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右玉精神内涵的探讨和研究
文章字数:2227
张敏
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林木绿化率不足0.3%,通过70多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7%,创造了“不毛之地”变“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步入新时代,右玉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成为山西省首批退出的国定贫困县之一。如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右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的奋斗史;于右玉发展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右玉精神同样体现着斗争精神。
右玉精神源于敢于斗争的勇气。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民生活极为艰辛。面对“举县搬迁”的建议,右玉人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与艰苦的生存环境相抗争。填不饱肚子也要种树,因为只有种树才能不饿肚子。这是一种坚定信念下与艰苦环境的抗争,与人性追逐安逸享乐的抗争。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经过实地调研,践行群众路线,带头种树,跑出绿色接力的第一棒,迈出了改善生存环境的第一步。此后,历届县委书记们一棒接着一棒,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持续推进右玉生态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县城位于西北部,偏远的地理位置影响了行政效率和辐射力度。1972年,杨爱云书记面对重重阻力,在缺少资金、新址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实现迁城计划,以其强大的执行力为右玉新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如今,右卫镇已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独有的古镇风貌使其成为带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好资源。右玉县也被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树是宝贵的财富,树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风沙肆虐的时候,生态价值成为人们的追求。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成片树木的经济价值为人们所看重。如何取舍成为难题,要树还是要钱,这对于一直处于贫困境况的右玉人是很大的考验。面对砍树换钱的态势,姚焕斗书记忍痛关停压板厂,高厚书记依法严惩盗伐倒卖树木的不法分子,以“雷霆行动”有效遏制乱砍滥伐。他们顶住压力和诱惑,以强大的勇气和果敢的行动为右玉生态建设保驾护航,为右玉人民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右玉精神形成于勇于斗争的实践。在右玉,种树就是种精神。右玉精神是种树种出来的,而又不仅限于种树。领导干部在种树中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群众在种树护树中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右玉领导干部和群众在种树中形成了深厚的鱼水情谊,筑牢了信任的基石,共同凝聚成与恶劣环境相抗争的勇气和磅礴力量。面对石头山,沙化土地,他们爆破整地,千里迢迢运河泥,熟土回填为树苗成活不懈努力。面对缺水难题,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挑水,用小茶缸节约高效用水,利用鱼鳞坑聚水。黄沙洼地处大风口,是一道流动的沙丘,因缺土少水种树很难成活。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马禄元书记带领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面对首战失败而不气馁,统一思想鼓起勇气再战黄沙洼,历时八年三战黄沙洼,最终使其变成绿树岗,固定了沙丘,堵住了大风口。常禄书记任职期间自力更生大办苗圃,既为改良树种提供了条件,又为绿化事业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他还组织成立了右玉林业学校,培养了一批扎根右玉的良将贤才。八年绿色革命,使右玉成为当时山西省人工造林最多的一个县,在1983年,使右玉的“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提前两年完成,受到林业部表彰。右玉干部群众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作风体现了敢于斗争的骨气与底气。
右玉精神蕴含着善于斗争的智慧。右玉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右玉人民因地制宜采用“穿靴”“戴帽”“扎腰带”的方式绿化治理沙丘。针对不同地形,右玉人民选取不同的树种,如“阳坡柠条阴坡松,沿河两岸沙棘林,滩湾沟坝垂杨柳,林中进草草间林”等。针对不同树种,右玉人民的栽种方法也不同,如“松树保土带根成活高,杨树浸泡充分发芽早,沙棘沾浆不能水,柠条打顶成型好”等。这是一代代右玉人民植树造林的智慧结晶。他们于种树实践中摸索出种树规律,不断推进右玉绿化大业高质量发展。右玉是山西省唯一的半农半牧县,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使得林牧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如何平衡林牧矛盾的难题,袁浩基书记与党员干部们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分别采取“退耕还草,林草间作,营造放牧林和围栏放牧”的措施,在各乡镇普遍推广,有效缓解了“栽树”和“羊吃草”的矛盾。过去的右玉,鲜为人知,甚至背负着“生态恶劣,贫穷落后,闭塞保守”的名声,赵向东书记任职期间,多次去北京并反复介绍右玉的生态成果和人文历史,硬是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了国家级赛事的举办权,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中国右玉生态健身旅游节”。面对接待能力不足的难题,全县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团结奋斗、共克难关。生态健身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右玉重塑了形象,为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更让右玉老百姓尝到了生态建设的甜头。
