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赏读郭万新童书新著《亲爱的小板凳》的几点收获
文章字数:7757





唐希忠


  我用了大约十余个小时的时间,仔细拜读完郭万新先生的童书新著《亲爱的小板凳》,翻来覆去地欣赏着那一袭米黄色的封面,以及书尾貌似平凡的推荐性阅读导语,感觉内心有一股暖流淌过,不由地欣慰且兴奋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我反复思忖,觉得从中颇得了些启发和心得,就像炎炎烈日下突然发现了一片阴凉,顿觉舒爽;亦或旅途中偶遇一泓清冽的甘泉,沁人心脾。
  全书约六万余字,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优美的故事。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作家通过一幕幕爱心满满的场景和细节,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烘托、塑造了小主人公胡慧慧、汪星人“小板凳”以及她的母亲、老师、同学等有关角色的立体形象。不得不说,这是郭万新在儿童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又一个成功范例。
  郭万新是我文学爱好的良师益友之一,他的创作成就有目共睹。于我,则除了做他的忠实读者、关注其创作动态之外,更倾向于请教、学习并引发思考,努力从他的言谈和作品中获得营养,同时反观自照,借以夯实一下自身尚嫌浅薄的根基。是的,回想我们每个人成长中的不同时期,总有既定的伙伴与你同行。正如我本人之与众多良师益友,胡慧慧与“小板凳”、与母亲、与老师及同学也一样,在她人生成长的路上正在或即将遇到一些伙伴,并且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下相知、相惜、相伴、依存、关照、互助、激励,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温暖、不寂寞,有爱心、能互助,一起奋力成长,共同书写充满爱的生活篇章。
  郭沫若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对儿童文学的概念做过精辟的论述:“儿童文学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是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由儿童的感官以直诉于其精神堂奥,唯依儿童心理创造性的想象与感情之艺术。”文中提出“儿童本位的文字”“儿童感官”“儿童心理”,其宗旨就是强调儿童文学的自身特点。对照郭万新的作品,不论是之前的《笨笨的流浪》《小花脸》《双春年》,还是新出版的这本《亲爱的小板凳》,都是朔州本土产出相当不错的儿童文学文本范例,这些书目出版后在省内外引起不同程度的反响。思考和研究其创作的艺术经验,集中到《亲爱的小板凳》上来,总体有如下三个方面的感受和收获。
  一、从柔软的文本书写中体会真善美的文学表达
  少年儿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给少年儿童看的儿童小说也应该是美好的。我想了一下,这美好应该包括语言文字的美、思想意境的美、故事情节的美、儿童心灵的美和较高层次的文学艺术美。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首先要讲究语言文字美。儿童小说的语言除了要求文理通达,还要注重使用美好纯洁的语言来影响少年儿童。这种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势必能让小读者在阅读中心情愉悦,感受优美文字的力量。