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师恩·话中秋
文章字数:751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但今年的中秋并不普通,当教师节“遇上”中秋节,双节重逢,好事成双。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为了让小记者更好地感受、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以及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开展了“感师恩·创专属·亲子话中秋”社会实践活动。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活动刚开始,特邀嘉宾朱老师便和小记者以及家长们合唱了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全场其乐融融。随后学识渊博的朱老师为小记者们讲述了中秋节的相关知识,从由来到演变,小记者们了解了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以及中秋节的习俗。
接下来到了小记者们最期待的环节——亲手制作月饼。老师们提前把需要的食材分发到各个小组,有刷子、月饼馅、油,还有月饼模具。由于没有接触过,小记者们都显得格外积极,经过老师一步一步地教学,小记者们学得有模有样,揉面团、做饼皮、包馅料、封口、放模具、压、脱模,一气呵成。做月饼的技术也从刚开始的笨拙变得游刃有余,渐渐地,小记者的专属月饼也出炉了,每个月饼都是独一无二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小记者们流露出了骄傲的神情。
在烘焙月饼期间,小记者和家长进行了一场带月词语大pk,比赛举行得如火如荼,小记者们绞尽脑汁,好词不断,几轮过后打败了家长,获得了胜利。随后家长和小记者为大家讲了关于中秋的小故事,小记者爽朗的笑声随着月饼的香味飘到了窗外。
本次活动,小记者们不仅学习到了中秋节和教师节的知识,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了感恩情怀,感受了一个不一样的中秋,别样的团圆。
特别的中秋节市五小五(2)班 符铭(本报小记者)
今天早上,妈妈叫醒被窝里懒洋洋的我,梳头洗漱。说小记者站又有活动了!我眼睛一下瞪得像鸡蛋大,顿时充满了活力,正应了妈妈对我的评价,感兴趣的事总是一秒钟“充电”。
天气格外得好,我的心情也格外得好。一路上我都在想,这个活动是在哪里举行呢?到了活动场地我傻眼了,这不是怀仁老兵乳品吗?难道又能见到知识渊博、幽默风趣的朱叔叔了?
我们在门口合了影,上了三楼,果然不出所料,又见到了“感恩母爱”活动中的朱叔叔,上次活动我还在有奖问答环节获奖了呢——一个超级可爱的卡通保温水壶。
朱叔叔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们讲解了中秋节遇上教师节的相关知识,他和我们积极互动,共同喊出了中秋快乐,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祝福。接下来朱叔叔告诉我们教师节首先应该感谢老师,是老师教我们为人处世、收获知识。更应该感谢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给我们生命,伴我们成长,毫无所求地爱着我们。朱叔叔还告诉我们,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为什么要叫中秋,因为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所以,农历八月十五就叫中秋了,我听了恍然大悟,原来中秋节是这么来的。
接下来,小记者站的老师为各小组分发做月饼的食材,有月饼皮面团、月饼馅儿、小记者专属月饼模具,刻着《朔州日报》小记者字体与小记者徽章。老师讲解完做月饼的手工流程后,我们就开始做月饼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团面压成面饼,包上馅儿,压进模具,把包好馅儿的月饼放进模具里,用手掌压得平平的,一按模具手柄,一个小记者专属月饼就做好了。我一共做了十个月饼,看着两只油浸浸的小手和劳动成果,别提有多开心了。
月饼送进烤箱里,我们便开始吃起了老师们精心准备的水果,里面就有我喜欢的葡萄。想到老师们为举办活动付出的辛苦,我就把第一颗葡萄送给了老师,用行动感谢老师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没多久,月饼就烤好了,看着亲手做的色香味俱全的月饼,想象着中秋节送给亲人品尝自己的劳动所得,我被满满的成就感包围了,我用淡蓝色的包装盒带上我的月饼兴高采烈地回家了。
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动,也令我难忘,不仅知道了中秋节的含义和寓言故事,还学会了做月饼。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参加小记者实践活动以来,我的见识越来越广,学到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尤其是我的写作水平进步很大,多次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不一样的中秋节市九小五(3)班 白美爔(本报小记者)
当“皓月佳节”遇上“感恩教师”,是团圆撞上了感恩。在这里我想说:“老师,中秋快乐!我是明月,清风自来;我是繁星,皓月当空;我是行云,踏云逐风;我是祝福,祝老师您:节日快乐,心想事成,阖家幸福!”
