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总书记这样言传身教
文章字数:8783
湖北武汉——大雨滂沱,积水没过脚面,卷起裤腿,打着雨伞,向新港工作人员了解物流情况;
青藏高原——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登上火车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更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
山东东营——在黄河入海口码头,凭栏远眺,“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
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指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
在正定,提出“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福建,大力倡导“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在浙江,规定“省级和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分别要有2个月和3个月时间下基层调研,主要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每年撰写1至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查研究报告”;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党的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崎岖山间路,见证赤子心。
1989年7月,炎炎夏日,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酷暑,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步行2个多小时到下党村,访贫问苦、
现场办公。
2012年12月,凛冽寒冬,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
河北阜平县,进村入户看真贫。
一热一冷,映照出共产党人的求真务实、丹心如一;岁月流转,洗练着“中国共产党是什
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精准扶贫战略,就是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回忆道:“年年去、常常去,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不断推进工作,带着感情去抓,带着践行宗旨的承诺去抓,最终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
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
…………
解答中国的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
扛着自行车蹚过滹沱河,在河两岸走村串户访民情,河北正定摘下“高产穷县”帽子,走上发展“半城郊型”经济之路;
走遍闽东9县察实情,有的地方靠一把砍柴刀一路披荆斩棘,在艰难跋涉中感知百姓疾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
任职福州后,有2/3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酝酿,这才有了“3820”战略工程;
一到浙江工作,就紧锣密鼓下基层调研,“八八战略”应运而生,至今引领着浙江“弄潮儿向涛头立”;
在上海,深入走访街道、乡村、企业、学校、“两新”组织等,推进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
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一篇序言中,习近平同志曾写道:“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
坚实的足迹里,浸润着真理的伟力、奋进的力量。
增强问题意识——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一次次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带着问题而来,看得仔细、问得深入。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做到有的放矢。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回京后不久,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独成章。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长江三峡工程坝区,总书记深情地对大家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总书记勉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
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心中方有底气,脚下更有力量。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发展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在考察中,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湖北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总书记卷起裤腿蹚积水,深入基层看实情,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的调查研究课。镜头定格了这一瞬间,迅速在互联网上刷屏。
两天后,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3个多月后,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人们意识到,制定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蓝图,党中央经过了怎样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叮嘱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在秦岭,总书记端详全面复绿的别墅区图片,严肃地说,这就是海市蜃楼、水中月啊;总书记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3次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座谈会,推动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心中的“国之大者”。
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改革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走进村民马科家,听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总书记关心地问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吗?”
让总书记牵挂的,不只是缺水地区群众洗澡这样的民生小事。
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清洁取暖,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对于攸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对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挂念在心,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议事日程,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一点一滴成就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
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深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探寻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好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真正深入基层,确保“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
在河北阜平,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农民工、快递小哥、乡村教师、网店店主等被请进会场。会上,总书记的一席话饱含深情、意味深远——
“大家都处在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最直接,同群众联系最经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感知最真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同群众打成一片,用真心换来真话,用真情赢来交情。
“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之切切。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换条板凳坐坐,多替群众想想。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就是以这样的精神,推动连家船民搬迁上岸。
连家船民依靠打鱼为生、岸上居无寸土,一家老小、子孙几代都生活在“连家船”狭小的船舱里。习近平同志抓这项工作时,给船民在岸上建了房。
后来,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宁德,看看连家船民们过得怎样了。到了连家船民集中的霞浦县盐田乡,结果发现船民们还是待在自己的船舱里。
船民们为什么不上岸?面对这样的疑惑,老船民叹气说道:“岸上的房子是漂亮,但我们搬上去,又在哪儿种菜、去哪儿养猪呢?”
