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
文章字数:1199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转眼,春节的序幕已悄然拉开。去美特好超市看到琳琅满目的年货,不经意间思绪跳回了童年。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小时候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老规矩、老理儿也特别多。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腊月二十三是民间传统的“小年儿”。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据老人们讲:“祭灶”是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给家里带来幸福吉祥,保佑一家平安健康,所以要给灶王爷吃糖瓜儿,灶王爷吃了糖瓜儿就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每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拆洗被褥、刷锅洗碗、清扫房屋、庭院,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有的地方也叫“扫尘日”,人们借“尘”与“陈”谐音表达除陈、除旧之意,也是想把一切晦气、穷运统统扫地出门,寄托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和迎喜接福的祈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花馍;三十晚上熬一宿。”我儿时对于年的认知是来源于这首童谣,歌谣中基本说的都是吃的,所以对于50后的我来说,小时候的过年才是最期盼、最香甜、最令人回味的。
我生长在山西朔州城区东南乡,我家隔壁有一个供销社。每到腊月,这里像集会一样,摩肩接踵采购年货。母亲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在腊月里,她都会“奢侈”一把,把年货统统买回家,但只能等大年初一时才让我们放开肚皮吃。所以,那时候我对年的期盼就是穿新衣,吃美食。
大年初一,我通常是不睡懒觉的,五六点就起来穿着已经反复试穿过很多次的新衣服,跑到门口看着遍地红红的鞭炮残渣,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鞭炮味儿,手捂着冻得红彤彤的脸蛋,心里乐开了花儿。那时候的我们很穷,冬天很冷,日子很苦,但很快乐。
初一到初六都是拜年时间,为了拜年,很多人不远千里从外地赶回来和亲人团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过年情结。过完年,拜完年,还不算完,还有各种节日,各种庙会,借着这些个由头,促进亲戚朋友之间的往来,这就是淳朴的乡土人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越走越近。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亲人朋友之间,如果过年都不联系,那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了。
我们村里在年前年后,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比如踩高跷、划旱船、敲大鼓等等。特别是正月十五,我们村更热闹,放烟花、点老杆、转街道,附近乡村人都来看,最后还要唱上一台朔县大秧歌……
岁月如斯,然赤心如故。直到现在,我依然怀念玩“摔炮”的情景,依然喜欢闻鞭炮味儿,可能因为那是记忆中“年的味道”吧!
如今,鞭炮声已不在,家里的零食多到吃不完,但小时候美食的味道、穿新衣服的快乐却渐行渐远,怎么也找不回来了,只在过年时缭绕在脑海中,变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我还是喜欢过年,小时候过幸福年,长大后过团圆年,小时候渴望团圆,长大后渴望幸福。虽然现在的年味儿淡了,但习俗依然在。这个记忆就像一坛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而香醇。
春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小时候过春节是非常讲究的,老规矩、老理儿也特别多。
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腊月二十三是民间传统的“小年儿”。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祭灶”。据老人们讲:“祭灶”是人们为了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给家里带来幸福吉祥,保佑一家平安健康,所以要给灶王爷吃糖瓜儿,灶王爷吃了糖瓜儿就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了。
腊月二十四“扫房子”。每到腊月二十四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拆洗被褥、刷锅洗碗、清扫房屋、庭院,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腊月二十四有的地方也叫“扫尘日”,人们借“尘”与“陈”谐音表达除陈、除旧之意,也是想把一切晦气、穷运统统扫地出门,寄托人们辞旧迎新的愿望和迎喜接福的祈求。“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花馍;三十晚上熬一宿。”我儿时对于年的认知是来源于这首童谣,歌谣中基本说的都是吃的,所以对于50后的我来说,小时候的过年才是最期盼、最香甜、最令人回味的。
我生长在山西朔州城区东南乡,我家隔壁有一个供销社。每到腊月,这里像集会一样,摩肩接踵采购年货。母亲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在腊月里,她都会“奢侈”一把,把年货统统买回家,但只能等大年初一时才让我们放开肚皮吃。所以,那时候我对年的期盼就是穿新衣,吃美食。
大年初一,我通常是不睡懒觉的,五六点就起来穿着已经反复试穿过很多次的新衣服,跑到门口看着遍地红红的鞭炮残渣,闻着空气中弥漫的鞭炮味儿,手捂着冻得红彤彤的脸蛋,心里乐开了花儿。那时候的我们很穷,冬天很冷,日子很苦,但很快乐。
初一到初六都是拜年时间,为了拜年,很多人不远千里从外地赶回来和亲人团聚,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过年情结。过完年,拜完年,还不算完,还有各种节日,各种庙会,借着这些个由头,促进亲戚朋友之间的往来,这就是淳朴的乡土人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越走越近。三年不上门,是亲也不亲,亲人朋友之间,如果过年都不联系,那关系就会越来越疏远了。
我们村里在年前年后,会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比如踩高跷、划旱船、敲大鼓等等。特别是正月十五,我们村更热闹,放烟花、点老杆、转街道,附近乡村人都来看,最后还要唱上一台朔县大秧歌……
岁月如斯,然赤心如故。直到现在,我依然怀念玩“摔炮”的情景,依然喜欢闻鞭炮味儿,可能因为那是记忆中“年的味道”吧!
如今,鞭炮声已不在,家里的零食多到吃不完,但小时候美食的味道、穿新衣服的快乐却渐行渐远,怎么也找不回来了,只在过年时缭绕在脑海中,变成了最美好的回忆。
现在的我还是喜欢过年,小时候过幸福年,长大后过团圆年,小时候渴望团圆,长大后渴望幸福。虽然现在的年味儿淡了,但习俗依然在。这个记忆就像一坛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浓烈而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