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普地震 保护生命
——《朔州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市防震减灾中心
文章字数:7461


  为增强小记者们防震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减轻地震对自身的危害,提高应对突发性地震事件的紧急避险和应急能力,正确掌握避震、疏散和自救互救的方法。《朔州日报》小记者站于2月18日携手市防震减灾中心开展“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升小记者们应对地震的能力。
  活动中,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山西省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郭主任和震害防御科岳科长通过动画、图文等方式为小记者们开展了一场生动别样的地震科普,让小记者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了地震的强大威力以及地震的原理。
  精彩互动环节,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小记者们学到了自救和互救的技巧以及在不同场合下的避震知识。小记者们踊跃抢答,积极参与互动分享,面对地震突发情况沉着冷静,懂得自救和互救,和父母一起小手牵大手,共同保护生命。
  地震科普之感悟
市五小四(1)班 常艺潇(本报小记者)
  迎着绵绵的春雪,《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开展“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来提升我们小记者应对地震的能力。
  2月18日下午3点,我们如约来到集合地点。活动开始了,首先是震害防御科岳俊岩科长闪亮登场,通过视频和地图的方式为我们讲解了地震时的巨大破坏力和如何应对躲避的方法。随后,老师又给我们讲述了她亲身经历过的地震,那可真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了解了地震的原理,以及在不同情况下面对地震该怎么办?学会自救是必须的,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土耳其男子在发生地震后,仅靠一瓶可乐,在杂乱的砖石土块中存活了多天。让我顿时感受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同时,也体现出了生命的伟大与顽强的意志。老师也为我们讲解了“中国速度”,见证了“中国力量与担当”,我为我的国家而感到骄傲。
  活动到最后,便迎来了我最喜欢的竞猜环节。老师问:“有谁知道,在地震前,动物们会有什么反应?”我急忙踊跃回答,一本正经地说:“羊跑狗叫,鸟儿纷纷离巢,虫子到处爬。”老师听后非常满意地点点头,并送了我一个精美的纪念本。
  这次活动让我受益无穷,真是满载而归,既收获了奖品,又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了地震,最主要的是汲取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珍爱生命科学防震
朔城区四中二(9)班 程 诺(本报小记者)
  星期六下午,天空中飘起了鹅毛大雪,但是也没有阻止我去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
  在市防震减灾中心,经验丰富的岳老师给我们讲了好多关于地震的知识,比如,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地震的三要素,如何预防地震,以及地震发生时应该怎样做等等,我听得特别认真。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师播放的关于5·12汶川大地震,顷刻间数不清的房屋倒塌,山体滑坡,大地咆哮。那一刻,我害怕极了,原来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是那么得渺小和无助。看到震后的人们我意识到生命是如此脆弱,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回家的路上,我告诉了妈妈许多地震知识,地震来时不要慌张,要快速跑到空地上,如果来不及要双手抱头蹲在桌角下面。妈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开心极了。
  参加科普地震活动有感
市四小二(4)班 李紫祎(本报小记者)
  今天,我参加了《朔州日报》“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的主题是“科普地震、保护生命”。下午3点,我们小记者穿着红马甲,拿上笔记本,带着好奇心,急切地来到了市防震减灾中心。
  在会议室,震害防御科岳俊岩阿姨为我们做了防震减灾有关知识的讲解。让我们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地震的强大威力和巨大的破坏作用。这些都是我们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在互动环节,大家踊跃发言,积极抢答,同学们有的问地震的自救知识,有的问如何躲避灾害,有的问如何逃生。大家边听边记边问,气氛十分热烈。
  通过今天的活动,让我对防震减灾有了全新的认识。今后我要好好读书,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掌握自救互助知识,学以致用,做一个守护生命、爱惜生命、互帮互助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来了解地震吧
朔城区四中四(16)班刘进昱(本报小记者)
  2023年2月18日,今年的第一场《朔州日报》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来到市防震减灾中心。2月6日的土耳其地震,震惊世界,当天竟然发生413次地震,相当于130颗原子弹。
