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黄花梁下奏响幸福交响曲
——记应县臧寨乡温家坊村党支部书记赵瑞山
文章字数:3093



  本报记者杨育彪
  坐落于黄花梁下的应县臧寨乡温家坊村,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锵锵步伐,在孕育勃勃生机和创造奇迹的新征程上,谱写了许多精彩鲜活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壮大集体经济、柴胡种植基地、春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2万余只猪羊养殖基地、10座蔬菜暖大棚、建起油小米杂粮加工厂、改良盐碱地500余亩,民富村强的乡村振兴喜事好事实事如雨后春笋般奔涌而至。村党支部被评为全县优秀党支部,领头人多次获得省、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这些,源于温家坊村有一位矢志不渝,勇毅向前,有内涵、有分量,凝聚人、激励人走到哪都感人心脾的领头雁——村党支部书记赵瑞山。
  矢志振兴新农村
  走近赵瑞山,你会被他身上透露出的向上向善力量所感染。1974年出生的他身材高挑,一副宽边眼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身为共产党员的赵瑞山大学毕业后于2014年12月,回村担任村委会主任。2017年12月至今,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几年来,他坚持以一个共产党员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带领全村群众发家致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村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把党对人民的爱戴传承融入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中,把对家乡这片土地的热爱写进大家小家的幸福生活里,助推乡村振兴沿着高质量发展的根脉不断延展生长。就在他担任村支书的几年里,温家坊村黍黄菜绿,特色农业与乡村文旅精彩绽放,每年吸引着外阜客商前来观光洽谈。温家坊村日新月异的巨变刻印着赵瑞山新时代锵锵前行的足迹,也呼唤着乡村振兴事业的与时俱进。
  抓党建,强班子。选好支部致富“带头人”,从致富能人、大学生、村医以及退伍军人中选拔优秀人才,充实村“两委”班子,努力建设一支懂经济、会管理、作风正、能力强的村级干部队伍。他注重考核激励,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对村“两委”班子的重要考核指标,强化奖惩力度,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见效。抓好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各种会议、乡村干部微信工作群等平台,宣传相关政策、典型,交流工作经验,开阔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思维和认知。新建了“两委”办公场所,党员廉政宣传文化墙、党旗指引标识牌,坚持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通过落实支部“一课三会”制度,建立健全“两委”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村务、政务、财务公开,加强干部培训学习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干部队伍政治素质,增强了能担当、敢担当的意识,使“两委”干部都达到了独当一面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抓经济,促发展。温家坊村“两委”坚持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一号工程”,作为新一届领导班子承诺践诺的“履新一件事”。村党支部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资金110万元注入集体经济建设中,建立了村“两委”、村监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联动机制,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态势。村“两委”干部多次走乡串村学习借鉴产业发展经验,把目光集中在羊肚菌基地建设项目上,利用玉米种植业优势,可以为羊肚菌种植提供丰富的种植基质。一是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带领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2020年引进外地能人组织成立“春缘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发展柴胡种植基地,种植玉米套种柴胡300多亩,每亩可使农民增收500多元。今年又和省农科院联系建立羊肚菌生产基地,前期土地以经流转回来,收割完玉米准备新建羊肚菌大棚15座,预计每个大棚可年收入40000元,可带动15户贫困户,间接解决30余人就业,大力引导了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多元化发展的规划路线。二是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引导村民建设了3个规模养殖场,全村发展养羊上万只,猪3000多口,畜牧养殖业收入占到了全村经济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三是大力实施科学种田。帮助农民购进玉米先玉1141等优良品种,水浇地亩增产500多斤;积极推广地膜覆盖,引进山东眉山地膜,全村农膜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比原来增加了50%多;积极谋划建设滴灌、管灌试验田500亩,实现节水、节肥、节工、节电、节地的目标,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四是大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2019年完成环田路砂石硬化20多公里,兴建防渗渠26公里,目前全村河灌井灌保浇地面积达4000余亩,新改良盐碱地300多亩,进一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一举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历史。五是强抓集体经济。制定、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走访、收集、办理、反馈”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法,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清单管理、挂单推进、办结销号;大力整合资源,集中办理村民“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充分激发广大村民参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热情。探索“党支部+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此外,聘请了专家团队,以人才、科技赋能助力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新引进煤改电和太阳能发电项目,和电业局联系在村里原学校旧房屋的上面铺设了太阳能发电板,集体又新建羊肚菌大棚30亩,租给15户农民,把每年收入的钱存入村委会账户,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方便了村里公益性事业的发展。抓村容,改村貌。争资金,争项目,多方筹资,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工程,实施了厕所革命,进行了六乱清理改造,打造了以“花”为主题的花样式新农村。实施安全饮水改造,进行环网式供水,全村户户通了自来水;实施主街道污水处理工程,铺设下水管道2公里;实施街巷硬化、绿化、美化工程到目前为止全村铺设路沿面包砖8000平米,种植金叶榆树1000多株,种植格桑花2公里,实现了巷巷通水泥路,路沿硬化、绿化、美化等工程;实施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新改造了2500平米的党建文化广场,配备了健身器材;实施街巷提升工程,并安装路灯100余盏;经多方努力筹措资金完美打造了应县北环路上,人文环境卫生齐达标示范一条街。
  富民强村沐春晖
  抓治理,改村风。一是从文化建设上入手,创建了农民书屋,开设了多个培训班,组建了广场舞蹈队,组织群众大力开展学文化、学科技和全民健身等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改变了原来无所事事、闲余赌博的恶习。二是在社会治安上着力,实施雪亮工程,在全村主要巷口安装了监控器材,村委会安装显示屏进行全方位全天候专人管理,使整村全覆盖、无死角,做到乡村管理数字化。三是在宣传工作上突破,恢复了乡村大喇叭,及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先进模范事迹,引导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村的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现象基本杜绝,没有一个上访户,没有一个信奉宗教的人,2019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2020年申报了市级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同年被评为朔州市劳动模范,2021年赵瑞山被县委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
  2022年对于温家坊村乡村振兴事业来说,又有几件让村民们打心眼里幸福的事出现在他们的新生活里。赵瑞山利用旧学校改造的15间小杂粮生产线,占地面积1000平米,建加工厂,集体投资40万元,购买先进的玉米糁粉碎机器流水线一套,磨面机流水线一套,安排就业岗位5个,纯集体企业,集体投资脱贫户分红的模式,这里的黄花梁富硒油小米、黄米面、莜面、高粱米等产品深受用户青睐。
  农村建设开新篇
  样子,是一个人、一个集体的总体印象和特质特征,体现了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是面子和里子的高度统一。赵瑞山刻印在奋斗里的足迹,不觉已在村支部书记的岗位上经历过几个春秋,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乡村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对进一步依托特色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充满信心、干劲更足了。
  站在温家坊村的田野上,远山连绵,蔬菜大棚,小杂粮厂房,黄澄澄的玉米垛,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像洒满了珍珠一样诱人。我们坚信,沐浴着二十大的阳光,这里又将发生很多令人瞩目的乡村振兴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