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急救知识 做救护能手
文章字数:5313
为了让小记者们在成长中学会各项自救互救的本领,减少伤害,提高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3月11日,《朔州日报》小记者站联合市红十字会开展“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记者们了解了红十字会的功能、性质以及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对红十字会的叔叔阿姨们肃然起敬。活动中,小记者们轮流体验了紧急电话的拨打、现场模拟等,掌握了报警的关键。接着小记者们观看了溺水、地震以及踩踏的短片,一个个惊险的案例让小记者们对于紧急事件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学到了自我保护的知识和面对这类事件的正确处理方式。体验环节,小记者们通过VR视角,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地震和溺水带来的冲击和窒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中完成了自救。心脏复苏环节,小记者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判断意识、检查呼吸、摆正体位……掌握了正确步骤,完成了现场模拟。通过此次活动,希望小记者们学以致用,为自己买一份“急救保险”,同时也能帮助他人、造福社会。
学急救知识活动小记
朝阳小学一(1)班 陈博浩(本报小记者)
3月11日,我第一次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心情非常激动,这次要学习的是急救知识。
我们穿着小记者红马甲,戴着红帽子,背着小书包,穿过走廊,走进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进去后,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打报警电话的时候要说的内容,其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等。老师讲完后,我也学着打了110电话,让我感受到了拨打电话时求救的迫切心情,也记住了关键时刻应该拨打的电话号码:110是匪警、119是火警、120是急救电话。
接下来,我们去学习观摩心肺复苏。首先老师给我们做示范,抢救人的时候先把一只手放到胸口中间,五指张开,然后把另一只手叠加在手掌上方,手臂挺直,用力按压,成年人按压5厘米、未成年人按压4厘米、幼童按压3厘米,注意幼童不可以全手掌按压,只能用中指和无名指按压。然后检查口腔有没有异物,抬起下巴吹气,按30下胸口吹两次气,吹气时,吹一次缓一秒再吹。黄金抢救时间是五至六分钟,我们一定要抓紧这个救命的时间。
最后,我们带上3D眼镜体验了模拟地震,知道了发生地震后不要惊慌,桌子下、墙角可以避免砸伤。我还知道了救生绳的正确系法等等。
这次活动,让我学到了急救知识,体验了真正地震来临的可怕,以后用自己学到的急救知识去帮助他人。
学急救知识为生命护航
朔城区四中二(9)班程诺(本报小记者)
今天,作为《朔州日报》小记者的我们参加了“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让我印象深刻。
在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老师告诉我们遇到危险的时候应该怎么做。还让我们学会拨打电话,我明白了119、120、110都应该在哪种情况下拨打。老师让我先来,我既紧张又害怕。
然后,我还给模型假人做了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听课的时候我非常认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还体验了VR,一个可以现场感受地震来临的高科技产品。当时戴着厚厚的眼镜,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至今难忘,摘掉眼镜时,走路都摇摇晃晃的。最后,我们小记者和老师一起拍了大合照,今天是我最难忘、最快乐的一天。
争做急救小能手
开发区实验小学三(1)班高渌阳(本报小记者)
生命是最可贵的东西,它于我们而言,只有一次。所以,保护好生命就显得尤为重要。
3月11日,我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的“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自救、互救、急救的知识。
生活中,当看到有人溺水,我们坚决不能和别人手拉手下水施救,要紧急呼叫大人。同时,还要看周围有没有救生圈等物体,有可能的话,尽量找到救生员。
地震发生后,我们要躲到可以遮护头部的物体下面,比如,桌子、椅子等。要是震动强度很大,就一定要躲在承重墙下面,同时,用书包、书本等遮住头部。
为了防止踩踏事件的发生,我们要谨遵校训校规,走楼梯的时候,要靠右行,不要追逐打闹。感觉拥挤的时候,要双手交叉,放到胸前,弯腰直行。下楼做操时,不要在楼梯上系鞋带,不要捡东西。
以上是我参加这次活动时学到的急救知识,分享给大家,愿我的分享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印象深刻的实践活动
市六小二(3)班 贾抒颖(本报小记者)
今天,《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的老师们带领我们来到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开展“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