如在第二章《探险小路》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它的皮肤是粉红色的,小肚子上没有长毛,摸上去光溜溜、软绵绵的,蜿蜒的蓝色细血管若隐若现;翻过它的前爪,则露出五个浅红色的小爪垫,爪心的那个稍大,顶端凸起一点,好像一个小小的元宝,与周围稍小的四个小肉垫组成一朵惟妙惟肖的梅花形状;四个小肉垫前边,分别长出纤纤的尖爪,将爪背轻轻一压,爪尖就会向前舒展开,色泽青白如玉,还带点透明;左右前爪上另有一只爪子,靠上些挂在小腿的内侧,爪身略略带些弧度,又发出泛晕的血色,应该是它的拇指吧!就像装备了一把微型却锋利的弯刀。更叫人喜爱的还数小狗的颜值,傻头傻脑的十分可爱。小狗的眼睛还是双眼皮,生出细密的短睫毛;在它嘴的两边,有三两根挺直的小胡子,虽说小老头一般,却又毫不多余;它的鼻尖嵌在嘴的顶端,湿漉漉的,轮廓分明,仿佛小巧多肉的褐色蘑菇;往下从中分开人字形的清晰线条,一左一右绕过腮边,划出没有兔子那么夸张的三瓣儿唇痕,嘴里的两颗上犬牙稍微往外鼓突起来,嘴角向两边上翘,似乎自带了微笑的表情……
  这是对“小板凳”肖像描写的美,作家以近乎白描的手法,运用“儿童本位的文字”细腻书写,为读者描摹了一幅动物肖像,神气活现,如在眼前。其摩景状物与塑形绘色,用词精准,惟妙惟肖,一边阅读,一边用心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由此可见一斑。再如第十二章《宠物诊所》中的一段文字:
  只见小板凳的双眼漆黑发亮,正在凝视着胡慧慧。胡慧慧蓦地明白过来,高兴地原地转圈:“啊呀!我的小板凳睁开眼睛啦!它看见我了,看见我了!”胡慧慧感伤万千:“虽然这几天它始终徘徊在死亡边缘,但是毫不影响它的顽强成长,视力终于慢慢发育,有变化了……”胡慧慧惊喜地叫了一声“小板凳”,它分明听到了,立刻眨了眨眼睛,耳朵也翻转了几下,啊哈,何止视觉,不断发育的还有它的听觉。
  它熬过了生命之初最脆弱的那些天,明亮的外部世界向它敞开了窗口。
  胡慧慧从心底里高兴,爱惜地打量着小板凳。小板凳同样歪了头认真地端详她,眼眸灵动,湛湛有光,无比的清纯和澄澈,可以读出其中的含义,那就是它要牢牢记住眼前这个小女孩的脸孔,那是它从出生以来第一个认识的保护者,关乎它的生死存亡,也带给它等待、呵护、抚摸,还有悄言细语的对话。它没有享受过母爱,但是从这个小女孩这里得到了很多关爱。
  真有意思。胡慧慧心里美滋滋的,不过又有些酸楚,觉得小板凳跟着自己有一顿没一顿,受尽了饥寒,心里会不会失望?急忙再看它的眼神,却不见半点的不满足,只有温顺、恭敬。它好像被胡慧慧盯得羞怯,没几秒视线就躲开一下。胡慧慧感觉它不再哆嗦了,就把它抱起来,两手托着它的身体给它传递体温,小板凳还挺受用,眼睛微闭像要入睡。
  上述文字既有思想意境的美,也有故事情节的美、儿童的心灵美。许多时候,这些特征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全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综合运用,共同服务于文本的主题思想。除此之外,儿童小说语言的美感,还来自语言的音乐性。就是要节奏感强烈,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语言,有利于直接唤起少年儿童读者的联想和体验,而且,适当的韵律和节奏,也给孩子们以愉悦的感官
  刺激,能达到增强故事情节的代入感和勾起参与欲望的效果。即如开篇第一章《出了岔子》中这样写道:
  当胡慧慧走出学校大门,感觉天气好像一下子热起来了。一位小姐姐已经换上了半袖,从一群还穿着春秋校服的学生面前走过,脚步轻快,神色傲然,身上带了一股隐约的香气。胡慧慧望见远处的一篷丁香正在开花,花香要比香水的气味柔和许多啊。再看夹道的两排大杨树,都也不甘落后,枝条上的嫩叶不经意间都变成了墨绿色,随着每一阵清风吹来,节奏一致地摇头晃脑,一副乐不可支的样子。
  这段文字正是基于“儿童感官”和“儿童心理”娓娓道来,既有环境描写,又有人物神态,既有写景的成分,还有抒情的成分。通过阅读,我们不难感受到小主人公胡慧慧当时的心情是轻松而愉悦的,也同时感觉到由此传递给读者一种同样轻松愉悦的感受。
  二、从人类与小动物的情感诉求中汲取爱的力量
