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0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永生难忘的老师们
●高伟
文章字数:1754
  我们是朔县二中的第二届学生,二中成立刚刚一年,没有体育场,没有实验室,没有图书馆,老师的来源,不是师范刚毕业的年轻人,就是落后的乡村中学调来,虽说与县一中没法相比,但他们的精气神很足。
  英语老师刘淑,是一位女老师,也是唯一一位初一初二连续教了我们14班学生两年的老师。刘老师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双眼严厉而有神,梳着两根小辫子,上衣是当时流行的黄色的确良,举手投足之间,都不同于其他绝大多数来自农村的老师,清新脱俗。当然我们后来得知,她父亲是当时的朔县师范校长,但是她丝毫没有一些干部子弟的不良习气,相反倒是全身心投入教学。她那种急迫地提高学生成绩的心情溢于言表,对于应该背诵的单词,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任务,毫不客气,毫不退缩,毫不手软,坚决惩罚,要用教鞭抽打手心,这或许是一种古老的方法,但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我们班的英语成绩在年级位居前列。对于我,也是由此而产生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专门到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参考书《英语900句》,我的家庭本来就不富裕,不得不说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破费。
  我们初二的数学老师也姓刘,也是女老师。她教授我们几何,她的丈夫贾老师初一年级教授我们代数,都是数学老师,成为一段佳话。刘老师一只眼睛失明,假眼代替,穿着不修边幅,一副农村妇女的形象。但是一旦开始讲课,马上神采飞扬,容光焕发,与平时判若两人。刘老师讲课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让学生既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有一次给我们讲一道证明题时,讲了一个故事。大意说有一个私塾的老师,在给学生讲题时,大概是这个地方比较贫穷,老师不是在黑板上,而是在板瓦上书写,在结尾的时候,由于没有地方书写,老师对学生说,板瓦小,写不下,剩下的,你写吧。结果也很巧,这个学生在参加考试时候正好有老师讲过的这道题,但是到结尾的时候,因为老师没有讲,自己又不会,就把老师说过的“板瓦小,写不下,剩下的,你写吧”写在考试卷上。刘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死板教条,要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其实,也是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的地理老师姓陈,和我们的音乐冀老师都在翠新巷居住,是我们南街农业社人,因为长得胖,都称呼“陈大肚”老师,那时候已经50多岁,对教授我们的地理知识已经烂熟于心,完全不用照本宣科,口若悬河,生动有趣,所以我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特别让我震撼的是他站在讲台上,面对我们学生,根本就不用看黑板,也不用任何工具,用手在黑板上唰地一下就划出一个椭圆的地球来,那种自信,那种洒脱,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当老师的冲动。
  我们的政治老师姓李,南关人,浓眉大眼,个子不高但精明干练,冬天戴着一个栽绒棉帽,穿着一身蓝衣服,当时刚刚师范毕业,给我们讲授《社会发展简史》和《科学社会主义》。2000年左右,我在大同一个装饰市场买东西时遇见他。攀谈起来才知道李老师早已离开教育战线,先是在朔州电力公司做到公司领导,后来交流到忻州,可以说是事业有成。这是14班老师中,我毕业以后见过的唯一一位,也算有缘。
  我们14班班主任一头一尾还有两位,时间都很短暂。初一刚入学,班主任是陈老师,血气方刚,慷慨激昂,给我们讲述日本战后崛起的原因,真不知道他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些知识,教育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还说日本人身体强壮,中国超越日本,首先必须从身体上超越。在陈老师的鼓动下,我们学生群情激愤,斗志昂扬,感觉到重任在肩,舍我其谁。于是我们班就比其他班早到校半小时,绕学校跑步,这时候,学校空空荡荡,路上行人稀少,我们班的跑步队伍就成为朔县二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初二年级第二学期末期,大概是六月份,我们又换了班主任,刚刚送走初三年级毕业生的郭老师成为我们的班主任,因为我们升入初三年级后重新分班,所以只有短短的一个月任期。还有一位女老师赵老师教授我们生物和生理卫生,那时候人们思想保守,连生理卫生都不能接受,所以每次上课都是让我们自习。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都是说,在人生的道路上,必须选择老师,学习知识,明白道理。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被人们借用形容老师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对于我在初一初二短短两年接触到的老师来看,尽管年龄有大小不同,学识有深浅之分,但是他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急迫心情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却是一致的,也是我永生难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