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家长先“会说”孩子才“会听”
文章字数:1039
  家是孩子最温馨的港湾,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底气。作为父母,都希望与孩子深入交流,无话不谈,但在不少家庭中因为沟通出现问题而亲子关系紧张,冲突频发。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该如何说,孩子才能听进去家长的意见呢?
  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家长不能将自己的好恶,甚至是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虽经由父母而来,但他们仍然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性格、爱好和习惯。只有当孩子找到真正的热爱,才会忘我地投入其中,尽情绽放自己的才能。作为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管教,而不是全然的操控。否则,孩子的生命能量会在与父母进行权利争夺的过程中不断内耗,然后慢慢流失。最后,成为一个没有自我意识和想法的平庸的人。所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勇于尝试,用爱支持孩子不断进步。
  高质量陪伴,拒绝敷衍式问答
  很多父母回到家,见到孩子的第一句话多是“作业做完了吗”,孩子则会回答“做完了”,这一问一答看似母慈子孝,实则暗流汹涌。仅仅“做完了”三个字,怎么能反映出孩子的学习状态和成果呢?父母只关注孩子的作业就可以了吗?我认为,父母应当多观察,少说话。回到家先跟孩子拥抱一下,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然后再进行观察。包括: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是专注的还是不耐烦的;倾听孩子闲聊,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感受孩子的情绪,是愉快的还是有一些低落。观察之后,建议家长要想一想跟孩子说什么,说的内容应该是有引导性和建设性的,拒绝重复无效的唠叨。此外,家长在与孩子谈话时,不要句句不离学习。聊天的话题可以多种多样,可以聊聊学校生活的琐事,也可以聊聊社会新闻、国家或国际大事,孩子在这方面有思考,也是对思维的启迪。
  正面引导,多给孩子一些认可
  蔡志忠说:“指导不是去纠错,而是去表扬对。”如果您想让孩子往东边走,当他走向西边的时候,不鼓掌;当他一偏向东边的时候,就使劲鼓掌。人天生是期待别人的肯定和赞美的,孩子更需要父母不断地给予积极的反馈,肯定他的努力和进步。在肯定和认可的基础上,家长再对孩子提出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加有动力去做。这种外部的正面强化会增强孩子的自我认同,给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能量,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信心,也会让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
  身为父母,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学习和反思的过程。家长应以开放的心态,全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的热爱,鼓励孩子做自己,尽情绽放独属他的人生之花。
  据《今晚报》作者:黄淇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