  儿童小说必须要适宜少年儿童读者的理解和欣赏,主题思想一定要健康明快,才能给小读者提供良好的营养。换句话说,儿童小说是为孩子们知识上的补充、兴趣上的更换、精神上的调剂而创作的。一部小说写出来,能不能吸引小读者,能不能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愉悦、获得快乐、获得知识、获得做人的道理,进而养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品质,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总的来说,就是要能从中得到爱的关照,汲取爱的力量。
  就这一点而言,《亲爱的小板凳》的创作也是成功的。如书中介绍胡慧慧第一次在建筑工地遇见刚刚失去母亲的小狗,那时候它还没有名字。胡慧慧“只顾替小狗分忧,却不防那首提醒上课的乐曲凌空飘来”,意识到自己迟到了,而迟到就要受罚,这是王老师的规矩。于是“她放心不下那只小狗,觉得倒不如再去看它一下。于是她再次返回垃圾堆旁,听见小狗的叫唤声愈加急迫,看它的嘴巴和前额都已斑斑点点沾染了母亲的血迹。想想母亲是它唯一的依赖,现在失去了母亲,除了哼叫它还能干些什么!”想到这里,一个童心满满的小女孩瞬间爱心升起,“也不知道我能不能帮帮你,小可怜。胡慧慧嘀咕一声,蹲下身小心地捧起那只小狗,他实在是太小了,一只手就能捧起,圆圆的像个毛线团儿……”继而,“胡慧慧先从口袋摸出一张面巾纸擦去小狗脸上的血迹,又一手托着它的肚子,伸出另一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它的鼻头比画,就像圆规那样转圈。小狗的反应倒也敏捷,一下就含住她食指的指尖,她吓得‘哎哟’一声,怕被咬上一口,刚想缩回来,忽然奇异的一颤从指尖直传心头,那种温热酥痒的感觉好玩极了。原来是小狗以为终于抢到一只奶头,急忙卷起舌头起劲吮吸,大概又怕弄丢目标,还把上下牙齿紧紧咬合,不过一点都没让胡慧慧感到疼痛。她不由地连连浅笑,而小狗也停止了乱嚷乱叫,露出一脸的专心致志。”这种来自感官的交流,一下子拉近了胡慧慧与小狗的距离,于是,她进一步思考:“或许它并非需要吃奶,只是为了获得来自母亲的安慰。……胡慧慧又发现小狗的眼睑外端还有些轻微粘连,应该还看不清外面的世界,全凭本能的触觉。胡慧慧看过《动物世界》的讲解,说是刚生下来的小狗幼崽,双眼彻底睁开需要两至三周的时间,同样也没有听觉。由此判断,这只小狗呱呱坠地肯定没多少天,却已沦为孤儿,真是不幸!”文章写到这里,一种来自笔端的怜爱通过小主人公胡慧慧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巧妙地完成了第一次“爱”的传递。
  据网络词条显示:爱,是一种强烈的、积极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它代表着对人或事物有深切真挚的感情,是一种对人、事、物十分深刻的喜爱。这种感情起源于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者人和事物之间的联结,也可以起源于钦佩、
  慈悲或者共同的利益。一般来说,爱会带来温暖的吸引、强烈的热情以及无私的付出。这是对“爱”较为准确、中肯的注释吧,当然这仅仅是理论层面的,具体到作品文本中,我们需要通过阅读来更加深入地感受和体验。例如,第四章《失而复得》中,第二天,胡慧慧怀着焦急的心情,终于在垃圾堆那边再一次找见小狗的时候,书中这样写道:“……小狗真的还在,他居然爬回到母亲附近,但它的母亲已被埋在土里,让它触不可及。两处(另一处指小主人公胡慧慧为小狗临时找下的安身之地)的距离至少有百米,何况它还不能完全看见和听见,连站都站不稳当。只靠一点嗅觉功能,不知它费了多大的劲才摸索过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这会儿小狗贴紧母亲的小坟丘,闭上眼睛睡着了。它把身子蜷缩成一团,肩背随同呼吸轻微地起伏,忽而嘴里发出‘嗯嗯’的声音,那是它梦中的呓语……胡慧慧不由自主地特别心酸,眼圈都湿了,她俯身抱起小狗,忙不迭掏出纸巾给它擦拭一通。