要定居,更要乐业;人在岸上,心也要在岸上。调研后,习近平同志铆准一个一个细节,拿出了可行办法,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船民终于笑着上了岸、安了心、定了居。
——干部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同时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陕西延安,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
金秋时节的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红苹果压弯枝头,乡亲们喜在心头。“这次来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一番话,道明了农业农村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考量,说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坚持实事求是——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
“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时一地的实事求是,不代表其他时间其他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在调查研究中统筹难和易、点和面、沿和革,深刻把握守正和创新、全局和一域、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要看“后院和角落”,不要只看“花瓶和盆景”。
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福州市棚户区连片的苍霞社区,走进一幢低矮的二层木屋。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同志详细询问了一家人的生活情况,待了足足半小时。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棚户区调研吗?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百姓疾苦,加快棚改步伐。”从木板房里出来,习近平同志道出此行的初衷。
这次调研后不久,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曾经的“纸褙福州城”,逐渐蝶变为“有福之州”。
党的十八大后,在一次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地说:“我如果光是看好地方,就难免乐观,感觉指日可待,就会作出错误决策。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因为我们看了心情沉重就遮遮掩掩。”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在北京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来到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贵阳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翻看群众工作来访台账,仔细询问“居民们平时都反映哪些问题比较多?”
“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听实话、察实情、收实效,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如一。
——要以点带面,不要以点概面。
一瓢水,折射出贫困地区饮水安全的紧迫。
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甘肃定西元古堆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
管中窥豹,见微知著。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考察,提出“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经过不懈奋斗,工程全线建成,清水汩汩入了农家、润了民心。
解剖麻雀,找准典型。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全部调研活动集中安排在一个贫困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月内接连调研甘肃和河南,“再忙,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一下”。
不搞走马观花、面面俱到,也绝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要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一场史无前例的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引起广泛关注。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这是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许多网友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多条建议。
时代在发展,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正一步步转化为新时代调查研究的生动实践。
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制度化——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2面02的3年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4年前的3月,一堂面向中青年干部的“开班第一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为中青班“授课”,就强调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此后,总书记在中青班上“授课”,多次强调调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还成为一种工作制度和惯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强化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细化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规定,“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导制定了浙江省委《关于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明确“领导干部要在基层建立联系点”“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联系点2次”,对加强调研作出明确规定。
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工作风格。习近平同志将浙江淳安下姜村作为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联系点,留下了“七到淳安、四到下姜、五次回信”的佳话,与下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河南兰考作为联系点,2014年3月和5月两次来到兰考,出席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参加并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身入又心到,将调查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起草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起各方面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强调。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6月至8月,总书记先后在成都、沈阳、北京主持召开五场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和党章修改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
8月,总书记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全党意志、人民意愿,凝聚于党的二十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党中央决4定月,在2全2党日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必将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
青藏高原——穿峡谷、过隧道、跨大桥,登上火车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更放眼广袤西部边疆铁路网建设;
山东东营——在黄河入海口码头,凭栏远眺,“今天来到这里,黄河上中下游就都走到了,我心里也踏实了。”
…………
顶风雪、踏泥泞、听真话、察真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深入基层调研,一路调研、一路思考、一路指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重视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
在正定,提出“每年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在福建,大力倡导“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下基层”;
在浙江,规定“省级和市县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分别要有2个月和3个月时间下基层调研,主要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每年撰写1至2篇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查研究报告”;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第一条就是“要改进调查研究”;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郑重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一次次不远千里、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次次倾听民声、一次次问计于民,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亲力亲为,为全党重视调研、深入调研、善于调研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党的传家宝——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崎岖山间路,见证赤子心。
1989年7月,炎炎夏日,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酷暑,在荆棘丛生的山路上步行2个多小时到下党村,访贫问苦、
