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运用两问两答法 层递论点出“己见”
高考作文复习指导建议
文章字数:1602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材料作文早已摆脱了单纯阐释材料观点、以“论据”支撑文章结构的樊笼。最近几年的高考,对议论文的考查聚焦于考生对材料观点的看法与态度,并以论证的结构层次为重要评判标准,更是对辩证性思维和反思性的延伸观点“青睐有加”。
  总之,当下的高考作文,已经着力于考查考生抓住问题、分析阐释问题、得出己见和可行性方法的综合能力。
  运用两问两答法破题立意
  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中的“论点”是最考验考生“功夫”的重点所在。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甚至是任务驱动类作文,只要掌握了“两问两答法”,便可轻松破题,准确而个性化地立意。
  “两问”即为“材料的观点是什么”“我对于这个观点的态度是什么”。“两答”则是对“我为何有这样的态度”和“我能够给出的可行性方法”这两个问题的回答。
  以2021年天津卷作文“纪念日”为例,以“两问”破题,会发现材料的观点是:要记住纪念日,它让我们不忘初心奔向前方。而“我对于这个观点的态度”才是沟通破题与立意的重要“桥梁”。如“我们应该记住的是纪念日所纪念的精神内核,这些精神助我们风雨兼程”,或“我们应在铭记于心时步履不停,在念念不忘中砥砺前行”。在这个基础上,以“为什么”“怎么做”两个角度来进一步“自答己问”,无论是分论点结构抑或是层递纵深的“引议联结”结构都可信笔生成。
  再如2022年的“人间烟火”,“两问”后得出材料的观点是人间烟火所代指的家国和泰是最美风景,需要我们珍惜和守护。“两答”后则生成了明确的个人观点,随之进一步以“寻因”(为什么)和“探路”(如何做),完成文章布局,顺利完成考场作文。
  提升档次需“自我设阻”
  当然,这样的审题立意也只是完成了对题目的个性化作答,若想真正展现出对于问题的理解并以完备的论证过程进行深度剖析,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设阻”。
  以“然而”设阻,或推延或纵深,方可论点层递出高见。仍旧以“纪念日”为例,在论证即将进入尾声时,动用“然而”设阻做转化。如:“然而,当我们懂得纪念日真正的意义在于纪念那些永恒的精神并以其引领当下的发展时,是否也要进行一次内心的自我反思?当我们只在某个日子来临时才会感动铭记,在庄严的纪念活动时才能引起精神的火种,这又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陷入浅薄的形式主义?”
  设置阻碍的下一步便是给出方法论,以此完成论点的丰富与深入,如:“是的,我们应该以纪念日为路标,去铭记那种精神,去继承与传续,更应该在日常的每时每刻念念不忘躬身践行,让纪念日的价值体现在奋斗路上的每个瞬间。”这样,便完成了主题的层递与对“问题”的深度观照,且具有时代感与个人态度。
  当然,如果题目中材料较为丰富,则可以在材料内部分层,或互补或递进,搭配成复合型论点,再保留最后一层以“然而”作转,既保证对材料的“回扣”,又有观点的纵深。
  以2020年天津卷“中国面孔”为例,以“材料的观点是什么”发问破题,会发现材料中有三个聚焦性观点,其一为杜甫代表的“家国情怀”,其二是屠呦呦代表的“拼搏奋进”,其三为医务工作者和快递小哥代表的“无私忘我”。如果将“中国面孔”的精神内涵“单摆浮搁”,布局为这三个所谓的分论点,虽不跑题,却毫无洞见,属于典型的“打靶无力”。但如果将这三个观点进行内部联系,则可以搭配出不同的论证思路。如“拼搏奋进”为表,“无私忘我”为里,而“家国情怀”是底色;再如“奋进与无私交融共进,家国情怀方是初心”。以联系见层次递进,再辅以“然而”深挖观点内部,便可实现论点的再次升华。
  “然而,家国情怀为底色,拼搏、无私为表里,就足以形塑‘中国面孔’吗?显然并不足以,环顾这些先贤与楷模,他们的‘中国面孔’都有着一个相同的朝向,逐梦的精神点亮了他们面孔上最闪光的眸。”将逐梦精神融入其中,作为论点的升华,让文章有了源于材料又出乎材料的光泽。当然,以“怎么做”为“然而”的进一步转化,递进为承继、躬行、扬弃等升华性主题,也是非常“实用”的角度。
  据《今晚报》作者: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