  地震和火山、海啸、台风、洪水、暴雨、干旱等都是自然灾害。通过老师的科普我了解到了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震的原理是:地球内部的能量释放出来,导致地壳的变动。老师还讲了很多的地震类型,构造地震是模块碰撞,火山地震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而且还有水库地震、矿山地震等。我还了解了横波和纵波,如果感受到上下跳动是近震,则上下波动显示纵波;如果来回晃动是远震,则水平晃动是横波。
  通过讲解,地球上每年平均有500万次地震,但只有5万次可以感觉到。6级以上的有100次左右,7级以上的每年平均一二十次,而8级会有一两次。5.5级的地震相当于两千吨炸药,等于一颗原子弹。6级以上地震相当于120000吨NTT(炸药)等于6颗原子弹。听得我打了一个寒颤。
  人在自然灾害面前如此渺小,我们的生命如此脆弱。我们就要了解它、面对它,甚至战胜它。它也是有迹可循的,生活中也会有一些前兆:像井水会突然上升或下降,变色变味混浊冒泡等不正常现象;动物异常如骡马不进圈、猪跳圈、鹅不下水等等。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有黄金12秒,跑是来不及的,我们要找一个安全的地方,保护好自己。如果在室内,尽量躲在承重墙墙角,用手护头或用抱枕护住头。也可以躲到坚固的桌子、床下面。在室外要远离建筑物,到空旷的地方,做到遇事不慌张不害怕。
  总之,我们不仅要珍惜生命、避免灾害,还要好好学习,未来把地震测得更精准,争取能像人工降雨一样能操纵它,为人类排忧解难。
  关于“地震”
朝阳小学二(2)班 穆睿琪(本报小记者)
  今天上午,我去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
  在防震减灾中心,我们首先进入会议室,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山西省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郭主任为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地震的知识,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年地震有多少次吗?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是500万次,我想你们听到这个数一定非常震惊吧,我也很震惊,真的是太可怕了。”
  当我们遇到地震时应该怎么办?首先需要冷静,不要惊慌,不可以坐电梯下楼,要有序地走安全通道,不要拥挤。如果实在下不去,我们应该躲到墙角或者桌椅底下,保护好自己。老师告诉我们,逃离的黄金时刻只有12秒,黄金救援时间是72小时。在一次地震中,有一个小女孩被埋在了土里,她身边有半瓶矿泉水,手机仅剩半格电,但她坚持了88小时,最终获救。
  时间过得真快。最后,我再给大家提一个小问题。你们知道中国最容易地震的地方有哪些?快去查一查吧!
  地震知识要牢记
市二小四(1)班苗政霞(本报小记者)
  2月18日,我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的“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地震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地震发生后的逃生技巧。
  经常听人用“稳如泰山”形容一个人在紧急情况下的从容态度,但今天我才知道,泰山也在地壳的变动下发生了改变。听老师说,泰山已经在原来的基础上移动了500米,可见地震的威力有多么大。老师说,全球每年要发生500万次地震,5万次地震人们能够感受得到,这令我咋舌。
  地震发生时会形成两个波,上下震动的是纵波,左右摇晃的是横波。如果地震发生的时候,人们感受到头晕眼花,站不稳就是远震,大家就不用惊慌失措四处逃跑,只需找到安全的地方躲避就行。如果感觉到上下跳动马上又来回晃动的就是近震,那就比较危险。
  经过了解,地震发生前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宏观异常和微观异常。宏观异常是地下流体异常,比如狗狂吠、鸡上树、马和猪不进圈、蛇出洞、青蛙上路,水井水位上升或下降、变色、升温、冒泡等都属于宏观异常。老师说,只要有这些现象,就要通知防震减灾中心的专业人员来检测是否是地震发生的前兆。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我们无法控制它,但我们可以学习一些避险知识来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地震发生时,大家正好在室内,就要迅速按照“蹲下、藏身、抓牢”六字诀避险;如果是在室外,就赶紧离开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最好是应急避难场所;如果正在开车,就赶紧停车、下车,抱头躲藏在车身的侧面……
  以上这些就是我在这次“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熟知,并掌握正确的逃生技巧。我们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学习它,我们不仅会多一些生活常识,也会让我们多一项生存技能。
  走进防震减灾中心
朔城区四中二(8)班 温进圆(本报小记者)
  这周六,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来到市防震减灾中心,学习了解防震减灾知识。原来这里不仅可以检测出地震时发生的位置、时间,还可以及时地制定救援方案。
  活动开始了,老师把我们带到了会议室,随后郭主任给我们讲解了突发性地震的自救知识。发生地震时,要沉着冷静,不贪财,不要东奔西走,要躲在坚硬的桌下或床下,还有承重墙的墙角。如果在外面要远离高楼、电线杆等危险物,在空地上趴下或躺下,最好双手护头。通过视频了解到了中国7至8级地震有唐山地震、汶川地震。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地震震惊全球,中国第一时间去支援,土耳其人民感动不已,纷纷落泪,为我们“中国速度”感到自豪骄傲。