虽说小狗的身上实在太脏,但她也不嫌弃,心想:小家伙也太了不起,居然爬行了那么远硬是找到母亲!但母亲已经离去,再不能管顾它。它只怕永远不会知道残酷的真相。小狗一下从疲乏的睡梦中被胡慧慧抱起,立刻转动嘴巴,鼻子‘咻咻’地迅速吸气。胡慧慧见状伸给它一根手指,被它一口含住再不松开,舌头一裹一吮,还有点痒,但胡慧慧怎么也笑不出来。翻看小狗的小爪垫,看见一个个赤红赤红,几乎快要磨破了。”看到小狗可怜兮兮的样子,“胡慧慧意识到,小狗离开母亲后没吃没喝,它饥渴交迫到了极点,这时候如果不管它,那它注定要被活活饿死。找不着也罢,既然找着它了,难道能忍心把它抛下?胡慧慧毫不犹豫,内心给了自己一个回答:‘我做不到抛弃它’。”
  再如在第十四章《关爱之手》中,“胡慧慧扬起胳膊使劲把玩偶扔得老远,小板凳飞速追赶上去一口咬住,然后再叼回来。玩偶个头比它还大,它就尽力扬起脑袋,将玩偶横拖竖拽,那个精神抖擞劲儿,好像要跟小主人露一手似的。胡慧慧伸手再抢,它还扭过脖子作势躲闪,但当胡慧慧不抢的时候,它却偷偷放下玩偶,瞄一眼胡慧慧,分明希望她再扔一次。来回几次后,胡慧慧明白了:‘原来它也在刻意地使出心计逗我开心。好个小板凳,假装得像模像样!’胡慧慧搂住它的脖子,在它的腋下搔痒痒,它趁势仰面躺下,前爪团在胸前,活脱脱的猴子一样的动作。”
  这一段文字中,在小升初压力下厌学情绪严重的胡慧慧终于从和“小板凳”的玩乐嬉戏中寻得了暂时的快乐,那颗紧张的心灵得到了放松。但随之心里一动,一桩难解的心结又上眉头:
  “小板凳啊,”胡慧慧开口跟它说话,“你说我究竟怎么了?”胡慧慧叹一口气,觉得自己成了念念叨叨的凡卡:“小板凳啊,这样下去,不仅我要疯掉,我妈也要疯掉。别看她现在啥也不说,可我知道她心里肯定不好受。唉,我可把我妈拖累惨了……”
  小板凳也善于察言观色,它可能发觉了胡慧慧的苦恼,翻身起来蹲坐在胡慧慧面前,两眼定定地看着她,认真倾听,眼神看上去有些忧郁,也许那是它常见的表情,但胡慧慧相信它可以听懂,拍拍它的脑门说:“这些话,我只能和你说……”小板凳抖抖耳朵,但它哪会回答?“怎么也得去学校,”她又对小板凳说,“我妈故意把主动权交给我。她能逃避,可我不能,去还是不去,全在我自己!”小板凳抬起头“嗯唔”一声,像是在给胡慧慧打气。
  ……
  “但小板凳不就不信邪么……”胡慧慧注视着小板凳,一个劲地想,“大哥哥说它是清明狗,判定它活不久,必定夭折;它失去母亲,自己彻夜寻找;它吃伤了鸡蛋,拼命地吐出来;它受了雨淋凉寒,腹泻得快要脱水,还懂得啃吃红瑞木的树……多少次了,它退缩过么?它失去过信心么?没有,它从来没有。它可以独自待在黑暗的灌木丛,时刻听着小主人的脚步声,然后格外珍惜每一次相逢的快乐。它难道不是我的榜样吗?”
  终于,胡慧慧在与“小板凳”的“交流”中汲取了力量,打开了心结,得到了治愈。继而《幸运降临》(第十五章),在老师和同学们爱的感召下,鼓起勇气返回学校:“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感觉真不错,恍然时间已过了许久了,胡慧慧没有这样欢喜过……”
  三、从中国传统风格的故事讲述中获得艺术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追求真善美是文艺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等等,诸如此类的经典话语不胜枚举,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对于讲故事而言,在所有的文体中,小说是最生动、最出彩和最流行的一种文学形式。在与郭万新的日常交流对话中,我经常听到他强调的一句话也是“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我是深有启发的。再看他的《笨笨的流浪》《小花脸》《双春年》《亲爱的小板凳》四部作品中,哪一部不是在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叙事风格的故事,哪一部不是传递着一种中国精神、凝聚着中国的力量?
