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做好一名党报记者的几点心得
□李文莺
文章字数:2007
  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记者,如何立足岗位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离党和人民的要求更近一些?认真总结了一下,笔者觉得首先要做到方向明、慎言行。其次是善学思、跑一线、勤练手、多修改。
  方向明。说起向日葵大家都不陌生,向日葵最大的特点就是始终朝着太阳的方向生长,矢志不渝。正是这个特性,让它最大限度地接受了光照,更高效率地进行着光合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有了党的正确领导,我们的新闻工作才能方向明、目标清、干劲足。因此,每一位党的新闻工作者,就应该始终围绕党的宗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工作,去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解决好“方向”的问题,解决好“扎根”的问题,才能够经得起风雨,才能见得到彩虹。
  慎言行。党报记者是维系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言一行不仅代表个人形象,而且传播着党的政策和群众的心声。新闻贵在及时、真实、准确,所以党报记者采写新闻一定要规范、真实、准确,不真实、不准确就失去了新闻的生命力。党报记者对新闻的传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文字语言,另一种是口头语言。用文字语言在工作中写新闻报道,用口头语言在生活中传播新闻。党报记者在党报上发表新闻作品,是一种职业行为,代表着党报说话,老百姓称之为官方新闻;党报记者在社交中、在生活中不可能不说话,但如果涉及自己所掌握的新闻事实,不可在亲朋好友中信口开河,更不能“以讹传讹”。
  善学思。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很重要,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时代发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也就越紧迫。我认为,至少有两方面的学习,党报记者必须跟上:一是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经济、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新理论、新知识。二是对各种新媒体业务的学习。不仅要善学习,还要善思考。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必然是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因此,在每次采访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头脑中应有一条鲜明的“纲领”始终在指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个有思想的新闻工作者,还应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身边的新闻线索,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并不断反思和完善自己,在工作中只有常思考才能常进步。
  跑一线。新闻报道的源头活水在基层一线。记者只有深入基层,才能真切体会百姓生活,采写出散发泥土芳香、透着生活气息的新闻报道,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新闻工作的目的所在、动力所在。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是培养和锻炼新闻记者,特别是我们年轻记者的大课堂、大熔炉。有少数记者,只等着单位采访布置任务,很少自己“跑”下去找新闻。在一线采访中,我接触到不少“老村干”“老通讯员”,采访之余,他们跟我最多谈起的,是老一辈记者在基层采访的事情。那时尽管交通不便,他们都迈开双脚往下跑,在田间地头抓新闻,摸到了欢蹦乱跳的“活鱼”,也与基层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深入一线跑新闻中,我感受到在基层采访的关键是与群众交心,这样才能够与老百姓找到共同的话题,听到大家的真心话。在采访中,我也遇到了不少被“拜托”的事情,比如瓜农西瓜滞销、农民因病致贫……他们希望通过媒体报道来引起社会关注。我在其中也找到了不少好线索,写出了很多贴近民生的新闻。只有用“脚板”跑新闻,才能在火热的生活中把握人民的思想脉搏,才能以敏锐的时代眼光提炼报道主题,才能将大量第一手的新闻事实与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写出更多活生生的、接地气的新闻作品。
  勤练手。勤练多写是做好新闻宣传报道的基础。作为一名记者,我们要走出去,多掌握信息源,做到三勤:人勤、手勤、脑勤,同时要坚持“三贴近”原则,把自己当成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受益者,身入基层,心贴一线,采访中努力挖掘、发现新闻;写稿时寻求最恰当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展现新闻。新闻又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工作,它不是纯理论性的工作,因此,平时还要多写多练,笔耕不辍。我们只有勤写,才能逐步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新闻作品的思想性、生动性、可读性。
  多修改。作为一名党报新闻记者,我们要树立精品意识,讲求精益求精、千锤百炼,要坚信好作品一定是改出来的。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避免稿子流于形式,缺少内涵。通过打造宣传精品,提高其传播力影响力。进入新时代,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就应该像雕刻师追求艺术珍品那样,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新闻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新时代新使命,新坐标新征程,新担当新作为。伟大的时代需要我们去记录、去书写、去讴歌,我们要学好本领,练好功夫,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以脚力深入基层、以眼力明辨真伪、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呈现作品,讲好朔州故事、传播好朔州声音,为打造“四大高地”、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加油鼓劲。
  (作者单位:朔州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