今天,《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开展“感恩师·创专属·亲子话中秋”社会实践活动。老师先给我们讲了一些关于中秋的知识,如中秋是在秋天和冬天的中间,还有一些中秋的诗和故事,然后告诉我们要感恩老师。接下来就开始做月饼了。我们抓了一大把面团,用手使劲揉面,让面团更加光滑,再抓一把馅料,像包包子一样,包成一个圆团,放进模具,用劲按,按完从模具把一捏,月饼就扣出来了,一个好看的花样月饼就做好了,然后把做好的月饼放在烤盘里,在烤箱烤,这就是做月饼的过程。
最后,我们要打亲子擂台赛了,比赛成语接龙,关于月亮的故事,是三局两胜。第一局成语接龙我们成功获胜,第二局家长胜,第三局我们杀了个回马枪,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今天,我们了解了中秋的知识,也学会了做月饼,十分开心,过了一个别样而又特殊的中秋节。
有意义的中秋节朔城区四中三(1)班 高浩云(本报小记者)
今天,我很开心,因为要去过一个特别的中秋节。说它特别,是因为今年的中秋节和教师节喜相逢,是同一天,这可是19年才能遇到的“奇观”。哈哈,是不是很特别啊!
《朔州日报》小记者站要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开展“感师恩·创专属·亲子话中秋”社会实践活动。听到这个消息,可把我高兴坏了。不仅可以跟妈妈一起参加互动,还可以亲手制作月饼。我从未体验过做月饼,但每每想起月饼甜甜的味道,心里就美滋滋的,所以,对于这次活动我很期待。
一大早,我就跟妈妈相伴来到了怀仁老兵乳品店,等到参加活动的人都到齐的时候,活动正式开始了。
同学们,你们对中秋的知识知道多少呢?老师一上台就开始考我们。李白的《静夜思》、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被我们挖掘出来了。同时,老师还用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详细讲解了这几首诗,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怀和才华。
那你们对教师节又知道多少呢?为什么要把这一天定为教师节呢?教师节的意义是什么?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如何回报和感恩他们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启了抢答,现场气氛特别热烈。
一翻热闹之后,我们进入了制作月饼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先把面揉成团、按扁、放上馅儿,然后用手捏成包子状。呵,说起来轻巧,可做起来并不简单。开始包馅儿时,我不敢放太多,结果出来的月饼瘦瘦弱弱的。第二次再试,抓了一大把馅儿,结果把皮儿撑破了。这时候,我对自己好失望,但在老师和妈妈的鼓励下,我又第三次拿起面团,总结上两次的经验,取了适量的馅儿放进皮儿里,再小心翼翼地将它们包起来,放到模子里轻轻一按、一磕,一个漂亮的月饼落在了桌面上,仿佛落入尘世的仙子一样,亭亭玉立、端庄大方。头上还戴着一支发箍,写着“朔州日报小记者”,我太喜欢它了,它代表了我的身份,也流淌着我的深情。
这次成功制作,激发了我的热情,我又连续做了5个月饼,心想回家后,我要把月饼分给最亲近、最敬爱的人。妈妈看到我熟练地做月饼,开心地说“以后过中秋,我家不愁没有工匠了”。
一上午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我带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月饼,欢天喜地回家了。这个中秋过得太有意义了,我们小记者这个大家庭太温馨了,让我们充分体会到了大团圆的幸福。
特殊的中秋节市二小四(1)班 郭奕麟(本报小记者)
今年的中秋节很特殊,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今年中秋节和教师节同一天,是难得一遇的两节重逢。所以,这一天就显得格外热闹,比以往的团圆更多了一份感恩。
