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实现共同富
文章字数:3080
高华海
近年来,朔州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生态美”推动“共同富”,以省委、市委支持右玉高质量发展为契机,确立了支助右玉发展经济林建设思路,逐步打造林果产品开发、药材种植、乡村旅游、品牌宣传等扶贫项目,为村民家门口就业、可持续增收提供保障,实现了增绿、增色、增景、增收良好效果。
大力发展林果产业。从县城出发,驱车沿右玉生态旅游路9公里即至朔州经济开发区支持右玉高质量发展林果示范基地。基地位于右玉县牛心堡乡甘泉庄村,基地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占地1500亩,建有总面积21000平方米的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8座。右玉县是闻名全国的生态建设先进县。地处毛乌素沙漠边缘,属晋西北高寒冷凉、干旱区。境内四周环山,南高北低,总面积196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最低杀虎口1230米,最高的红家山1975米,年均气温5.2℃,无霜期123天。70年来,历届县委、县政府把植树种草,造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改变右玉贫困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终于取得了“树进沙退,生态平衡”的骄人业绩。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69.9万亩,林木绿化率达到54%,树种主要以杨树、樟子松、油松、沙棘、柠条为主。近年来,右玉县在生态建设方面虽然实施“绿化、彩化、财化”同步推进,但仍存在绿化树种多、彩化树种少,防护林多、经济林少的局面。立足气候温和、热量充沛、无霜期长、昼夜温差大的资源优势,为进一步提升右玉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朔州经济开发区经过高级专业人士多方论证,实地调研,多方筹措,确定了重点发展以苹果、山楂、李子、梨四个品种为主的经济林建设发展思路,以此达到增绿、增色、增景、增收良好效果。
种植林果树是辽宁省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最新抗旱品种。该品种非常适应晋北高寒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种植过程采取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整形修剪、调节营养、无人机防病防虫等一系列新的管理技术和手段,确保果树在右玉这片土地丰产丰收。经济林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494.15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1260.96万元。涉及右玉县牛心堡乡牛心堡村和甘泉庄村。林果示范基地邀请中国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等专家多方论证、实地调研,确定了露地栽植以苹果、山楂等四大品种为主的经济林和保护地种植葡萄、软籽石榴为主的建设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以扶贫基地村为切入点,创新建设基地村振兴联合体,逐步走出一条以基地村为龙头、区域联动共赢发展之路,形成“一村富”向“村村富”的发展格局。经济林正常运作后,第2-3年即开始挂果,第5-6年进入盛果期,按正常年份经济林每株产果30千克,该项目年产果量约150万千克,以目前市场价3元/千克,年收入450万元,人均年收入1.26万元,收入可观。
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右玉县药材资源丰富,境内生长着板蓝根、党参、黄芪、黄芩、甘草、芍药等野生中草药300多种,适宜人工种植的中草药有10多种。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板蓝根、党参等中药材的生长,而且品质好。右玉县立足资源禀赋,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产业脱贫的主导产业,按照“增总量、提质量、创品牌”思路,全面推广板蓝根、党参、黄芩、黄芪等中药材,引导鼓励农民依靠种植药材走上致富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农户主体”机制,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为抓手,引导专业合作社和大户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为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创造条件。政府具体负责配套资金、政策扶持、市场监管等工作,企业负责提供种子、种苗、化肥及技术支持等,农户或合作社负责地块落实、田间管理、药材采收等。近年来,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万亩,每年产量可以达5000吨,农民人均中药材收入达1000元。而朔州经济开发区林果示范基地确定了露地栽植以苹果、山楂、李子、梨四大品种为主的经济林和保护地种植以葡萄、软籽石榴为主,在林果树间实践套种板蓝根、党参、黄芪、黄芩、甘草、芍药等中草药的建设发展思路,以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从实际出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和支持有带动能力的本土企业、乡村能人发展中药产业、蛋鸡养殖等方面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项目带动产业,不仅帮助脱贫户就近就地实现就业,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以上,还为村集体每年增加近15万元的稳定收益。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示范基地建成后,在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整合利用牛心山生态游憩区周边优越的山、水、林、田、屋等生态环境资源,打造一个集山水观光、生态休闲和右玉文化展示多位一体的果园观光和生态休闲旅游景区。牛心山位于朔州市右玉县牛心堡乡南0.5公里,山脚为甘泉庄村,西南距右玉县城约9公里。山的西北两面为牛心河所环绕,周长5.5公里,海拔1604.5米。因山峰较尖,极似牛心而得名。此山的“牛心孕璞”为右玉恒阳十景之一。风景独特,令无数游人为之倾倒。牛心山底圆顶平,孤峦高耸,四面远眺,远近都能看到。北坡山腰间有黑石二峡,嵌奇黑洞,远看似牛眼或牛心。孔窍冬天没有积雪,夏天不会长草,殊为灵异。山上有建于明代的文昌阁和玉皇殿,现如今已被拆除,仅留下了遗址。山下清泉澄澈,潺潺可爱,烟霞环绕,云霞拱翠。非常有利于统筹推进右玉县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形成独有的生态旅游观光资源,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切实推动地区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右玉县积极推进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三化三制”改革创新,滚动推进招商、开工、投产“三个一批”,示范区“引擎”作用显著增强。2021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是2012年的4.69倍。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8亿元,是2012年的2.45倍;2021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648元,较2012年增加了13964元,是2012年的1.9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062元,是2012年的2.4倍;十年来,右玉县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以“绣花功夫”攻克贫困难题,1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035户1633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用为民造福的政绩化解了世纪疫情、脱贫攻坚等一个又一个难题和挑战,精准实现了投入产出“经济账”、综合效果“社会账”、节能环保“绿色账”,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为右玉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产业扶贫铺就共同富裕之路。目前,已种植寒富士苹果、123苹果、山楂、李子、南果梨等高效林果4万株,果树间套种板蓝根、党参、黄芪、黄芩、甘草、芍药等中草药。种植的果树非常适宜晋北高寒地区气候、土壤条件,种植过程采取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结构、整形修剪、调节营养、无人机防病防虫等一系列新管理技术和手段,确保林果树在右玉这片土地丰产丰收。通过乡村振兴衔接支助资金项目的实施,既加快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步伐,解决了项目短期效益和脱贫户长期稳定收益问题,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更为右玉全县乡村振兴夯实了稳固基础。从传统生态经营到林果经济作物种植,到中药材种植材料加工,再到特色旅游产业、实体店、网店经营等,右玉县牛心山种植旅游产业链将创造1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80户贫困户、120多贫困人口脱贫。朔州经济开发区对右玉县开展产业扶贫打造农产品开发、乡村旅游、品牌宣传等扶贫项目,为村民家门口就业、可持续增收提供保障,先富带后富的“头雁领航、产村融合”模式,实现共同富裕的朔州经济开发区实践,实现了增绿、增色、增景、增收良好效果。增收致富的故事,说不完、道不尽。2021年底,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5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323天,优良天数比例达88.5%,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全市排名第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格局基本形成。放眼右玉1969平方公里土地,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与无限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