右玉精神为新时代的斗争增动力。步入新时代,右玉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打赢了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过去,右玉人民在种树中求生存,在坚持种树中谋发展;如今在绿水青山中谋求乡村振兴的富强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右玉干部和群众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敢与新困难新挑战硬碰硬,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全方位推动右玉高质量发展,发扬斗争精神,续写新时代右玉精神的新篇章。
(作者系右玉干部学院教师)
新中国成立之初,右玉林木绿化率不足0.3%,通过70多年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林木绿化率提高到57%,创造了“不毛之地”变“塞上绿洲”的生态奇迹。步入新时代,右玉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山”理念,成为山西省首批退出的国定贫困县之一。如今,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县人民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右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的奋斗史;于右玉发展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右玉精神同样体现着斗争精神。
右玉精神源于敢于斗争的勇气。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化,人民生活极为艰辛。面对“举县搬迁”的建议,右玉人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与艰苦的生存环境相抗争。填不饱肚子也要种树,因为只有种树才能不饿肚子。这是一种坚定信念下与艰苦环境的抗争,与人性追逐安逸享乐的抗争。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经过实地调研,践行群众路线,带头种树,跑出绿色接力的第一棒,迈出了改善生存环境的第一步。此后,历届县委书记们一棒接着一棒,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持续推进右玉生态建设,改善人民生活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右玉县城位于西北部,偏远的地理位置影响了行政效率和辐射力度。1972年,杨爱云书记面对重重阻力,在缺少资金、新址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实现迁城计划,以其强大的执行力为右玉新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如今,右卫镇已入选全国第二批特色小镇,独有的古镇风貌使其成为带动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好资源。右玉县也被评为“最佳宜居生态县”。树是宝贵的财富,树兼具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风沙肆虐的时候,生态价值成为人们的追求。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成片树木的经济价值为人们所看重。如何取舍成为难题,要树还是要钱,这对于一直处于贫困境况的右玉人是很大的考验。面对砍树换钱的态势,姚焕斗书记忍痛关停压板厂,高厚书记依法严惩盗伐倒卖树木的不法分子,以“雷霆行动”有效遏制乱砍滥伐。他们顶住压力和诱惑,以强大的勇气和果敢的行动为右玉生态建设保驾护航,为右玉人民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右玉精神形成于勇于斗争的实践。在右玉,种树就是种精神。右玉精神是种树种出来的,而又不仅限于种树。领导干部在种树中树立了正确的政绩观。群众在种树护树中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右玉领导干部和群众在种树中形成了深厚的鱼水情谊,筑牢了信任的基石,共同凝聚成与恶劣环境相抗争的勇气和磅礴力量。面对石头山,沙化土地,他们爆破整地,千里迢迢运河泥,熟土回填为树苗成活不懈努力。面对缺水难题,不辞辛劳千里迢迢挑水,用小茶缸节约高效用水,利用鱼鳞坑聚水。黄沙洼地处大风口,是一道流动的沙丘,因缺土少水种树很难成活。面对难啃的硬骨头,马禄元书记带领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面对首战失败而不气馁,统一思想鼓起勇气再战黄沙洼,历时八年三战黄沙洼,最终使其变成绿树岗,固定了沙丘,堵住了大风口。常禄书记任职期间自力更生大办苗圃,既为改良树种提供了条件,又为绿化事业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他还组织成立了右玉林业学校,培养了一批扎根右玉的良将贤才。八年绿色革命,使右玉成为当时山西省人工造林最多的一个县,在1983年,使右玉的“三北”防护林第一期工程提前两年完成,受到林业部表彰。右玉干部群众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作风体现了敢于斗争的骨气与底气。
右玉精神蕴含着善于斗争的智慧。右玉多为山地丘陵地形,右玉人民因地制宜采用“穿靴”“戴帽”“扎腰带”的方式绿化治理沙丘。针对不同地形,右玉人民选取不同的树种,如“阳坡柠条阴坡松,沿河两岸沙棘林,滩湾沟坝垂杨柳,林中进草草间林”等。针对不同树种,右玉人民的栽种方法也不同,如“松树保土带根成活高,杨树浸泡充分发芽早,沙棘沾浆不能水,柠条打顶成型好”等。这是一代代右玉人民植树造林的智慧结晶。他们于种树实践中摸索出种树规律,不断推进右玉绿化大业高质量发展。右玉是山西省唯一的半农半牧县,大面积的植树造林使得林牧矛盾日益突出,面对如何平衡林牧矛盾的难题,袁浩基书记与党员干部们集思广益,形成共识,分别采取“退耕还草,林草间作,营造放牧林和围栏放牧”的措施,在各乡镇普遍推广,有效缓解了“栽树”和“羊吃草”的矛盾。过去的右玉,鲜为人知,甚至背负着“生态恶劣,贫穷落后,闭塞保守”的名声,赵向东书记任职期间,多次去北京并反复介绍右玉的生态成果和人文历史,硬是通过不懈努力争取到了国家级赛事的举办权,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中国右玉生态健身旅游节”。面对接待能力不足的难题,全县干部群众群策群力、团结奋斗、共克难关。生态健身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右玉重塑了形象,为右玉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奠定了基础,更让右玉老百姓尝到了生态建设的甜头。
右玉精神为新时代的斗争增动力。步入新时代,右玉依托良好的生态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县委、县政府带领下,打赢了生态治理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过去,右玉人民在种树中求生存,在坚持种树中谋发展;如今在绿水青山中谋求乡村振兴的富强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右玉干部和群众有志气,有底气,有骨气,敢与新困难新挑战硬碰硬,居安思危,不断进取,全方位推动右玉高质量发展,发扬斗争精神,续写新时代右玉精神的新篇章。
(作者系右玉干部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