其次,这一天,《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了亲子活动——“感师恩·创专属·亲子话中秋”社会实践活动,我和妈妈抢到了名额。一想到我可以亲手做月饼给月亮爷爷和家人吃,就特别激动。于是,我和妈妈早早就来到了活动地点——怀仁老兵乳品店,老师已经为我们准备好了面团、月饼馅和模具。我们做的是传统的五仁酥皮月饼。在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我们先把面摊成饼状,一定要外围薄一些,中间厚一些,接着把馅儿放在面饼中间,像包包子一样包好,再把面团揉光滑,就可以放在模具里了。惊奇的是模具里居然印着“朔州日报小记者”字样,难怪这次活动的主题是“做专属月饼”,可不,《朔州日报》小记者就是我们的专属身份,想想自己做出的月饼上会出现“朔州日报小记者”七个字的时候,我的内心升起了浓浓的自豪感。
我将包好馅儿的月饼放进模子里,轻轻按压,让面团和模子完美契合,再把模子倒过来一磕,一个圆圆的月饼就掉了出来。看着它,就像看到了母鸡生的蛋一样,好有成就感呀!我小心地用手将它移到烤盘里,又给它刷上了一层香味浓郁的胡油,这时候她像一个打扮精美即将出门的美女,绽放着光芒。哦,还得给她画个妆呢,我又在它的脸上点了几颗“美人痣”。哈哈,我的专属月饼做好了。
等待出炉的时候,老师端上了代表祝福的西瓜、葡萄、香蕉等水果,我们边吃边和家长们展开对决。成语、故事、诗词都是我们比拼的内容。当老师让大家说出带月的成语时,我们小记者争先恐后,你一个“嫦娥奔月”,我一个“天狗食月”,他一个“日积月累”、猴子捞月、披星戴月、寒冬腊月……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比赛非常激烈,最后,还是我们小记者略胜一筹。接着是讲述与月亮有关的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一轮家长的表现生动形象,最终赢得了胜利。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的月饼也出炉了。老师为我们准备了装月饼的盒子,让我们把亲手做的月饼带给家人品尝。真是一个充实、特殊的中秋节,不,还有教师节!
打 月饼华英双语三(1)班 李依宸(本报小记者)
今天,我来到舞蹈班旁边的老兵乳品专卖店,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站举办的“感师恩·创专属·亲子话中秋”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首先在一楼参观,等小记者们到齐后,老师让我们按个子高低站成三排,拍了合照。然后带着所有小记者和随行的爸爸妈妈上了三楼,所有人被分成了六组,老师给每一组发了模具、面团和馅料,我看到模具,立刻知道了今天主题是打月饼,而且做的是传统的五仁月饼。接下来,老师让我们一组一组地去洗手,因为只有洗了手才能卫生地制作食物。制作之前,朱老师给我们讲了中秋节的由来,还告诉我们中秋节和教师节是很难碰到一起的,还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要好好地孝敬父母和老师。
要开始打月饼了,一开始我把面团揉圆都觉得困难。老师看我们都不会捏皮、包馅,于是请来了王奶奶教我们。我只看王奶奶包了一次就学会了,先把面团拍成薄饼,包上馅儿,面团在小手掌里边转边收口,然后将包好的小圆饼放进模具里,通过挤压均匀的铺满模具,按下模具手柄,一个印着“朔州日报小记者”以及小记者徽章的月饼就做好了,妈妈直夸我聪明。随着手法越来越熟练,我一口气就打了五个月饼,如果不是时间有限,我相信我能做出更多更好的月饼。
紧接着,老师把放满月饼的烤盘放进了烤箱。在月饼烘焙的过程中,专门安排了游戏环节,那就是全体小记者和家长PK,我们先比赛说带“月”字的成语,小记者们凭借着丰富的词汇量,赢了家长。然后是比赛讲中秋节的故事,分别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和玉兔捣药。一位小记者的妈妈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家长们才扳回一局。最后,我们又进行了绕口令比赛,小记者们伶牙俐齿、能说会道,轻松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老师通知月饼烤好了,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所有人拿好分发的月饼包装盒,一一下楼来到大门口,每个人领取五个自己打的月饼,我在领月饼的时候,和老师说我还有个妹妹,能不能多给我一个月饼,老师挑选了一个可爱小巧的月饼,放在了我的盒子里,我开心极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畅想着晚上全家一起供月亮,我把亲手制作的月饼摆在月光下的盘子里,空气中弥漫着月饼的香气,真是太有成就感了。
