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右玉生态文明建设的梦想实践
文章字数:265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新方向与新作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凸显了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地位与重要意义,而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中国共产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右玉的生态文明之路源于坚持不懈绿染山川,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信念,凭借不怕吃苦的奋斗精神,实现了从荒漠变绿洲的伟大梦想,为新征程上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实践方向。
一、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
心中有梦想,行动有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全县粮食年总产仅有1349万公斤,亩产不到25公斤,老百姓基本处于饥荒状态,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当地人民粮食产量收效甚微。为了生存,那时老百姓不得不舍弃家乡,出走逃荒,所以当时群众最盼望的就是吃饱肚子,活下来。“让人民在这里活下去”,成为县委领导班子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人民有梦想,国家有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干秋冬”。在70多年的筑梦路上,右玉县的党员干部奋斗不止、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真正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0多年来,右玉历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用几十年的信念和行动践行着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右玉成为中国生态建设的生动案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民族的复兴梦想,更离不开人民的不懈奋斗。
二、右玉人70多年如一日的梦想实践
筑梦,梦想从饥饿到吃饱。不再挣扎,求得生存。新中国成立前,右玉县风沙肆虐成患,右玉人离家出口要饭。新中国成立初,右玉十年九旱、黄沙遍地,但右玉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绿色梦想,那就是把“黄龙”锁住,把肚子填饱。从首任书记张荣怀打破过去垦地种粮只看眼前利益的做法,分析右玉现实找出问题根源,带领全县人民走出了种树挡沙,谋求生存的第一步。从此以后,历任县委、县政府都沿着“新思路”走下去,经过三战黄沙洼,打破了沙梁上种树不成活的预言,创造了属于右玉人民的伟大奇迹,昔日的大风口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右玉的防风抗沙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为右玉人民寻得生存之路。
逐梦,梦想从温饱到小康。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右玉的发展迈入了新时期。摆脱了生存困扰,向何处发展、怎么发展成为了新的焦点问题。面临“黑、绿抉择”,几任书记坚定绿色发展,确立以生态畜牧为主导的农村经济,构筑重点生态保护网络,为右玉发展探索新道路,通过建立创建具有右玉特色的生态旅游、建立新型的煤电能源基地等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激发资源优势,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为新时期美丽新右玉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圆梦,梦想从小康到富裕。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相较于全国的小康水平,右玉虽然有所发展,但老百姓还没有富,生态优势还没有有效转化为富民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加快了环境好、产业优、人民富的美丽右玉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全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努力走出一条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先行区。2018年右玉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右玉绿色发展又一成就。2020年右玉全县域实现了基本绿化,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如今,右玉依“绿”不惟“树”,兴县富民的绿色产业初具规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良好生态环境会愈益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美丽右玉将以更高的颜值展现在世人面前。
融梦,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0多年的治沙梦,在一代又一代右玉人手中逐渐成为了现实。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右玉精神”将融合成为实践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三、右玉精神是不懈逐梦的实践结晶
右玉精神是逐梦路上勠力同心。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逐一个梦,这是梦想成真的根本原因。在长达70多年的逐梦路上,右玉的22任县委书记心中坚信,执着追梦才能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必须勠力同心、以上率下定能勠力同心。在逐梦路上,右玉县的党员干部热情不减、步伐不停,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以自己的先进性团结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有这样一群忘我的公仆,党员怎能不看齐,群众怎能不紧跟?右玉精神是逐梦路上迎难而上。梦想是美丽的,但逐梦的道路却不平坦,右玉人植树造林得出的重要启示就是,先种信念再种树,迎难而上找出路。新中国成立初,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到任后做的第一个梦、定的第一个决策、打的第一场战役都是种树。而右玉人民,更是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干秋冬。右玉精神是逐梦路上久久为功。久久为功就是右玉人梦想成真的秘诀。右玉人的梦是不忘初心的梦,是利在长远的梦,更是常做常新的梦。从上世纪50年代的“哪里能活哪里栽”到“哪里有风哪里栽”,从“哪里有空哪里栽”到“适地适树合理栽”,从“乔灌混交立体栽”到“彩色生态靓起来”,70多年如一日,一步一步走来,今天圆了他们的“绿色梦,这样走下去,他们必然能圆好“幸福梦”。
