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塔前祭英灵
文章字数:2699
我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每年清明节前夕,学校都要组织一次声势浩大的祭奠革命烈士活动,地点就在城里的烈士塔。
烈士塔,其实是朔县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叫法,它的全名叫塞北烈士纪念祠,后来又叫塞北革命烈士纪念园。地址就在文庙。
一
朔县的文庙,坐落在城西北,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正统十年(1445年)毁弃。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嘉靖、万历年间亦有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康熙十一年(1672年)相继重修。康熙五十九年(1658年)重建。其正殿就是大成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五铺作。大殿两侧各有耳房三间。远远望去,稳健庄重,宏伟壮阔,气象非凡。1949年以前,一直是朔县人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庙宇。
1946年6月16日,由晋绥军区副司令员周士第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北野战军向国民党阎锡山部队发起“晋北战役”第一仗,一举解放了朔县城。从此,朔县回到人民手中,获得新生。
1949年3月,原中共雁北地委、雁北专署为了缅怀革命先烈,经呈报晋绥分局批准,在朔县文庙原址改建塞北烈士陵园。园内陈列、铭记着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原西雁北左云、右玉、怀仁、山阴、朔县、平鲁六个县及绥蒙军区为国捐躯的5163名烈士英名以及部分烈士的照片和遗物。
文庙占地面积将近10亩,主要建筑由大成殿、状元桥、泮池、杏坛等组成。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朔县解放仅仅三年时间,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如果要新建一座规模如此宏大的烈士陵园,显然是没有这个财力的,于是经过上级批准,在文庙的基础上改建。这样一来也就省时、省力、省钱了,主要把大成殿改造成烈士英名及部分遗物陈列厅就像个样子了。另外在状元桥的正南兴建了“塞北人民英雄纪念塔”。从此,朔县人就把文庙叫成了“烈士塔”。
二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临前,歌曲《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就会萦绕在我的耳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朔县城里有三所小学,分别是:南街小学(第一小学)、北街小学(第二小学)和牛市街小学(第三小学)。我上小学的学校即是北街小学。记得第一次去烈士塔过清明节是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下午放学前,班主任戴老师说:“明儿上午咱们全校师生要到烈士塔去祭奠英雄烈士,大家要多穿点衣裳,小心感冒哩,烈士塔可冷哩。”
第二天早上,天气虽说有点清冷,但红彤彤的太阳照射在学校的广场上,我们的心里倒也暖洋洋的。北街小学就在烈士塔的前方,直线距离不过100米。这一天,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向北行,到了北大街和操场街的十字路口时左拐即是云路巷,这是一条东西方向的街道,不到200米。我们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续向西走,很快就进了烈士陵园的大门,巍然的烈士塔就矗立在了我们的脚下。
其时,其他学校的学生队伍已经早我们来到了这里,状元桥上、陈列厅前的月台上、南北通道上,黑压压地站满了前来祭奠的师生们。果然如戴老师说的那样,这里似乎比学校冷一点,其实也未必。主要是这里的气氛比较凝重,每个人都不敢大声说话,静静地等待着去陈列厅祭祀烈士的英灵。
等待简短的祭祀仪式后,我们就以学校、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序地来到陈列厅,也就是以前的大成殿。殿里的四周陈列着烈士的遗物和英名,正面墙上和东西墙上悬挂着一条条的挽幛和标语。陈列厅极是干净,上空弥漫着一股说不出来的味道,让我们这些低年级学生的心里产生了一种害怕的感觉。长大后才知道,这是一种由于缺乏充足通风而产生的一种轻微的霉潮气味。由于这一天来祭祀的学生多,在陈列厅的时间是很短暂的,匆匆一过而已。对头一次来这里祭祀的二年级学生来说,留下的印象也是极其有限的。
从此以后,直到初中毕业,我们学校每年清明节前都要组织学生前往烈士塔祭奠先烈英灵的。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我对烈士塔的有关情况才有了比较粗略的了解。简单地说,它是山西北部地区建园最早、规模最大、陈列烈士最广、陈列烈士英名最多的一座纪念陵园,也是目前为止朔州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城里的烈士塔因存在建筑陈旧老化、陈展内容少、占地狭小、安全等诸多问题,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祭奠者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中共朔城区委、朔城区人民政府于2005年决定整体搬迁烈士塔。
新的塞北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朔城区西关万亩金沙森林公园,占地108亩,总投资4500万元。2006年4月奠基动工,2009年10月主体工程全部完成。陵园坐北朝南,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依次是大门、碑前广场、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馆前广场、塞北革命纪念馆,东西两侧是烈士公墓。
2010年国庆节前,我曾经和朋友来过新落成的陵园,感觉是:工程宏伟凝重,震撼心灵。朋友感叹说,朔城区政府办了一件漂亮事,烈士塔的搬迁,既恢复了朔州文庙的原貌,又改变了烈士陵园的面貌。是的,这是一项一举两得、名垂千秋的大工程、好工程。
2021年1月下旬的一个上午,天气极其寒冷,太阳却是红彤彤的,我奉命前来这里采访,馆长王彪同志热情地当起了解说员,里里外外向我介绍了一通。说起王彪,也许知道他的人并不是很多,可他却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在长达25年的岁月里,他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塞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先后撰写、编著出版《疼痛的记忆》等十几部专著,为传承朔州红色革命历史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记得那天临近中午时,王彪站在“塞北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对我说:“这个‘烈士塔’,碑身通高19.46米,是陵园的标志性建筑。”听了他的介绍,我心里想,是比以前的烈士塔高了不少。
“你大概不知道,‘烈士塔’规划设计的相关数字是有寓意的,比如,这个月台的东西宽是38米,寓意朔县县委是1938年成立的;碑身高19.46米、月台四面台阶6个出口17步台阶,寓意1946年6月17日朔县解放;月台高2.06米,寓意纪念碑2006年兴建。”王彪如数家珍地向我说。
原来是这样,这些寓意实在好啊!
从2010年到2020年,塞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先后接待拜谒者和凭吊者80多万人次,举办主题纪念活动600余场,先后有武警朔州支队、朔城区一中等29家单位在此挂牌,成为这些单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8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9月6日公布,塞北革命烈士纪念馆为“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同年10月山西省人民政府为此而立碑。它还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
四
记得王彪和我说过,他也习惯把塞北革命烈士纪念馆叫做烈士塔。我想,作为非书面语言,叫烈士塔有啥不好呢。
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爱国主义教育同样需要从娃娃抓起。让娃娃们从小就知道我们的新中国是由成千上万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来之感天动地。
烈士塔前祭英灵。今年的清明节就要来临了,在祭祖的同时,做家长的人大有必要带着孩子来烈士塔前凭吊凭吊。
图/马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