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昔日盐碱滩 今日稻花香
——应县金城镇范寨村千亩水稻丰收在望
文章字数:2022

李凡


  “不是江南胜似江南”。这是群众因水稻种植改变了环境而发出的肺腑之言。
  2022年9月1日,庆祝丰收节、喜迎二十大前夕,我们在金城镇党委书记郝建平的陪同下,深入到范寨村千亩盐碱荒地海水稻田进行采访。现场看到千亩稻田一望无际,抽穗的稻浪被太阳照染成橘黄色,随风翻滚。村党支部书记张立军满脸洋溢着丰收喜悦,他指着稻田告诉我们,过去这些地是一片“冬天白汪汪,夏天水茫茫”盐碱荒地,现在变成“田成方、渠成网、道路四通八达”稻花香的塞外江南好风光。
  先行先试拓新路
  范寨村位于桑干河东岸,全村207户,519人(在村人口140人),总土地3800亩,其中,盐碱地1620亩,占总土地的42%。由于350亩重盐碱地荒地多年来不能耕种,严重影响着粮食安全和群众致富。2021年,镇村两级党组织,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盐碱地治理是我们国家的大文章,要上升到国家战略,让盐碱地真正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发挥作用。”的指示,镇村两级因势利导,利用一千多亩盐碱地的优势,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引进了应县顺宏种植专业合作社。两年来,该合作社投资3000万元,建设道路12公里,其中沙石路10公里,水泥路2公里;建设排水渠4公里,铺设浇水管道4500米,加压站一处。架设高压线10公里,低压线3公里,安装变压器6台。建设育稻苗大棚10个,面积11亩。购买大马力拖拉机、平地机、旋耕机、撒粪机等25台。还建设了水稻烘干、加工、储藏等全套设备。新建博士工作站一处700平方米,给每个专家配备实验室、工作室、休息室,为开展工作提供方便。
  2021年,在基础建设基本完善的情况下,开始了盐碱地种植水稻试验。当年种植100亩,由于土地不平,稻苗弱等原因,水稻亩产只有300公斤,但开创了塞外盐碱地种水稻的先河。2022年,合作社在总结上年种植水稻的经验教训和进一步完善基础建设的基础上,以土地入股形式吸收范寨村集体盐碱荒地350亩,轮转群众盐碱地650亩,共1000亩,大面积种植水稻。盐碱地土地利用率达到100%。从目前水稻长势来看状况良好。每穴株数达到20到50株,稻穗都已抽齐。
  技术集成强支撑
  虽然合作社在盐碱荒地种植水稻开创了塞外先河,但如何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水稻,这是面临要回答的重大课题。顺宏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种植水稻过程中,从基础建设到机械化发展,从生物技术研究到信息技术应用,丰收的画卷背后是农业技术的“硬核”支撑。
  农机化是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能力的主要手段。从去年水稻小面积试验到今年大面积种植,农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种植水稻过程中,25台机械全部出征上阵,在整地、插秧、施肥、浇水、收割等农活中各自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提高了工效,而且保证了质量。例如整地时,每台机器不仅节水,而且利于稻苗生长,每天完成10亩整地任务,整出的地平如镜。如果用人工平一亩地就要花费劳动力一百多个,而且平出的地高低不平,不仅费水,而且对秧苗成活影响很大。
  盐碱地试种水稻,技术含量很高,必须多措并举。范寨村350亩盐碱地PH值约为9.5—10.2。经过两年的改良,盐碱值由10PH左右降到4PH,达到稻苗正常生长的要求。其主要办法:一是每亩使用改良剂1.5吨,二是盐碱值在4PH以上的及时进行排补水,三是每亩使用有机肥4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两年来,合作社使用黑龙江省五常市“稻花香”优良品种,它的特性是产量高,质量好。
  合作社围绕产业需要,与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鼓锋茹、梅汝鸿教授,山西农业大学王慧博博士签订了盐碱地土壤与修复利用研究和盐碱地种植海水稻试验研究聘用合同,还从黑龙江省聘用种植水稻专家张志平常年坐阵指导海水稻种植。由于技术团队的组成,为海水稻在应县安家落户提供了技术保障。
  党建引领促发展
  村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近两年来,范寨村党支部初步摸索出一条“党支部+合作社”引领乡村振兴的路子。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守正创新。为保证海水稻种植成功,坚持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联建共建,融合发展。范寨村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书记,为合作社发展掌航定向,把握大势,谋划大事,着力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土地流转、村社关系等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党建强”才能保证“合作社好”。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出力。合作社吸收范寨村350亩盐碱荒地入股,让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通过合作社管理,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利益分配机制,切实保证村集体经济利益至少每年增加25万元。
  党支部引领合作社为群众共同富裕开辟道路。合作社2022年流转村民土地650亩,每亩平均500元,同时吸收50多名村民在合作社基地务工,每年人均收入达3万元左右。村民鲍海宝,今年65岁。2022年老两口流转土地22亩,每亩500元,合11000元。他本人常年在合作社劳动,收入39600元,他妻子每年在合作社劳动7个月,收入21000元,老两口全年收入71600元,大大超过本地城市居民收入。
  经过今年大面积盐碱地海水稻种植成功,金城镇和合作社发展水稻信心进一步增强。明年将依托周边吴庄、五里寨、苏寨等村庄盐碱地优势,继续扩大种植规模3000亩,力争五年内打造上万亩生态粮仓,成为国家级“粮食安全备胎”重点工程项目,建成国家级海水稻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