右玉精神是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带领人民群众筑梦、追梦、融梦的实践结晶,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全局发展中的现代化。新时代右玉生态文明建设的“梦想实践”回应了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价值追求。
(作者系右玉干部学院生态文明教学科研部负责人)
一、伟大的事业,源于伟大的梦想
心中有梦想,行动有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全县粮食年总产仅有1349万公斤,亩产不到25公斤,老百姓基本处于饥荒状态,恶劣的生态环境使当地人民粮食产量收效甚微。为了生存,那时老百姓不得不舍弃家乡,出走逃荒,所以当时群众最盼望的就是吃饱肚子,活下来。“让人民在这里活下去”,成为县委领导班子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人民有梦想,国家有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与人民群众“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干秋冬”。在70多年的筑梦路上,右玉县的党员干部奋斗不止、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真正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帮着群众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0多年来,右玉历任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用几十年的信念和行动践行着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右玉成为中国生态建设的生动案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民族的复兴梦想,更离不开人民的不懈奋斗。
二、右玉人70多年如一日的梦想实践
筑梦,梦想从饥饿到吃饱。不再挣扎,求得生存。新中国成立前,右玉县风沙肆虐成患,右玉人离家出口要饭。新中国成立初,右玉十年九旱、黄沙遍地,但右玉人心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绿色梦想,那就是把“黄龙”锁住,把肚子填饱。从首任书记张荣怀打破过去垦地种粮只看眼前利益的做法,分析右玉现实找出问题根源,带领全县人民走出了种树挡沙,谋求生存的第一步。从此以后,历任县委、县政府都沿着“新思路”走下去,经过三战黄沙洼,打破了沙梁上种树不成活的预言,创造了属于右玉人民的伟大奇迹,昔日的大风口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洲,右玉的防风抗沙任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也为右玉人民寻得生存之路。
逐梦,梦想从温饱到小康。改革开放初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右玉的发展迈入了新时期。摆脱了生存困扰,向何处发展、怎么发展成为了新的焦点问题。面临“黑、绿抉择”,几任书记坚定绿色发展,确立以生态畜牧为主导的农村经济,构筑重点生态保护网络,为右玉发展探索新道路,通过建立创建具有右玉特色的生态旅游、建立新型的煤电能源基地等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激发资源优势,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为新时期美丽新右玉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圆梦,梦想从小康到富裕。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相较于全国的小康水平,右玉虽然有所发展,但老百姓还没有富,生态优势还没有有效转化为富民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县委、县政府加快了环境好、产业优、人民富的美丽右玉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全力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努力走出一条北方生态脆弱地区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打造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先行区。2018年右玉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是右玉绿色发展又一成就。2020年右玉全县域实现了基本绿化,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如今,右玉依“绿”不惟“树”,兴县富民的绿色产业初具规模。随着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良好生态环境会愈益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美丽右玉将以更高的颜值展现在世人面前。
融梦,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0多年的治沙梦,在一代又一代右玉人手中逐渐成为了现实。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我们坚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右玉精神”将融合成为实践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三、右玉精神是不懈逐梦的实践结晶
右玉精神是逐梦路上勠力同心。右玉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与人民群众同逐一个梦,这是梦想成真的根本原因。在长达70多年的逐梦路上,右玉的22任县委书记心中坚信,执着追梦才能勠力同心、艰苦奋斗必须勠力同心、以上率下定能勠力同心。在逐梦路上,右玉县的党员干部热情不减、步伐不停,不搞形象工程、不做表面文章,甘于清贫、乐于奉献,以自己的先进性团结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有这样一群忘我的公仆,党员怎能不看齐,群众怎能不紧跟?右玉精神是逐梦路上迎难而上。梦想是美丽的,但逐梦的道路却不平坦,右玉人植树造林得出的重要启示就是,先种信念再种树,迎难而上找出路。新中国成立初,首任县委书记张荣怀到任后做的第一个梦、定的第一个决策、打的第一场战役都是种树。而右玉人民,更是一把铁锹两只手,干罢春夏干秋冬。右玉精神是逐梦路上久久为功。久久为功就是右玉人梦想成真的秘诀。右玉人的梦是不忘初心的梦,是利在长远的梦,更是常做常新的梦。从上世纪50年代的“哪里能活哪里栽”到“哪里有风哪里栽”,从“哪里有空哪里栽”到“适地适树合理栽”,从“乔灌混交立体栽”到“彩色生态靓起来”,70多年如一日,一步一步走来,今天圆了他们的“绿色梦,这样走下去,他们必然能圆好“幸福梦”。
右玉精神是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带领人民群众筑梦、追梦、融梦的实践结晶,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式现代化是体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全局发展中的现代化。新时代右玉生态文明建设的“梦想实践”回应了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价值追求。
(作者系右玉干部学院生态文明教学科研部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