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学会泡脚,健康到老 女人养好气血更年轻
文章字数:1324
  经常泡脚,有舒活肾经、培补肾元、滋养气血的作用,女性朋友要多泡脚。
  泡脚虽然是很平常的事情,却隐藏着健康的真谛。中医学认为,脚是各经络起止的汇聚处,有多个穴位分布于此,脚底反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尤其是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端,斜向于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穴),经内踝后进入足跟,再向上沿小腿内侧后缘上行。就是说,肾经在脚上有很重要的分布,经常泡泡脚,可舒活肾经,刺激肾经,对补肾培元有着一定的益处。
  泡脚最好在21点左右进行,此时补肾养肾的效果最好。因为这个时段肾经气血比较虚弱,此时泡脚,可以令体内血管扩张,有利于活血,可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同时,紧张了一天的神经以及劳累了一天的肾脏,都可以通过泡脚在这个时候得到彻底放松和充分的调节,人也会因此感到舒适。
  热水泡脚的确不错,不过,如果在此基础上,在泡脚水中再加入一些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及补肾的药材,效果就更好了。下面就简单介绍几种。
  一、中药泡脚
  取苏木30克,红花30克,制附片10克。将以上药材加适量清水煮沸30分钟,取药液倒入盆中,待温热时足浴即可。每日1次,每次30分钟。具有行血通络、散风和血、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等功效。
  取川椒、红花、苍术、防风、羌活、独活、麻黄、桂枝、细辛、艾叶各25克。将以上药加水煮沸20分钟后,倒入水桶中,待温时将双脚浸入水中,然后逐渐加热水,直至水桶加满为止,共浸泡40分钟,使周身出汗。每日1次,连用10~15日。此方可补肾温阳,适用于肾阳不足而致腰腿痛、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
  取阳起石50克,地肤子100克。将药材加水一并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盆中,待温热时足浴,每日1次,每次30分钟。此方可温肾利湿,适用于肾阳亏虚、下焦湿热之证。
  二、盐水泡脚
  水烧开后,将适量的盐(一般半盆热水加入半调羹盐即可)放入水中使其溶化,待全部溶化且水变温时就开始泡脚,可以起到强肾、抗衰的作用。
  三、香料泡脚
  相信大家的厨房中都不乏肉桂(桂皮)、花椒等常用香料。在泡脚的时候,将适量的肉桂和花椒放入水中,不仅能够起到温补肾阳的作用,还可以缓解因肾病引起的水肿等症状。具体方法:每次泡脚前,可以取花椒、肉桂各一小撮(约15克),上锅加水煮15分钟后倒出汤汁泡脚即可。
  四、生姜泡脚
  和肉桂、花椒效果一样,生姜泡脚也是一种温补肾阳的方法。可以将生姜切片或者拍碎后,上锅煮水泡脚,也可以直接将生姜投入热水中泡脚。
  要注意的是,泡脚不是时间越长越好,更不是水越烫越好。泡脚时间控制在15~30分钟比较好,特别是老年人,因为泡脚时间过长,血液会不断流向下肢,脑部易产生供血不足症状,如此易发生眩晕、摔倒等症状或意外。
  泡脚水的温度最好控制在40℃左右,不可太烫,即使是用中草药煮的泡脚水,也一定要放到温热适宜后再泡。
  另外,泡脚时最好用木盆,尽量避免用金属盆,因为用金属盆水温很容易下降,还可能导致一些中药失去药效。
  注意,刚吃完饭后不要泡脚,此时体内大部分血液会流向消化道对食物进行消化,如果此时立即用热水泡脚,就会导致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流向下肢,时间一长,就会因其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所以,最好饭后1小时再泡脚。
  从古人的养生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足浴使用得当,长期坚持,的确能起到养生保健、治疗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