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高士英先生寻宝记(上)
文章字数:2202
  ●殷培续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朔县政协副主席高士英先生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论官职,他不过是个副县级,职位并不算高;论身世,他出身农民家庭,世代务农,也不显赫;论经历,解放前太原师范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从政前当了半辈子“孩儿王”。为啥高老先生成为朔县家喻户晓的“名人”?这得从其尽心竭力地保护文物、抢救国宝说起。
  且不说他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数年写议案提建议,促成国家文物部门开列巨款,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寺弥陀殿落架大修;也不道他大声疾呼,四处奔波,惊动省市领导,使马邑古城墙得以有效保护,并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仅就文物界传为佳话的“高老寻宝”的感人事迹,拙笔记实,与读者分享。
  高老这次寻宝,是他1983年在小平易公社开会期间偶然的一次 ——
  突发奇想
  1983年8月,为抢救党史活资料,中共朔县县委召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本籍老干部,在小平易新落成的公社大院召开座谈会,回忆烽火岁月,抢救地方珍贵党史资料。我有幸作为工作人员,和年近六旬的高老先生同在第二组,住在一个房间。
  盛夏八月,骄阳似火。会议第一天吃过午饭,我和高老回房间准备午休,打开房门,新建的宿舍一股热闷气扑面而来,熏得我俩踉跄退出,等了一阵,屋里还是热气腾腾。高老突发奇想,拉着我的手说:“小殷,今天咱不要午休了,我引你去个地方转转!”我20出头,刚参加工作不久,出于对老者的尊重,愉快地答应下来,随口道:“好的,去哪?”高老笑着说:“恐怕你咋猜也猜不出来,去了你就知道了。”
  高老前行,我跟着就出了公社大院的门,沿着大路径直往西走去。正值三伏,太阳出奇得热,像个火炉子烤在脸上,一会儿俩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高老走到临街的“小平易供销社废品收购站”门前驻足观看,一把“铁将军”紧闭房门。他双手扒宽门缝一瞭,大声说“有货”!我大惑不解,心想:莫非先生从城里跑到乡下,是冲着废品来的不成?笑着问:“您老这是来收购废品呀?”“这后生有脑筋,说的差不多,与废品有关。”高老如此幽默的回答,更使我如坠云里雾中。
  说话间,一个身着工作服、体态敦厚结实、年近三十的后生欢步走来:“是高老师啊,稀罕!您这大热天的,来收购站有事啊?老晌了,咱们先吃饭吧!”
  高老拉着来人的手说:“我早就打听到你毕业后在这里工作。今天我们在公社开会,趁午休我和小殷来你废品库看看,我们已吃过午饭。”说完高老回过头来向我介绍,这是收购员,叫王来福,是他的学生。王来福边找钥匙开门,边不解地问:“我库里都是些破烂货,没啥看头!”房门打开后,我们进去一看,只见地上一堆金属废品,叉叉吊吊、杂七杂八。见状,高老却眉飞色舞:“我今天正是冲着这堆废铜烂铁来的,你俩帮我翻上一遍,说不定废品里拣出宝贝哩!”说着高老身先士卒,扑倒身子灰溜溜地翻了起来,我和王来福也随他一起动手。
  高老边翻边给我们讲开了朔县历史:“咱朔县最初叫马邑,后改称善阳、楼烦、招远、朔州等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2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此居住生活,繁衍生息。秦以后逐渐成为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相互碰撞融合的区域。”
  高老见我俩边翻、边听得津津有味,讲得更来劲了:“曾几何时,咱们这地方是古战场,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兵荒马乱,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所以古遗址甚多,历代遗留下来的兵器、陶器、瓷器等文物时有发现。”说着,高老站起来展了展腰,长出一口气,指着脚下的废品说,“这堆东西都是从附近村里收来的,一般农民不懂,说不定就把宝贝当废品卖到这里……”
  一堂历史课,点醒懵懂人。讲到这里,我茅塞顿开,原来高老意境深远,眼界开阔,是带我淘“宝”来了。此时此刻我被高老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超前理念所折服,更佩服他从废品中找寻国宝的大智慧。心里喃喃自语:难怪人们都说他是朔县的“活化石”和“文物保护神”,真是名不虚传。
  他这种不顾年迈体弱,牺牲休息时间,拯救文物的家国情怀,令我肃然起敬,他的光辉形象在我心中更加高大起来。心想,高老的举动或许今天真能——
  感天动地
  这样,我们更加快了翻检的速度,偌大一堆废品眼看就要翻完,却一无所获。正准备收工之际,高老发现东墙角一堆铜钱夹杂的碎小铜器,用手一翻,一个长有尺数、宽约寸余、绿绣斑斑的铜质条子映入眼帘,他拿起来用衣角轻轻抹去上面的灰尘污垢细瞅,上面隐约显现镌刻的文字,激动地喊:“快看,有铭纹,上面有铭纹!”
  我俩不约而同地站起身来靠近高老,六只鸡蛋大的眼睛聚焦一处。只见他左手紧攥着酷似短剑形状的铜条,右手指着上面不太明显的两行篆文,兴奋地说:“好像战国文字,推断这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铸造的防身短剑。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感天动地了!”
  我坚信高老的推断并非空穴来风。知他从小学习勤奋,偏爱文史,参加工作后刻苦钻研史志,又置身朔州这座秦代就始建的马邑古城,近年来经常参与文物考古工作,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是朔县考古方面学养深厚的专家之一。
  兴奋之余,高老原地蹲下继续翻拣,果然又从那堆杂铜碎钱中找到一把较短的残剑,美中不足的是缺了剑尖部分。我们寻遍库房的边边角角,并未有新的发现。临别时高老问王来福这些废铜的来胧去脉,他隐约记得是邻村赵家口一位农民前些日子卖来的,还说这里的废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县里的费品收购站。王收购员透露的这两条信息,在高老看来比黄金还重要。为准确得到剑的出处,尽快找到剑尖,高老决定先去赵家口找卖剑者了解情况,后到县废品收购站继续找寻剑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马不停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