  长期以来,不少小说作家不同程度地本着“创新”的初衷,在自身创作实践中,刻意求新,打碎故事,甚至“去故事化”,制造复杂,给读者布起“迷魂阵”来,双方斗智斗勇、玩捉迷藏,还美其名曰:智商的较量。这样的作品,给读者的感觉是:“小说魂不守舍,里面的故事多是凌乱的,呈碎片状,组织不起来完整的具有‘致命诱惑力’的故事。或芜杂而模糊,不耐着性子扒拉开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根本看不到有意思的故事;或轻巧、讨巧,各种各样的小情感、小聪明,缺乏深度、厚度和张力。”(蒋子龙语)这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采用中国传统风格叙事的作品。
  单说这本《亲爱的小板凳》,六年级小学生胡慧慧,无意间救助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流浪狗“小板凳”,以她特有心境下的眼光,见证了“小板凳”从没睁开眼睛到逐渐长大的蜕变记录。面对莫测不定的艰涩困苦,胡慧慧和“小板凳”一起奋力同行、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结下了亲密无间的纯真友谊。由此演绎出一段感人的生动故事,谱写了一曲成长的歌谣。看过封四的阅读导语,我们已经大致明白了作家要讲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要传递一种什么样的情感,要宣示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思想,不难理解,那就是爱!当然,作家通过故事讲述的既有人类与小动物之间的爱和友情,更有母女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爱和友情。
  书中的故事曲折感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牵动人心;书中的人物时而愁闷,时而开心,时而舒展,时而紧张,时而纠结,时而释怀,时而迷惘,时而顿悟。那情节与小主人公胡慧慧面对学习压力产生的厌学情绪相牵绊和互动,寂寞时有“小板凳”陪伴,愁闷时有“小板凳”逗乐,迷惘时从“小板凳”身上汲取能量,提振信心,甚至受到感化和教育。当然还有煞费苦心的母亲、和蔼可亲的老师、友爱互助的同学适时出现在身边……这些,都共同给胡慧慧传递了一种特殊的关照,一份深情厚谊,鼓励她、感召她振作精神、鼓起勇气,终于重新回到学校,回到班级大家庭中来,原来“与同学们在一起的感觉真不错……她想,原来感觉同学们对她不够亲密,说不准就是自己的心理作祟呢。”同时意识到“我妈说得对,老师虽然处罚我,但都是一片好心,我再不能不识好歹。……怎能用点儿心,把成绩往上拉一拉?否则还是会辜负老师。”从此以后,“胡慧慧在学校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埋头苦学……胡慧慧的一举一动引起王老师的刮目相看,开班会时居然特地表扬她,举了她的例子激励同学们自强不息……”直到快毕业时,有一天,语文李老师在校门口送给她一本书,那书用“深紫色的纸”包着,“还用扎绳挽了一个精巧的蝴蝶结”。“胡慧慧紧紧地把李老师的礼物贴在胸口,仰头看着李老师,不知说什么才好。李老师拍拍她的肩膀,说,‘快回家吧。别在这傻愣着了。’胡慧慧望着她黑发飘拂的背影,呆站在那里激动不已……”
  如果说,这个意外的小惊喜让胡慧慧有点受宠若惊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情节更是令她心灵触动。“回到家里,胡慧慧反复抚摸那本书,然后珍重地解开包装,看见崭新的封面上彩绘了一顶插着羽毛的帽子,书名是《感谢自己的不完美》,翻看扉页,是李老师用娟秀的字体写下的一段话,开头是四个字,赠小慧慧。”
  书中继续写道:“‘小慧慧’,那是连母亲都没有用过的昵称,真的很亲切很亲切,胡慧慧的眼窝一下子发热,泪眼蒙胧。”李老师的话是这样写的:
  赠小慧慧:
  生活中很多的不完美,其实在磨砺我们变成一个更宽容、乐观、坚强的人。希望你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微笑面对。也许,这一路走来,你很辛苦、孤单、无助,请相信有很多关爱你的人,想要看到你的“华丽转身”。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文章写到这里,再一次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对胡慧慧基本是一次彻底的“心灵治愈”。因而,“一连看了好几次,胡慧慧的眼泪落了下来。‘李老师告诉我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微笑面对才行!我要听她的话,露出我的微笑。’胡慧慧对自己说,‘怎么也不能让李老师对我失望!’”看到这里,我想,被“治愈”的何止胡慧慧,一定是还有广大认真阅读此书的小读者吧!
  当然,这本书的有趣,除了作家所讲述的故事情节本身,还有他刻意设置的脉络线索和每一个章节的小标题。可以说,每一个标题都动了心思,短短四字,别有情致,如同一件器物的扭子或执手,提纲挈领地抓住了各自章节的内容主旨,让人一看就望文生义,浮想联翩,忍不住想翻开来一睹为快。除此之外,书中可圈可点、更为精彩的艺术手法还有许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只做抛砖引玉,期待更多的文友们一起来解读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