别样的中秋节市四小四(1)班薛力仁(本报小记者)
大家的中秋节是怎么过得呢?和家人团圆在一起?还是吃月饼?但是我却忙碌了一上午——做月饼、烤月饼、谈月饼、吃月饼。中秋节上午,爸爸把我送到活动地点,宽敞的大厅已经有30多个小记者了,这时,老师正在讲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一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听着听着,我渐渐沉浸在诗的意境之中。
古诗讲完了,老师带着大家去洗手,回来后我发现学堂竟然秒变厨房了,雪白的桌布,传统的五仁月饼馅儿,和好的金黄面团,盛放月饼的烤盘,整整齐齐地摆好了,就等着大家开工做月饼了。
月饼店的王奶奶先给我们做了一次示范,而且还发了压月饼的模具,上面雕刻着“朔州日报小记者”七个字。作为小记者的我,心里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按照王奶奶示范的步骤做:先抓一块手心那么大的面团,用手捏成中间厚,外边薄的圆形皮;再把皮放在掌心上,五指收拢,小心翼翼地把馅儿放在皮中心,不多不少;然后把皮轻轻地收起来,压进模具里;接着把月饼搕出来;最后在做好的月饼上刷上家乡地地道道的胡麻油,别忘了再用牙签扎三个正三角形的眼儿,这样月饼才不会烤得变形。一个月饼做好后,我感到说不完的兴奋和成就,虽然有些粗糙,但是我也很喜欢,这可是我们小记者专属的月饼,我一连做了七个月饼,一个比一个精致。
后来还品尝了水果大餐,我们做的月饼也烤好了,一出炉,浓浓的香味扑鼻而来,小记者们品尝着自己做的月饼,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我们还举行了“月”字成语大比拼,家长和小记者两个团队比赛谁说的带“月”字的成语多,谁获胜。我说出了三个,是:日积月累、月明如水和日新月异。不知不觉活动就接近了尾声,老师还对我们说,每个人都会领到五个月饼,带给家人们品尝。
在这个中秋节,我喜欢上了欣赏古诗词,还吃到了自己亲手做的月饼,更重要的是和我们小记者站——这个大家庭中的朋友们聚到一起,度过了一个与众不同的中秋佳节。
第一次做月饼市八小四(1)班 尹晓芮(本报小记者)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又一次举行了,这是一次特殊的做月饼活动。
来到活动地点后,老师领着我们上了三楼,看到那里有很多做月饼用的东西,有月饼模具,有烤箱,还有已经活好的面,当然还有很多诱人的水果哦。
首先老师给我们讲了纪律,朱爷爷以生动有趣讲故事的方式为我们讲了中秋节和教师节的知识。
接下来就是我们亲手做月饼的环节了,听老师说活动结束后要有一场大比拼,虽然爸爸妈妈没有陪我来,我带了能干的姐姐,我俩一组。
开始大显身手做月饼了,我和姐姐各忙各的,我做第一个月饼的时候,做得太大了,模具都装不下,后来用手强行把月饼压下去,做出来的月饼边边有很多剩余的面。第二个月饼又做得太小了,连模具都装不满,就这样一次次尝试,终于做出来又大又圆的月饼,回头看看姐姐,也是忙得不亦乐乎,不过看起来还是很成功的。不一会儿,我们的盘子就放满了月饼,在烤月饼的时候,我们还和家长进行关于中秋知识的大比拼。
活动结束后,我们带着自己做的月饼迫不及待地回到家,因为这又脆又甜的大月饼太想让爸爸妈妈赶紧尝尝了。
好吃的月饼市二小六(6)班 尹晓琪(本报小记者)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节,还是百年难寻的教师节、中秋节相遇的同一天,《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的老师们,瞅准时机开展了一次激动人心的实践活动——“感师恩·创专属·亲子话中秋”。
“哇!啊啊!”一声欣喜的叫声毫不隐瞒地叫了出声,原来呀,是月饼出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们穿好小记者马甲,整装待发。一路上秋风吹过了我燥热的眼睑,为我带来一路清凉。