现场办公。
2012年12月,凛冽寒冬,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
河北阜平县,进村入户看真贫。
一热一冷,映照出共产党人的求真务实、丹心如一;岁月流转,洗练着“中国共产党是什
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精准扶贫战略,就是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先后7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总书记回忆道:“年年去、常常去,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不断推进工作,带着感情去抓,带着践行宗旨的承诺去抓,最终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认为调查研究的方法‘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第二是开调查会’。”
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
…………
解答中国的问题,必须深入调查研究,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不断拓展,无不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
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习近平同志身体力行——
扛着自行车蹚过滹沱河,在河两岸走村串户访民情,河北正定摘下“高产穷县”帽子,走上发展“半城郊型”经济之路;
走遍闽东9县察实情,有的地方靠一把砍柴刀一路披荆斩棘,在艰难跋涉中感知百姓疾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
任职福州后,有2/3以上的时间都在基层调查研究、思考酝酿,这才有了“3820”战略工程;
一到浙江工作,就紧锣密鼓下基层调研,“八八战略”应运而生,至今引领着浙江“弄潮儿向涛头立”;
在上海,深入走访街道、乡村、企业、学校、“两新”组织等,推进各项工作开创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深入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制定战略的“先手棋”。
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到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到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深邃思考,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一篇序言中,习近平同志曾写道:“几年下来,我几乎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也跑深了与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感情,并在实践中逐渐跑透了浙江的省情市情县情。”
坚实的足迹里,浸润着真理的伟力、奋进的力量。
增强问题意识——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一次次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是带着问题而来,看得仔细、问得深入。
“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开展调查研究,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向着难处攻,做到有的放矢。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实践遇到的新问题。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回京后不久,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单独成章。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在长江三峡工程坝区,总书记深情地对大家说:“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在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总书记勉励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强调“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
发现问题、直面问题,心中方有底气,脚下更有力量。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改革发展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无日或忘。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广东,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
在考察中,总书记明确提出:“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
港口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湖北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考察。总书记卷起裤腿蹚积水,深入基层看实情,为全党上了一堂生动的调查研究课。镜头定格了这一瞬间,迅速在互联网上刷屏。
两天后,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3个多月后,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人们意识到,制定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宏伟蓝图,党中央经过了怎样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洱海边,习近平总书记留下“立此存照”的约定,叮嘱让“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驻人间;在秦岭,总书记端详全面复绿的别墅区图片,严肃地说,这就是海市蜃楼、水中月啊;总书记先后多次赴长江沿线考察,3次就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召开座谈会,推动沿江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总书记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心中的“国之大者”。
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改革发展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深化调查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民的事没有小事。考察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上。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走进村民马科家,听说安了太阳能热水器,总书记关心地问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吗?”
让总书记牵挂的,不只是缺水地区群众洗澡这样的民生小事。
推进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学生视力、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进清洁取暖,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对于攸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小情,对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挂念在心,一项项列入中央重要议事日程,一次次成为改革的关注点、发力点,一点一滴成就着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同往常一样,我无论多忙,都要抽时间到乡亲们中走一走看一看。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
“我调研了一些地方,看了听了不少情况,很有启发和收获。每到群众家中,常会问一问,还有什么困难,父老乡亲的话我都记在心里。”
…………
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人民群众,深入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深切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探寻啃硬骨头、涉险滩的好办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真正深入基层,确保“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
在河北阜平,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帮助困难乡亲脱贫致富要有针对性,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2020年9月17日,湖南长沙。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就“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问计于民。农民工、快递小哥、乡村教师、网店店主等被请进会场。会上,总书记的一席话饱含深情、意味深远——
“大家都处在改革发展和生产一线,参与经济社会生活最直接,同群众联系最经常,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感知最真切,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更加贴近基层实际、反映群众心声。”
“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特别要多交几个能说心里话的基层朋友”。同群众打成一片,用真心换来真话,用真情赢来交情。
“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言之切切。
——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
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换条板凳坐坐,多替群众想想。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就是以这样的精神,推动连家船民搬迁上岸。
连家船民依靠打鱼为生、岸上居无寸土,一家老小、子孙几代都生活在“连家船”狭小的船舱里。习近平同志抓这项工作时,给船民在岸上建了房。
后来,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宁德,看看连家船民们过得怎样了。到了连家船民集中的霞浦县盐田乡,结果发现船民们还是待在自己的船舱里。
船民们为什么不上岸?面对这样的疑惑,老船民叹气说道:“岸上的房子是漂亮,但我们搬上去,又在哪儿种菜、去哪儿养猪呢?”