首先,老师给我们讲了红十字会的功能、性质,以及在紧急救援救助方面发挥出的积极作用。随后观看了地震、溺水以及踩踏的视频小短片,这些内容触目惊心,让我印象深刻。随后,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实战演练,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条绳子,教我们假如在火灾发生时,如何在身上打结并从高楼安全地爬下去。紧接着又体验了VR虚拟实境,我看到了有个人溺水,我马上拿到了游泳圈把他救上来,做了心肺复苏,最终抢救成功。这个体验非常有意思,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我们体验了如果遇到紧急危险情况时,如何拨打求救电话,以及如何有效地与接线员沟通。
这次的活动令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我一定要把这些知识牢记在心中,关键时刻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朝阳小学一(6)班 彭伊诺(本报小记者)
3月11日下午,我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举办的“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特别激动,也特别新奇。
吃过午饭,我就催促妈妈赶紧出发,天气虽然有点冷,但我的心里暖洋洋的。进入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后,我感觉自己的眼睛都不够用了,墙面上的挂图、标语特别显眼,好几台电视里面播放着不同的急救动画,每个区域都是特殊的课堂。
活动中,我学了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正确拨打报警电话,体验了施救溺水人员的全过程。我今天太开心了,因为学到了很多自救、互救、急救的知识,感觉自己长了很多本领。
探访生命安全体验教室
市四小二(4)班 李紫祎(本报小记者)
今天,我们《朔州日报》小记者来到了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参加“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习急救知识,提高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
第一个环节是遇到各种紧急情况应该如何处理。比如,遇到火灾拨打119火警电话,遇到抢劫拨打110报警电话,遇到有人需要急救拨打120急救电话等。
第二个环节是学习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就是对准需要急救人的嘴巴,然后有节奏地给他吹气。心肺复苏就是用一只手握住拳头,包住另一只手,先找到心脏的位置,再向右靠一点,手臂要保持一条直线,然后向下按压,我要多练习,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帮助他人。
第三个环节是戴上VR眼镜模仿救援溺水者,我在看别人的时候觉得很简单,但我自己戴上眼镜的时候就觉得没那么简单了,我在镜头里一看,首先看到了一个小朋友掉进了泳池里,他在水里扑腾。我先去拿救生圈,放到水里,那个小朋友抓住救生圈以后,我把他救上岸。老师说人在水中的时候千万不能用手拽,因为人在水中的体重是平时体重的20倍。我把那个小朋友救上岸以后,帮他做了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最后,我们学习了逃生时候绳结的打法,我拿着绳子学习了很久,终于打出了一个“8”字绳结。
通过一下午的学习和实践,我对急救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对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我要把我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当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及时救助别人,做一个有爱心、有技能、对社会有用的人。
急救知识记心间
朝阳小学一(六)班李哲(本报小记者)
今天下午,妈妈带我去参加《朔州日报》小记者“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我特别兴奋。
来到活动地点:朔城区七中,我很远就看到了好多穿着红马甲的小记者,大家和我一样都戴着标有《朔州日报》小记者名称的红色帽子,每个人看起来都很高兴。老师让所有小记者排成四列组成一支整齐的队伍,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跟随老师走进校园内。我们看到一个很大的停车场,在停车场的边儿上有一个外观像车库的小房子。我们都很好奇这个小房子里有什么,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今天要参观的地方,它的名字叫“朔州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
老师让我们排成两列进入教室,它的里面有四个厅,分别是紧急电话厅、人工救援厅、测试厅和游戏厅。由于人数太多,我们分成了三个小组分别前往不同的厅内参观体验。我们先去的是游戏厅,由老师操作,我们说答案,特别有意思。然后是测试厅,老师让我们排队一个一个体验,我是第十八个。我还去了紧急电话厅,拨打了110,学了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和警察沟通。最后,我去的是人工救援厅,老师教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从这次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急救知识,期待下一次的小记者社会实践活动。