  在知识抢答环节,我勇敢地回答问题,获得了礼物——一个笔记本。最后,老师给我们播放了许多地震的宣传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地震是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我要把这些防震减灾知识告诉同学和朋友,让他们了解科普地震、保护生命。
  了解地震保护生命
朔城区四中四(10)班 施鑫龙(本报小记者)
  星期六下午,我跟随着《朔州日报》小记者工作站的老师们一起来到市防震减灾中心,了解掌握关于地震的科学知识。
  我们了解到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又称为地动。共有九种震级,震级每相差1.0级,能量相差大约32倍。烈度是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每次地震,离震中越近,破坏性越大,烈度就越高。
  我们都要重视这个问题,都应该制定家庭应急计划、防震避震、煤矿避震、自救互救。
  我们要了解地震前兆,抗震设防篇,了解怎样建房才有利于抗御地震,如何进行地基处理和已建农居如何加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地震又有了更深入地了解,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
  科普地震保护生命
朔城区四小六(四)班 田津豪(本报小记者)
  今天是星期六,我早上破天荒地起了个大早,本以为今天上完围棋课就会在家里无聊待着,没成想妈妈给我报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这可把我乐坏了。上完围棋课,就整装待发出发了,坐上了车一路上我都在想,今天在市防震减灾中心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终于到了目的地,此时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白茫茫一片,进入了会议室,每个人的桌子前放着一本小册子,里面讲述的是地震防灾知识。这时,震害防预科科长岳俊岩给我们放了几个片段都是关于地震的,看得我们惊心动魄,之后通过讲解,我了解到5月12日是防震减灾日,汶川大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发生的。地震时要躲到桌子底下,抓牢桌腿,还要躲到离水近的地方等。
  这次活动我学到了很多防震减灾知识,最后我想对同学们说:“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的地球,防患于未然,提高应对突发情况的意识,即使面对地震,也要临危不惧。”
  地震科普携手同行
市实验小学四(3)班 燕梓菁(本报小记者)
  2月18日,我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携手市防震减灾中心,组织开展的“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
  这天一早,我就催促爸爸送我去市防震减灾中心,所以我是第一个到达活动地点的。活动地点并不大,但满院子的科普展板让我不禁期待今天的活动。在这里,我们认识了地震监测预警中心、山西省防震减灾科学传播师郭主任,她给我们做了地震相关知识的详细讲解,让我们对地震有了更深的了解。
  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地震横波和纵波的区别以及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的概念,还学习了地震的原理、分级、监测、防震减灾、应急救援等知识。郭主任讲到:“全球每年约有500万次地震,但只有1%是人类能感觉到的,虽然仅仅是1%,但它依然会给我们人类造成巨大的灾难和损失。”比如发生在2023年2月6日的土耳其7.8级地震,2008年的汶川8.0级地震,都造成了惨重的结果。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我一边认真地听郭主任讲解,一边奋笔疾书记下这些灾难时刻。与此同时,我的心在默默流泪。所以学会自救和互救、避震等知识尤为重要。
  活动结束了,但我的心还是紧绷的,久久不能平静,我接受了地震知识的洗礼,请大家记住这些地震小知识:找空地、避危险,承重墙、要认清,先救近、后救远,先救“生”、后救人。了解了大自然的威力,我在心里暗暗想着:需要我们探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作为祖国的花朵,应该迎着朝阳努力学习、快速成长。
  认识地震防震避险
市四小五(9)班 杨莉泽(本报小记者)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自然灾害。近期,土耳其强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为了认识地震、防震避险,今天,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们来到了市防震减灾中心进行探秘,了解地震相关知识。
  走进市防震减灾中心,郭老师带领我们参观走廊的地形图和交通图,一边走一边给我们详细介绍地震是如何产生的,地震的前兆,各种动物在地震来临时的表现。例如,牛羊骡马不进圈、猪乱拱、狗乱咬、鸭不下水、鸡上树、兔子竖耳蹦又跳、冬天雪地蛇出洞等反常现象。并告诉我们地震时怎么办,如在家里,应藏在桌子下面,卫生间墙角,承重墙下面;如在外面,应到开阔的地方,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我们一边侧耳倾听郭老师的讲解,一边用心“消化”着这些知识,受益匪浅。
  在这里的两小时里,我收获了许多,同时,我非常庆幸出生在朔州这座美丽、安全的城市。
  防震减灾科学预防
朔城区四中四(16)班张朝宗(本报小记者)
  上个星期六,《朔州日报》小记者站走进市防震减灾中心,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跟着老师们来到了防震减灾中心,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地震监测预警中心科学传播师郭老师。首先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本《防震减灾避险知识手册》,之后又滔滔不绝地讲了好多地震知识,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手册的帮助,我了解到了地震的原理、震级、烈度、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震中区、极震区。以及家庭应急包,防震避震和震后自救互救要点等。听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在土耳其发生的地震,真是一场大灾难。在灾难面前人类是多么弱小,我们只能通过学习地震知识来保护自己。