马上就到了本次活动地点——怀仁老兵乳品店。下了车,上了三楼,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桌子和许多水果。
我们兴奋极了,等朱老师讲完教师节、中秋节的来历后,我们便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了月饼。
首先,将月饼馅料放在面团上,然后包裹起来,把包好的面团放在模具里,再按一按,最后一压把手,一个印有“朔州日报小记者”的月饼就横空出世啦!我很欣赏这个月饼,把它放在了烤箱的第一位。
一个、两个、三个……我和妹妹齐心协力,做了好多个月饼。做完月饼,我们还讲了中秋故事,打了擂台赛,真是又激动又好玩儿。时间飞逝,月饼马上就烤好了,望着这热气腾腾的月饼,我喜爱极了。果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回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好吃……
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赵珮言
“双节同天自古稀,培梁育栋正当时。解文赏月齐欢乐,学子成才不是痴”。在中秋节邂逅教师节的这一天,《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在怀仁老兵乳品店开展了“感师恩·创专属·亲子话中秋”社会实践活动。34组家庭喜迎中秋,欢度教师节,其乐融融,幸福满堂。
活动是以亲子互动、亲子擂台的形式展开的,场面热烈、喜庆。在深度解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朱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在互动答题环节,家长、孩子争相抢答,围绕“两节”展开了成语、故事大比拼。“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脱颖而出,家长们讲得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饶有兴趣;在操作环节,家长在旁指导、孩子亲自实践,相互配合,共同制作“朔州日报小记者”专属月饼,表达作为小记者群体欢庆“两节”的特殊场景和特别意义。
只见孩子们揪一团柔软的面团,在手心中轻轻揉搓,将它变成“圆圆的月亮”状,再用大拇指和其他四指挤、压、捏、转,一会儿,面团就成了一片展开的金色荷叶。这时,孩子们一手托着面饼,一手去抓馅儿,将它攥成圆圆的小球,放入面饼中间,然后两只小手慢慢聚拢成包围状,将其收口。最后将内容丰富的面团放进模子里轻轻按压,一个印着“朔州日报小记者”字样的月饼就做好了。看着自己的胜利果实,孩子们之间开启了无声的竞赛,手中的节奏越来越快,月饼的舞蹈越来越引人注目,不一会儿,桌子上就出现了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月饼。有的丰满,有的瘦弱,有的毕恭毕敬,有的玩世不恭,还有的月饼像羞答答的少女,将自己藏了起来……可爱极了。
在等待专属月饼出炉的时间,小记者站的老师们为大家端上了象征“团圆、和谐、平安、幸福”的各种水果,大家边吃边聊边倾诉,不仅感受到了中秋团圆的喜悦之情,也感受到了小记者站全体老师的深刻用心和深厚情谊。
“拳拳师心育新苗,莘莘学子沐春风。”这是《朔州日报》小记者站全体老师的教育初心和日常表现,正因为如此,孩子们得到了双重的爱——妈妈和老师。在爱里,孩子们可以真实地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让老师有机会发现每个孩子蕴藏的巨大潜能,并适时地挖掘出来,变为成长成才的技能。而和谐的环境则能给孩子们心灵、精神的滋养和自由,这是孩子未来成长路上做人做事的内在动力源泉。《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紧紧把握这两个原则,让孩子们从进入小记者团队的那一天,就能充分感受爱、体验和,由内而外生出喜悦、和平,真正
达到在爱里蕴育,在和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