做救护小能手
朔城区四中二(3)班王子睿(本报小记者)
3月11日上午,我参加了《朔州日报》小记者站组织的“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
进入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色橄榄枝围绕着红色十字,特别庄重,每当人们遇到天灾人祸红十字会就会及时出现,给人们带来希望和安全。红十字象征着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在老师的引导和安排下,我们首先观看了地震、溺水、踩踏等短片,一个个惊险的视频让我印象深刻,同时我也学会了很多自我保护的急救知识。接着我们模拟了遇到危险时的电话救援,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还学会了心肺复苏。
这次活动对我来说很有意义,让我学会了很多自救和急救的知识,懂得急救的黄金时间还有生命的可贵。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学以致用,热情地帮助别人、造福社会。
学习急救有收获
朔城区四中二(8)班温进圆(本报小记者)
看视频时见到有的人晕倒,路上的军人、医生、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就给病人进行胸部按压,在救护车到来时给予抢救。他们就像天使一样,好伟大。《朔州日报》小记者的老师在周六给我们安排了这样一场活动,学习急救知识。地点在朔城区七中。
跟随老师的步伐进入七中,拐弯处有一间市红十字会生命安全体验教室。红十字会的老师给我讲解了他们的工作。我们观看了宣传片,溺水、地震、火灾、踩踏事件等,看得我瑟瑟发抖。
我们分组体验了心肺复苏。首先呼唤病人是否有意识、有呼吸。在没有的情况下立即拨打120求救。接着让病人仰卧平躺,我们的双手重叠,手指交叉扣在一起,上身用力,双臂垂直。在胸脯中间红心进行按压,深度五六厘米,一分钟100次左右。最后一手托起颈部,一手按住额头,进行人工吹气。重复操作,等待救护车。
最有趣的是我戴上VR眼镜,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威力。在眩晕和震感中,我在教室拿起沉重的书包顶在头顶、蹲在墙角,等待救援。
这次活动让我们学会了急救知识,在以后的生活中,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攥在手心里的安全保险
赵珮言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即便这样的祸福不一定会百分之百地落在我们身上或者亲人身上,但它仍然具有一定的概率,那就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可不防。为了让孩子们学会各项急救、自救、互救的本领,把安全保险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3月11日,《朔州日报》小记者站联合市红十字会共同开展了“学急救知识·做救护能手”社会实践活动,近100名小记者参加了活动,效果突出、反响良好。
社会进步到今天,人类仍然无法避免自然灾害和某些疾病,也会面临一些诸如溺水、踩踏、气道异物梗阻、交通事故等紧急事件。当这样的紧急事件发生时,现场如果有人懂得如何急救,并能与时间赛跑,在4—6分钟内正确施救,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书到用时方恨少,技不压身才艺多”。当孩子们知道掌握今天的技能未来有可能成为救自己、救家人、救更多的生命利器时,就投入到了体验当中。在模拟拨打急救电话时,孩子们根据发生的事件快速判定报警类型,并迅速拨打报警电话——110、119、120、122。同时,清晰地表达出某个具体的地方发生了什么紧急事情,现场状况如何,有无伤亡等等,最后还要明确描述自己的特征,站在显眼的地方为出警人员充当“导航员”,以便快速进行救援。看到报警成功,消防官兵、警察叔叔和医护人员火速行动、快速出警时,孩子们可高兴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仿佛这枚军功章里有他们的汗水一样自豪。
心肺复苏这项技能对于孩子们来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孩子们好奇地围坐在“教具人”四周,认真地聆听红十字会的叔叔阿姨讲解操作步骤和急救要领,时不时地提出各种问题。比如,叔叔阿姨讲到按压的幅度大概是5厘米左右时,孩子们就问:“如何判定这个深度呢?”“成人和孩子都要达到5厘米吗?”“判断被救人员有无呼吸为什么不用手指而要用脸贴着他的脸去感觉呢”……诸如此类问题,既让人忍俊不禁,又让人为他们爱钻研的精神点赞。结束讲解之后,孩子们纷纷在这个供他们练手的“叔叔”身上“大显身手”,操作得有模有样。经过操练,孩子们大致掌握了心肺复苏的要领,并把它铭记在心中。因为叔叔阿姨反复强调,这样的操作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对无意识的患者使用,坚决不能在正常人身上练习。
最让孩子们兴奋的是体验地震逃生和救助溺水人员这个环节。孩子们佩戴VR眼镜,在虚拟世界里感受地震来临时人体的反应、房屋的震动以及如何寻找逃生的路线等,体验结束后仿佛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更会珍惜现在的生活,也会珍视这样的学习机会。
生命是唯一的财富,只有活着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那么,学习自救、互救、急救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