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把尺子量到底
——我市提升基层综合执法建设水平侧记
文章字数:2568
  记者武跃林
  “乡镇执法的实施,有效克服了过去综合执法浮在上面‘看得见的管不住,看不见的管不好’的困境,切实解决了基层综合执法的空白问题,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谈起乡镇执法老百姓如是说。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把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改革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按照市县联动、县域主导,搭建执法架构,精准放权赋能,推动力量下沉,以“四坚持四着力”努力打造“一支队伍管执法”朔州样板。
  坚持抓队伍,着力提升执法能力
  指导69个乡镇(街道)全部组建行政执法队,聚焦“考、训、帮、管”,推动乡镇(街道)执法人员会执法、敢执法、愿执法。对符合条件的705名乡镇(街道)在编人员进行资格预审,县乡两级开展考前培训110多期,培训3000多人次,同步把执法证考取情况作为年度考核重要依据,引导支持608名乡镇(街道)干部通过执法证考试,有效充实基层执法力量。量身订制“学习课堂”,按照每人每年不少于60学时法律知识培训要求,指导县(市、区)制定培训计划,聘请食品药品、自然资源等专业人员,开展执法骨干重点领域轮训8期、参训700余人次。常态化举办线上“行政执法大讲堂”114期,举办线上培训班23期,县乡两级组建微信群35个,开通微信公众号学法模块,打造“掌上课堂”。推行以老传新、以县带乡,筛选出87名老同志传授执法经验,做实“传帮带”工作。围绕依法行政、法律人才、法律咨询等5个方面,聘请58名法律顾问建立“师资库”,为69个乡镇(街道)讲政策、解难题。每县(市、区)建立1-2个实训基地,开展现场教学、实战演练、以案代训11次、培训200余人次。右玉县编制违法倾倒建筑垃圾等3个实训执法案例,帮助提升基层执法人员实操能力。严格落实执法公示、执法记录、执法错案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完善执法工作操作规范,制定基层执法人员管理、监督等办法,推动司法所参与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聚焦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执法事项、执法行为,广泛开展政务公开、行政复议、投诉举报、审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防止“一刀切”执法、粗暴执法,严查严办腐败和作风问题。
  坚持建机制,着力完善执法体系
  市县两级制定指引性制度文件50多个,逐步构建起权责明确、运转高效、上下联动的基层综合执法体系。加强调查研究,梳理基层迫切需要的执法事项,持续优化调整执法事项清单。指导县(市、区)制定制度文件,明确县(市、区)执法队和乡镇(街道)、开发区、风景名胜区,以及县(市、区)政府所在乡镇(街道)与移民搬迁村的执法边界,压紧压实基层执法责任。普遍成立由县(市、区)长或党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基层执法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以来共召开8次专题会议,加强组织指挥和统筹协调。县(市、区)全部制定《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问题线索信息收集处置机制》,完善分级分类处置、案件移送、信息资源共享、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制度,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联合执法,努力实现违法线索互联、执法标准互通、处理结果互认,形成符合基层特点的部门协同、整体联动工作机制。指导试点县制定信息化指挥平台设计方案,谋划打造综合执法集中调度枢纽,统筹县执法队、乡执法队、村网格员三支队伍,努力形成“网格员吹哨、平台统一指挥、执法队报到”的联动模式。突出党建引领,依托快递物流行业党委,聘请快递、外卖、司机为移动网格员,延伸执法“前哨”和“探头”。制定群众参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举报办法,5个县(市、区)、58个乡镇(街道)设置并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拓宽群众监督渠道。
  坚持强保障,着力夯实执法基础
  建立以正向激励为主,服务、考核、奖惩“一体化”保障机制,鲜明实践实干导向,夯实筑牢乡镇(街道)执法基础。制定乡镇(街道)综合执法场所设置规范,69个乡镇(街道)全部设置案件询问室、听证室、档案室、涉案物品管理库,改造提升办公场所,有效保障执法信息登记、日常执勤、执法指挥调度、询问、听证、物证档案保管、执法车辆停放等需求,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市县两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在2022年预算779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县级继续增加专项经费697.6万元,购置执法用车86辆,配备执法记录仪、制式服装、防护用具等,不断改善基层执法条件。县(市、区)设置优秀执法人员表彰奖励基金6万元,群众参与举报奖励专项经费23万元,并按照工资的0.2%为执法人员购买意外险和人身安全保险,加大行政执法保障力度。6个县(市、区)全部建立执法激励和容错纠错制度,截至目前,对实绩突出的20名执法人员分别进行通报表扬、经济奖励等,对因客观原因造成的执法效果不理想,视情况予以容错。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建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从今年开始,每半年开展一次实地考核,组织县(市、区)直部门、执法对象、党员群众代表、媒体等方面参评,评出不同段位,实行奖优罚劣,评比结果与乡镇(街道)年度考核、执法人员个人考评相挂钩,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坚持促提升,着力增强执法效能
  细刻违法处罚“标尺”,推动行业监管与行政执法有机融合,实行人性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推动执法改革取得实效。以山阴县为试点,依法对下放的55项行政执法事项处罚裁量进行细化量化,经有关部门梳理、县司法局审核,形成《乡镇行使的行政处罚事项自由裁量标准》,为乡镇(街道)执法人员提供精准指引,同步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有效规范行政裁量权行使。推动行政执法与日常监管有序衔接,实现执法与监管互促共进。比如,一些乡镇存在违法露天晾晒煤泥行为,2天时间晾晒2000吨煤泥就能获利20多万元,按行政处罚条例仅可罚款1-2万元,违法成本太低,法律制裁起不到震慑作用。在行政处罚之后,进一步加强扣押运输车辆、黄土覆盖煤泥等行政手段,有效实现标本兼治。坚持“谁执法谁普法”,编发普法宣讲读本、手册近7万册(本),深入村(社区)开展普法活动160余次,宣讲法律、政策、案件,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教育引导企业、群众等执法对象知法、懂法、守法。探索建立执法效果后期评价制度,对执法案件进行随机抽查、跟踪回访,深耕柔性执法实践,持续提升执法规范化和群众满意度,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坚决避免因执法不当引起负面舆情或不稳定因素,降低执法风险,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市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后,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营造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公平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