要定居,更要乐业;人在岸上,心也要在岸上。调研后,习近平同志铆准一个一个细节,拿出了可行办法,解除了大家的后顾之忧,船民终于笑着上了岸、安了心、定了居。
——干部要相信和依靠群众,同时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来到陕西延安,看看老乡们脱贫后生活怎么样,还有什么困难,乡村振兴怎么搞。
金秋时节的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红苹果压弯枝头,乡亲们喜在心头。“这次来延安,看到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交通条件大为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从陕北的变化就可以看到中国的变化。”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
一番话,道明了农业农村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考量,说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坚持实事求是——
“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我看了以后皱了眉头”。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起看过的一个关于“培养一批‘一县一业’重点基地”的文件。
“一个县是不是光靠一个产业去发展,要去深入调研,不能大笔一挥,拨一笔钱,这个地方就专门发展养鸡、发展蘑菇,那个地方专门搞纺织,那样的话肯定要砸锅。”“靠几业,靠什么业,都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具体情况去定,不能下单子。”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正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找到症结,做到心中有数,不能拍脑袋决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时一地的实事求是,不代表其他时间其他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在调查研究中统筹难和易、点和面、沿和革,深刻把握守正和创新、全局和一域、当前和长远、发展和安全等关系,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
——要看“后院和角落”,不要只看“花瓶和盆景”。
2000年7月2日,烈日当空,一天中最热的时候,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福州市棚户区连片的苍霞社区,走进一幢低矮的二层木屋。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同志详细询问了一家人的生活情况,待了足足半小时。
“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这个时候来棚户区调研吗?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百姓疾苦,加快棚改步伐。”从木板房里出来,习近平同志道出此行的初衷。
这次调研后不久,苍霞棚屋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曾经的“纸褙福州城”,逐渐蝶变为“有福之州”。
党的十八大后,在一次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语气坚定地说:“我如果光是看好地方,就难免乐观,感觉指日可待,就会作出错误决策。不要文过饰非,不要因为我们看了心情沉重就遮遮掩掩。”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在北京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沿着弯曲狭窄的通道走进雨儿胡同的大杂院,听取老街坊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来到大凉山深处的土坯房,同大伙儿围坐在火塘边谋划精准脱贫之策;在贵阳的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翻看群众工作来访台账,仔细询问“居民们平时都反映哪些问题比较多?”
“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特别是要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听实话、察实情、收实效,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如一。
——要以点带面,不要以点概面。
一瓢水,折射出贫困地区饮水安全的紧迫。
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甘肃定西元古堆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马岗家破旧低矮的土坯房,从墙根水缸里舀起一瓢水,尝了尝,苦咸水的滋味让他眉头紧锁。
管中窥豹,见微知著。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引洮供水工程工地考察,提出“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经过不懈奋斗,工程全线建成,清水汩汩入了农家、润了民心。
解剖麻雀,找准典型。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全部调研活动集中安排在一个贫困村,实地了解“两不愁三保障”是不是真落地,还有哪些问题。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月内接连调研甘肃和河南,“再忙,黄河问题还是要安排时间认真研究一下”。
不搞走马观花、面面俱到,也绝不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要与时俱进,不要因循守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一场史无前例的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引起广泛关注。
2020年8月16日至29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上意见征求。这是我国五年规划编制史上,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许多网友踊跃参与,留言100多万条,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000多条建议。
时代在发展,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正一步步转化为新时代调查研究的生动实践。
调查研究要经常化制度化——
“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2面02的3年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带头抓好调查研究”“引导和推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4年前的3月,一堂面向中青年干部的“开班第一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举行,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为中青班“授课”,就强调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此后,总书记在中青班上“授课”,多次强调调查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出台重要方针政策、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前,都要求有关部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材料。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同时还成为一种工作制度和惯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强化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按照党中央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医院、学校、‘两新’组织等基层单位,把脉问诊、解剖麻雀,进行问题梳理、难题排查,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细化党员干部调查研究规定,“领导干部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导制定了浙江省委《关于推进调查研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意见》,明确“领导干部要在基层建立联系点”“省级领导每年至少到联系点2次”,对加强调研作出明确规定。
从我做起、率先垂范,是习近平总书记鲜明的工作风格。习近平同志将浙江淳安下姜村作为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联系点,留下了“七到淳安、四到下姜、五次回信”的佳话,与下姜村结下了不解之缘。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河南兰考作为联系点,2014年3月和5月两次来到兰考,出席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参加并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身入又心到,将调查研究真正落到实处。
——坚持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在起草工作中要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起各方面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强调。
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作出重要指示;
6月至8月,总书记先后在成都、沈阳、北京主持召开五场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和党章修改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
8月,总书记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全党意志、人民意愿,凝聚于党的二十大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各项决策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都注重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都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反复讨论而形成的。”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党中央决4定月,在2全2党日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必将使调研的过程成为加深对党的创新理论领悟的过程,成为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过程,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