全度汛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发现的3条河道隐患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对个别淤地坝放水孔塞丢失、坝坡面雨水冲沟、上坝道路冲毁等问题全部进行修复,对80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列入群测群防三级监测网络,其中7处隐患点安装了普适性监测仪器。
  特别是近期,为了防止建成区发生内涝,疏通如意湖至上称沟行洪渠道1.5公里,消除了安全风险隐患。目前,平鲁区30条主要河流行洪畅通,38座淤地坝无任何安全隐患,159个山洪预警点、18个自动雨量站、2个水位站全部运行正常,确保所有信息传输及时,预警。长城水库库容、警戒水位等指标均在安全范围。
  三是加强应急备汛,防汛救灾到位。防患于未然,责任重于泰山。平鲁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汛前完善防汛应急预案,购置储备防汛应急救援物资。对抢险机具、照明、通信等设备情况进行检修,确保防汛应急救援物资装备能够正常使用。该区水利部门修订完善山洪灾害区、乡、村三级防御预案,以及水库和淤地坝应急预案。全区成立专业应急救援队伍2支共139人,各乡镇、企业组建了兼职应急救援队伍约300余人。
  入汛以来,特别是两次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后,全区上下全部进入战备状态,密切监视雨情汛情险情,紧盯山洪地质灾害、长城水库、各河道、淤地坝等重要区域安全,落实危险交通路段安全提示和管控措施,做好建筑工地、城市和煤矿内涝等防汛应对工作。严格执行包乡领导驻乡、单位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各乡镇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包片领导、村干部全部坚守岗位,防汛救灾物资全部检点落实到位,加强灾情摸排、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确保汛情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第一时间上报、灾情第一时间处置。
  截至8月22日,该区受灾人口约11129人,倒塌房屋177户369间,严重受损房屋952户2308间,一般受损房屋2810户698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7829亩,道路损毁135处,造成经济损失大约1亿多元。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灾情发生后,平鲁区委、区政府组织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交通局等部门及各乡镇分别对农作物、农村住房、农村道路进行灾后重建,及时做好群众安全保护,抓好转移避险、群众安置,妥善解决好群众合理诉求,确保全区平稳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