  最后,我们进行了知识抢答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答,热闹非凡。通过这次活动,我了解了有关地震更多的知识,收获多多。
  学会应急防患未然
市实验小学四(10)班 张震(本报小记者)
  快步走在历史的长河里,满满都是泪痕。
  跟随《朔州日报》小记者们,我来到市防震减灾中心,徘徊在大厅里,无意间发现了一个标志——5·12防灾减灾日徽标。据老师讲,这是为了纪念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所设立的,一段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一份永远铭记并应积极预防的警醒。这个标志印在我的心里,也让我的内心泛起层层波澜。
  在会议室里,震害防御科岳主任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地震的相关知识,让我们受益匪浅。当讲到每次大地震都会死伤好多人的时候,我想到那林立的高楼瞬间坍塌在大地上,到处散发着烟尘的呛味,到处可见的废墟……我的心都碎了。
  我们缅怀生命的逝去,也铭记危急时刻的生死救援、灾难面前的守望相助,更应增强防震减灾意识,及早学习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时的避险和应急知识,正确掌握避震、自救互救的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
  了解地震
开发区实验小学三(4)班赵睿(本报小记者)
  由于新冠疫情的原因,我参加的《朔州日报》小记者活动停了好几个月,没有活动的日子我特别不开心。这周终于恢复正常啦,第一期的活动就是我感兴趣的“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
  冒着纷飞的春雪,爸爸和姐姐把我送到市防震减灾中心,我和好多志同道合的“红马甲”一起听震害防御科的岳老师给我们介绍地震的知识。“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地震总共分1-9级,如果你的家乡经常发生地震,那一定要准备好地震应急包……”。
  通过这些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我知道了遇到地震突发的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懂得自救并和爸爸妈妈一起小手拉大手,保护好我们宝贵的生命。
  给生命多加一把安全锁
赵珮言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同时也是脆弱的,当一些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发生时,显得那么渺小。假如提前掌握了一些生存技能,就会成为我们的“保命符”。近日,土耳其地震的发生,再次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地震威力之巨,破坏之大,令世人惊叹和惋惜。为了让小记者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增强地震逃生技能,2月18日,《朔州日报》小记者站联合市防震减灾中心举办了“科普地震、保护生命”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期间,小记者们在专业老师细致入微的讲解下,了解了什么是地震、地震的危害、地震前会出现哪些异常现象、地震来了该怎么办等防震减灾知识。也通过老师形象的讲解,学会了很多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极震区、横波、纵波、面波等。当孩子们知道5.5级地震释放的破坏能量就相当于20000颗原子弹,而地震每差一级,通过地震波释放的能量就差约33倍,孩子禁不住发出了一阵唏嘘。特别是看到短片中真实记录地震发生瞬间的房屋倒塌、桥梁断裂、道路断面、山体滑坡等,孩子们被震撼了,专注听讲之余也暗暗下定决心将这些保命的知识铭记于心,同时分享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是的,当灾难发生时,如果每个人都能熟知正确的逃生、自救、互救知识,就会让生命多了许多安全保障。如果能通过地震发生时的头晕恶心判定这是远震,就根本不用逃跑,也就不会出现因慌不择路做出错误举动,比如跳楼、踩踏等;如果知道室内避震的六字诀“伏地、抓牢、遮护”,就能找到合适的藏身之所;如果知道地震发生时藏身要远离火源近水源,就不会因为煤气泄漏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如果懂得被掩埋后护口鼻、保存体力,就会为等待救助争取到了时间;如果平时就注意杂物清理,保持紧急避险通道畅通的话,地震发生时就能快速撤离……
  地震等自然灾害不可避免,但逃生技能可以掌握,“一人有难,众人相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可以照亮全世界。土耳其地震发生之后,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做出的快速反应和救援举动,不仅温暖了土耳其人民,也在孩子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国精神”“中国爱心”都让孩子们深受感动,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为自己是“中国力量”的一部分而自豪。通过一上午的学习和洗礼,孩子们定会学好知识、练好本领,为创造更多“中国奇迹”增砖添瓦,为推动繁荣昌盛的“中国速度”策马扬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