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09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秋分意境
□杨仲达
文章字数:1178
  夏日最后残藏的影子倏然消失,漫长的白昼变短,火辣的日光不见。短袖衬衫换上长袖衬衫还要加上外套,晚上睡觉已盖上了薄被。被子是温暖的,午夜时分,夜凉如水。这时不觉开始回望,春夏如在眼前,却都已远去。在连队的那些时候,训练归来,暮色笼罩,天气凉了,一队人高唱“日落西山红霞飞……”太阳和红霞恰如其分,将暮色与秋天的浓烈味道混合在一起。那个时节,在黄昏时排队开饭,再唱上一首歌,天就已经黑了。大家排着队一起去吃饭,吃完了一个个地回,回来的时候,往往平添了许多心事。
  秋分来了,昼夜平分,也是寒暑平分。董仲舒《春秋繁露》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等长。而在此后,白昼一天比一天变短,直到冬至。
  秋分也是秋天的一半。它是立秋之后再数的第三个节气,每个节气是15天,所以45天时正是一个季度即三个月的一半。这时,秋天正过去一半。最早的中秋节,原是在秋分这天的,它才是真正的中秋。中秋节最为重要的活动是祭月,由于秋分这天并非月圆之日,所以后来才渐渐将八月十五月明之日定为中秋节。
  古今中外文人写秋天最好的文章,我以为是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或许是我的偏爱,但郁氏文笔确实传神,他准确把握住了秋天的节奏。他说江南的秋天总是让人看不饱、尝不透,而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他所写的清静和悲凉,分明是我心中秋分时节的秋样。
  我引一段郁氏的文字吧:“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训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北方的秋色,被一个南方人写得这样有味道,这让北方人觉得对不起自己的家乡。郁氏又说,中国的文字里有一种说法叫“春女思,秋士悲”。那么,秋士悲的又是什么呢?美好的事物吧,它让人神往,也让人失落。郁达夫此文中所提到的《秋声赋》和《赤壁赋》两篇古文,都是写秋天,也都写到人生的隐痛。秋分虽是好时节,一年好景君须记,然而盈虚有数,盛极而衰,草木一秋,过了中秋也就衰败了。
  有一年,老师在古代文学课上,大约讲到秋境,老师鼓励我当堂念了一首诗,我只还记得一句:“秋天是一件蓝色的工作服。”我并不怎么写诗。我在空军部队服役,那时候在地勤中队维护飞机,都穿工作服而并不是军装,但我也有一件空军服。那种蓝色深深地吸引着我,它是和蓝天一样的蓝。那时,我们空军部队附属的公寓、俱乐部、小卖部、学校,基本上都冠以“蓝天”,叫蓝天公寓、蓝天俱乐部……我们也常常唱着:“我爱祖国的蓝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只有秋天的天才那样高远。
  秋分时节,已是秋风浩荡,我还清楚地记得,一阵阵的秋风浪一样地掠过我曾经服役的机场和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