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融进去”基层治理“活起来”
文章字数:3521
文武跃林 图高文武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管党治党,重在基础。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我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各项部署和要求,精准定位、主动作为,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一件一件抓落实,一项一项促整改,着力推动全市基层治理能力大提升,城乡面貌大改观。
四级联动做好基层治理这篇大文章
取势者可为人先,谋势者必有所成。作为党执政大厦的稳固地基,基层党组织必须抓实抓好。
市委高位统筹、改革创新,构建四级联动工作格局,层层明确基层党建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推动工作落实。
市县两级成立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办公室,从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精兵强将,充实到办公室内设小组,73个乡镇(街道)专门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形成上下贯通、条块结合工作机制。市级高规格组建6个专项行动督导组,组长全部由市级领导干部担任,副组长抽调政治素质高、具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经历、熟悉党务工作的副处级干部担任,对基层社会治理“谁来抓”“抓不实”等问题进行靶向突破,实现了党建“一子落”,治理“满盘活”。市级督导组围绕细化的48条161项具体任务开展督导,与省督导组协同配合、信息互补、成果共享。市委书记姜四清亲自挂帅,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先后10次主持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听取、研究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16次深入县区开展专题调研,了解乡镇、农村、社区等在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方面的经验做法,以上率下压实县乡村三级书记责任。
市级先后召开11次党建工作例会、6次专题会议,县乡定期召开例会,采取现场观摩学、实地检查促、安排部署推的办法,盘点落实情况,梳理问题短板,加强工作协调,推动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同时选树了一批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先进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事务繁多,市县党委组织部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各项重点任务。组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等8个工作专班,采取项目化推动、全过程闭环管理措施,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等17项重点任务落细落实。
真金白银投放至基层,精兵强将派往基层,政策项目倾斜至基层,做到了有人员管事、有场所议事、有心气干事。各项任务按照任务书、路线图全速推进,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触角延伸到每个社区网格、乡村。
制度创新穿透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得好不好,关键在党的领导,在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
山阴县作为全省党建引领基层网格治理试点县,坚持把“全科网格”作为破解城乡二元治理难题的重要抓手,聚焦解决“城中村”土地、规划、建设、治理等难点,探索新型组织架构,撤销原东、西城管委会,将职能全部划转岱岳镇,形成“村居+网格”共治体系。在县级层面,由县级综治中心牵头,整合综治、公安、信访等资源,一体推进联建、联管、联用,实现了警情与非警情系统区分、妥善处置;在乡镇层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挂牌综治中心、并成立党支部,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实现网格与原基层治理体系的有效衔接、无缝对接。先后投入570余万元,在12个乡镇“全覆盖”搭建涵盖十大功能的“全科智慧网格平台”(党建引领、信息聚合、研判决策、协调督办、实时指挥、应急处置、民生服务、教育培训、监督考核、全域智治),统一配备触摸电子屏、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基层治理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全网共享、全时可用的目标。该县还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有力提炼人文精神价值,打造了“仁义邻里议事厅”“洪涛邻里”等品牌,推行“警务+网格”“网格+调解”“网格+检察”等模式,不断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壮大集体经济让农村经济发展基础更厚实
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农村,难点焦点也在农村。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如果把集体资产比喻成“蛋糕”,改革不仅是要切好“蛋糕”,还要把“蛋糕”做大,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农民持续受益,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夯实乡村善治物质基础的重大政治任务,着力消除低收入村,提升经营性收入占比,努力走出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朔州路径。2022年底,全市1166个行政村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平鲁区白堂乡西易村等6个村被评为全省“十佳村”“先进村”。
全市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若干举措》,推行“六个一批”发展模式,摆脱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困境,努力构建共创共富共享格局。2022年组织全市现场推进会、乡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大会,通过现场观摩、“晾晒评比”,检验发展成效,营造比学赶超、争先进位抓发展氛围。培养选树70个样板村,组织乡村干部进行巡回观摩、现场学习,搭建“示范带动”抓产业的交流平台,帮助农村拓展思路、借鉴经验。大力推行规模化农业托管经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农户全链条托管服务34.4万亩土地,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等要素导入农业生产,有效解决土地“无人种”“种不了”“种不好”的问题。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发挥市县龙头企业在资本、技术、信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引导20家国有企业、155家私营企业与120个村结对,通过产业带动、投资帮建、入股经营等方式,实现“村企共赢”。坚持“抱团”发展,发挥党建联盟组织优势,由实力强、发展强、后劲强的村带动资产少、管理软、产业弱的村共同发展,171个村组成57个发展联合体,科学整合资源,统一规划经营,辐射带动小村弱村穷村稳定增收。依托省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鼓励高校专家、技术人才下乡进村,参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设计、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回引优秀人才返乡就业创业。健全吸引本土人才优惠政策,开通自主创业“绿色通道”,健全完善乡村干部结对联系在外优秀人才制度,全市共回引150多名在外能人创办160多个产业项目。市县两级设立1.68亿元专项扶持资金,市级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按照“村级申报、乡镇初审、县级聘请第三方评审、领导小组审定”确定扶持项目,并按时下拨资金,重点向偏远山区、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村倾斜,助推村集体经济“加速跑”。
“一支队伍管执法”做好行政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
“乡镇执法的实施,有效克服了过去综合执法浮在上面‘看得见的管不住,看不见的管不好’的困境,切实解决了基层综合执法的空白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右玉县新城镇党委书记郝义表示。
我市坚持把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县联动、县域主导,搭建执法架构,精准放权赋能,推动力量下沉,努力打造“一支队伍管执法”朔州样板。
全市69个乡镇(街道)均设立综合行政执法队,由乡镇长、街道办主任兼任执法队长,明确执法队员746名,608人考取执法资格证,每个乡镇执法经费均达到10万元以上,基本建立起权责统一、简约高效的基层综合执法体系。合理划分乡镇(街道)与县(市、区)职能部门职责权限,厘清行业监管与行政执法关系,动态优化调整执法事项清单,深化执法赋权部门和乡镇(街道)“双向考核”评价制度,持续为基层治理放权赋能,目前已累计开展执法2000余次。
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山阴县薛圐圙乡以“三坚持三提升”为突破口,有效改善了长期困扰基层“看得见、管不住”的困境,积极扭转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有效解决了基层管理中存在的“脏、乱、堵”现象以及违法建设等问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坚持实操实训,采取邀请专家老师、“以案代训”“外出跟班”、打造实训基地等方式,不断提升执法能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法制审核、案件移送等13项制度机制,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自由裁量标准等,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将52名“村(社区)两委主干+大学生村官+专(兼)职网格员”纳入综合行政执法辅助人员,担任“执法前哨”,达到发现问题、接到投诉迅速出动,第一时间核查、取证、立案。去年以来,围绕违法占地、安全生产、宗教场所、森林防火等重点执法事项组织开展行政检查共54次,提醒8名当事人及时纠正违法行为,对1起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建设养殖场现象严厉打击,对3例焚烧秸秆污染空气行为进行了处罚,处理违章建筑案件2件,流动摆摊、乱丢垃圾、乱贴广告等不良行为得到有效管控,区域内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持续改善。
全市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后,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营造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一条条扎实的举措,一项项可喜的成就,离不开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党旗招展,筑梦新时代。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路上,朔州正在劈波斩浪取得新的更大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