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应县白马石乡:
“四联”工作法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文章字数:969
  本报讯(记者 武跃林)应县白马石乡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积极探索“四联”工作法,全面拓展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上下“联动”,提高思想认识。该乡党委充分发挥“龙头”作用,认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推动全乡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断深化、行动自觉不断强化。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35次。推行到村工作大学生集体“夜学”等常态化学习模式。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组织各基层党支部利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等平台,统筹学习资源、项目资源,将理论武装和业务学习深度融合,着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和扎实成效。
  村社“联营”,壮大集体经济。创新“党建+主导产业”发展模式,集体出资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打造特色品牌,大力培育黄芪、羊肚菌、优质马铃薯、油菜、生态小杂粮、金莲花、藏红花“七大基地”,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和增收。目前,界河村小盆地油菜产业基地已建成,涉及300户3500亩。投入资金78万元建羊肚菌大棚36个,投入菌种8600余斤,预计最终产量可达1.9万余斤,亩均收入5万元。投入资金70万元建种薯大棚10个,可放营养盘2400个,项目正常运行后,每棚预计可收入5万元-10万元。全乡21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88.35万元,做到了村村有收入,集体有“活钱”。
  环境“联保”,建设“美丽乡村”。创新实施生态农业发展,坚持发展产业与生态环境齐抓共进、互促共赢。今年,跑马梁田园综合体项目扎实推进,预计6月中旬完成三岔水库、柴林咀、九股泉三个野炊营地建设,最大限度发挥白马石“天然氧吧”的优势。继续深化界河村“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绿地与油菜花、栈道与河流、风情墙绘与村落布局串联的原生态体验地。在白马石、庞家套、界河、将台背等村继续实行油菜花集中连片种植项目,预计种植面积5000亩,强化乡村旅游观光功能,在优化环境的同时提高经济收入。
  数字“联享”,创造便捷生活。该乡党委立足山区乡镇的实际,把数字“联享”工作作为加强与外界沟通交流,推动产业发展,完善数字化基层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通过政务、民生、产业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改造,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质效。在村党员、村民代表打开微信群就能参与村内议事,村民在家就能办理民生业务,老百姓不出门就能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游客通过小程序、APP就能规划旅游线路,全乡基层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