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我们的外聘英语老师
●吕延斌
文章字数:1707
  前些天,我在网上偶而读到一篇题为《山西人》的文章。文后还特别备注到:此文1991年5月曾发表在《平朔露矿报》上,并荣获该报主办的“散文小说”有奖征文一等奖。
  当看到文章署名“杨立”时,我心中不禁暗自猜测——杨立,这不就是当年我在中美合作经营安太堡矿工作时的英语老师吗?经过微信联系以后,我的猜测最终得到确认。如今我才发现,我对杨老师了解甚少,当年我们学英语时甚至连一张合照都没有留下。
  1991年初,为了提升我们的英语口语水平,安太堡矿特意为我们财务部、数据处理部外聘了英语老师。当时我们每天上班期间分两个小组轮流抽出一小时,突击接受“英语口语提高班”培训。
  初见外聘来的英语老师杨立,在我的印象中,她一头短发,优雅知性,一看就是个很干练的知识女性。她当时身着一件很时尚的宽松毛衣,脖子上还系了一条鲜艳的丝巾,颇有一种民航空姐的范儿。
  杨老师是我们朔州山阴人,1982年至1986年在天津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89年又在南开大学取得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她就特别喜欢学习英语,利用辅导学校外教和留学生中文的机会,学了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据她自言,在南开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她的英文成绩名列全校第一,还得到了学校通报表扬。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在北京成功入职《中国民航》杂志社并从事编辑工作。
  或许因为杨老师与大多数学员年龄相仿,我们很快就与她熟悉了。当时,我们培训的重点是突击提升听说能力,而教材则是最新出版的《双向式英语》。这套由扶忠汉编写的《双向式英语》,率先将听说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突破口,以日常用语、商业用语作为主要内容,另外还配有语音磁带。
  杨老师很有语言教学天赋,她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很有特点。当时,她把英语口语提升的核心归纳为两点——理解与熟悉,并强调“听懂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记忆”。同时,她还鼓励我们大胆地讲出来,并想方设法激发我们学英语的兴趣及表达的欲望。对于一些复杂的语句,她总是用录音机不厌其烦地反复倒带,直到我们发音准确为止。
  当年大家工作都很紧张,每天一小时的英语学习,也算是难得的放松机会。由于没有课后作业,也没考试的压力,因此课堂学习气氛很活跃,学习效率也很高。在课堂上,我们还喜欢用“中式英语”来相互开玩笑,甚至按照“依其声、借其字”的方法,用我们本地的语音来读英语。例如:有人就将“跆拳道”的英语发音恶搞成了“抬土豆(抬tái,藏之意)”,而这令大家都忍俊不禁。
  当时正值美方准备转股撤离安太堡矿期间,我在安太堡矿数据处理部任软件工程师,感到压力非常大。为了应对美方撤离的交接工作,我一直在突击学习MIS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不过,每天在繁忙的工作中能抽出一个小时,强制让自己离开电脑,换脑休息,这也是我非常高兴的事情。
  1991年7月份美方转股撤离安太堡矿以后,我们的英语口语班就自然终结了。据杨老师说,离开安太堡矿以后,她又回到民航工作。1995年她通过托福、GRE考试,自费到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留学,2004年5月又取得了博士学位。在留学期间,她一直笔耕不辍,曾给《传记文学》等海外报刊撰稿,其中《徐志摩的八宝箱》等文章发表后,被国内外多家媒体广泛转载。
  如今,杨老师定居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首府凤凰城。多年来,她一直在美国的大中小学教中文。在教学的同时,她还从事翻译和学术研究工作,截止目前已经翻译了三本历史类英文著作,并全部在《传记文学》杂志上连载发表。
  近年来,在亚利桑那人文学会的旗下,杨老师开设了有关“美国华人史”的公开讲座。在新冠疫情期间,她居家在网络上专门讲授“美国华人移民历史”。杨老师说,她非常喜欢做传播并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事情。
  当年,我的软件研发工作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一直在为老外撤离后大规模自主研发做必要的技术准备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当时与杨老师课余时间交流不多。如今联系上杨老师以后,我才发现——杨老师学贯中西、知识渊博,不愧为文史专业的高材生,她的中英文文笔都相当好。
  杨老师非常怀念在安太堡矿执教英语的时光,前两天她还在微信上给我留言说:“时间虽短,但在我的人生阅历中却是一段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希望下次回国后再到平朔去看看!”在此,我代表当年的英语班学员,热情欢迎杨老师来平朔做客,并祝愿她身体健康、生活幸福、万事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