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多点发力助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字数:1823
本报讯(记者武跃林)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秉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工作,多点发力、多策并举,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成效日渐显现。
措施到位,文保工作基础扎实。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的意见》,以及《国保单位峙峪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等;对全市2293处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置保护标识、进行档案记录;对全市327公里内外长城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安装界桩,形成完备的“四有”档案资料。开展低级别文物、彩塑壁画、石刻文物等文物资源调查,调查低级别文物1623处、上报彩塑壁画34处,发现不可移动碑刻石刻文物整体数量190处、单体数量410处。对181名文物保护员队伍和文物进行适时线上线下巡查管理;完成31处国保、省保文物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勘探选址;为市级古建筑文保单位配备消防设备31套;对省定3名文物定向培养人才跟踪培养。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础更加扎实。
保护优先,强化文物修缮加固。去年争取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231.8万元,推进文物保护项目17个,完成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9项。今年,争取国家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91.64万元,涉及朔城区崇福寺消防升级改造。应县净土寺安防、应县木塔安防3项工程;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407万元,涉及中共晋绥边特委机关驻地旧址修缮工程(平鲁)、马岚口堡抢修加固修缮工程(应县)等7项工程;争取中央灾后恢复重建财力补助资金206万元,用于应县崇祯观、大石堡崇寿寺、三门城村周王庙等4处文保单位保护修缮、抢险加护。组织实施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修缮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等。
谋划在前,强化项目工程储备。申请应县木塔塔院地面及排水维修工程,新广武3段长城10号、13号、19号敌合保护等国家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储备项目36个;申请应县花寨关帝庙本体抢修、右玉县委旧址展示工程等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储备项目23个,切实以申报项目储备争取我市文物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应县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此外,推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22项建设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其中,朔城区后寨战汉墓地项目入选“山西考古新发现”。
研究先行,强化保护科学支撑。积极推进应县木塔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木塔结构特性研究和结构试验研究,去年编制完成《应县木塔现状结构稳定性评估方案》《应县木塔减灾应急预案》《应县木塔局部倾斜部位现状加固方案优化及相关结构试验与分析》,今年推动签订《应县木塔精细化测绘与信息留存方案编制合同》《应县木塔日常养护方案编制合同》等3个合同,这些成果的落地必将极大为木塔修缮提供技术支撑。
认定加速,强化革命文物提质。编制《朔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工作方案》,更新红色文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及矢量化工作,对全市59处红色文化遗址认证审定,上报省文物局21处并予以公布,5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全省首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右玉县委旧址申报全国革命文物十佳案例。推进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晋绥片区(朔城区、平鲁区、右玉县)、晋察冀片区(应县)整体保护,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空前。
宣展并举,强化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博资源宣传展示”,市博物馆推出线上朔州云展览、“六馆八库”数字资源服务、数字博物馆VR虚拟展示;应县木塔推出科技3D游览、佛牙舍利、七珍八宝等文物陈展,切实打造国宝级文物陈列展览精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目”“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等特色活动,推动文物与文旅融合发展,切实使沉睡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此外,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完成右玉县马营河老爷庙戏台。武神庙和怀仁市马庄龙王庙等20处文物建筑的认领认养工作。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应县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谋划数字藏品工作,使用区块链技术,将特定的文物、艺术品等数字化,去年10月份应县木塔数字门票在凤凰网所属凰家艺品上发行。
手段强硬,强化文物犯罪打击。充分发挥各级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主力军作用,始终保持对盗窃、盗掘、盗捞、倒卖、走私等文物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畅通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各类文物线索,积极发动群众,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切实织密打击文物犯罪网格,释放强大震慑效应。近年来,累计破获文物犯罪案4起,追缴一般文物1870件。
措施到位,文保工作基础扎实。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山西省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的意见》,以及《国保单位峙峪遗址文物保护规划》等;对全市2293处文保单位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设置保护标识、进行档案记录;对全市327公里内外长城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安装界桩,形成完备的“四有”档案资料。开展低级别文物、彩塑壁画、石刻文物等文物资源调查,调查低级别文物1623处、上报彩塑壁画34处,发现不可移动碑刻石刻文物整体数量190处、单体数量410处。对181名文物保护员队伍和文物进行适时线上线下巡查管理;完成31处国保、省保文物安全数字监管系统的勘探选址;为市级古建筑文保单位配备消防设备31套;对省定3名文物定向培养人才跟踪培养。全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础更加扎实。
保护优先,强化文物修缮加固。去年争取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231.8万元,推进文物保护项目17个,完成国家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9项。今年,争取国家级文物保护专项资金791.64万元,涉及朔城区崇福寺消防升级改造。应县净土寺安防、应县木塔安防3项工程;争取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407万元,涉及中共晋绥边特委机关驻地旧址修缮工程(平鲁)、马岚口堡抢修加固修缮工程(应县)等7项工程;争取中央灾后恢复重建财力补助资金206万元,用于应县崇祯观、大石堡崇寿寺、三门城村周王庙等4处文保单位保护修缮、抢险加护。组织实施应县木塔保护研究修缮项目、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项目等。
谋划在前,强化项目工程储备。申请应县木塔塔院地面及排水维修工程,新广武3段长城10号、13号、19号敌合保护等国家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储备项目36个;申请应县花寨关帝庙本体抢修、右玉县委旧址展示工程等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储备项目23个,切实以申报项目储备争取我市文物得到最大限度保护,应县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此外,推进考古调查勘探发掘,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22项建设工程考古调查,勘探及发掘,其中,朔城区后寨战汉墓地项目入选“山西考古新发现”。
研究先行,强化保护科学支撑。积极推进应县木塔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木塔结构特性研究和结构试验研究,去年编制完成《应县木塔现状结构稳定性评估方案》《应县木塔减灾应急预案》《应县木塔局部倾斜部位现状加固方案优化及相关结构试验与分析》,今年推动签订《应县木塔精细化测绘与信息留存方案编制合同》《应县木塔日常养护方案编制合同》等3个合同,这些成果的落地必将极大为木塔修缮提供技术支撑。
认定加速,强化革命文物提质。编制《朔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工作方案》,更新红色文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及矢量化工作,对全市59处红色文化遗址认证审定,上报省文物局21处并予以公布,5处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全省首批红色文化遗址名录,右玉县委旧址申报全国革命文物十佳案例。推进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晋绥片区(朔城区、平鲁区、右玉县)、晋察冀片区(应县)整体保护,全市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力度空前。
宣展并举,强化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博资源宣传展示”,市博物馆推出线上朔州云展览、“六馆八库”数字资源服务、数字博物馆VR虚拟展示;应县木塔推出科技3D游览、佛牙舍利、七珍八宝等文物陈展,切实打造国宝级文物陈列展览精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举办“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目”“塞上朔州长城旅游节”等特色活动,推动文物与文旅融合发展,切实使沉睡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此外,推进“文明守望工程”,完成右玉县马营河老爷庙戏台。武神庙和怀仁市马庄龙王庙等20处文物建筑的认领认养工作。推进“示范区创建工作”,应县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谋划数字藏品工作,使用区块链技术,将特定的文物、艺术品等数字化,去年10月份应县木塔数字门票在凤凰网所属凰家艺品上发行。
手段强硬,强化文物犯罪打击。充分发挥各级文物部门和公安机关打击文物犯罪主力军作用,始终保持对盗窃、盗掘、盗捞、倒卖、走私等文物犯罪的高压严打态势,畅通信息渠道,广泛收集各类文物线索,积极发动群众,让群众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切实织密打击文物犯罪网格,释放强大震慑效应。近年来,累计破获文物犯罪案4起,追缴一般文物187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