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4版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奋力书写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新篇章
——写在6·9国际档案日”即将来临之际
文章字数:8913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5月16日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关键时刻,在“6·9国际档案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感悟领袖对做好档案工作的殷殷嘱托,深刻认识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推进实施全市“十四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聚焦“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着力构建起与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相适应的档案事业发展新格局。
  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
  档案工作承担着“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重要职责,政治定位、政治特质、政治功能十分鲜明,档案工作者只有坚定政治立场,才能牢记“档案工作姓党”的政治属性。2022年4月市委中心组将《习近平关于档案工作、历史学习与研究、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摘编》列入中心组学习内容,我们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关心关怀和殷切希望,紧密联系档案见证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紧密联系档案工作主动跟进我市转型发展提供的有效服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2022年12月全市党办系统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培训将档案业务内容列为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我们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紧密结合档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紧密结合档案工作年度目标任务,紧密结合推进档案工作的政策举措,把档案工作的政治标准落实到档案收集、整理、保管和开放利用全过程,正确识别和防范化解档案领域各类风险特别是政治风险,确保档案工作这一重要的基础性、支撑性工作方向明确、立场鲜明,确保全市档案系统工作人员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责。
  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提升依法治档水平,不断推进档案事业新发展
  新修订的档案法为解决档案事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法律遵循,我们以新修订的档案法为抓手,强化依法治档能力,破解档案工作存在的矛盾问题。全面推行机关档案管理“三合一”制度。市档案局、馆工作人员深入市直机关单位调查研究,分析档案工作现状,从推进机关单位落实“三合一”这项基本档案制度入手,夯实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紧扣科学制定档案分类方案、确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准确划分档案保管期限和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3项主要任务,统筹推进全市75家市直单位档案分类、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指导、编制和审查工作,切实解决一些机关单位重业务轻档案工作、重习惯性行为轻规范化开展、重突击交账轻持续开展等问题,不断提升机关档案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深化档案机构改革实现局馆分设,探索建立局、馆协同推进工作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党办“联系各方、协调左右”的职能优势。成立朔州市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档案馆,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办(档案局)牵头、档案馆主动担当、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深化“局馆联动”模式。市档案馆受市档案局委托,履行业务指导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局、馆工作实现有效融合,构建起党委领导下局馆紧密协作、高效联动、优势互补的工作机制。健全完善与新修订的档案法相适应的档案制度体系。在档案规范整理、移交进馆方面,明确要求建市以来一直未整理移交且积存量较大的部门单位,组织专业团队,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实施“破零行动”。科学分类、组卷编目、系统归档,按单位保管最长不超过20年要求移交进馆。上轮机构改革后新组建单位,将合并单位的档案登记造册、分类立卷、规范整理后移交进馆。现单位每年形成的档案,按照归档要求,整理立卷、装订成册。本单位档案室难以满足档案保管需求,向档案馆移交档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明确要求一体推进省、市、县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建设,畅通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利用渠道,实现民生档案跨馆“一网通办”。积极推进档案数字化工程建设。明确“十四五”末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数字化的硬性任务,县级综合档案馆数字化档案数字率达到80%,市档案馆具备电子档案接收能力,逐步实现传统载体档案原件与数字化副本同步移交。在档案安全保障方面,明确档案安全是档案工作的底线,是档案事业的根基,必须强化红线意识。持续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扎实保障档案馆库、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安全。在加大档案开放利用力度方面,档案主管部门围绕缩短档案开放期限、增加开放档案门类、扩大开放主体、拓宽开放渠道和方式等推动建立档案开放审核机制,提高档案开放效率,提升档案服务覆盖面。在提高档案开放利用程度方面,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围绕发挥文化宣教功能、为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提供文献参考和决策支持、向党委或政府报送档案参考资料、开展档案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主动作为,推动用好用活档案资源,提高档案文化传播力。
  制定下发档案工作任务清单,层层传导压力,解决档案工作的突出问题
  市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2022年全市档案工作专题调研情况,对照《山西省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监督检查反馈意见整改方案》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发全市2023年档案工作任务清单,对完成阶段性整改任务、推进长效整改提出明确要求,推动市直单位档案工作步入依法管理轨道。对市直单位档案工作提出分类整改要求。要求相关单位对号入座、找准位置,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倒排时间、挂图作战,靶向治理、精准施策,突出补短板强弱项,加强档案工作常态化、档案业务标准化以及档案队伍专业化建设,实现档案工作达标升级。压实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责任。市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全市75家市直机关单位“一把手”签订了责任书,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形成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科室全力抓,上下齐抓共管任务清单落实的强大力量。建立定期评价机制,根据任务清单推进情况,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掌握情况、分析研判,既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人力物力问题,又解决掌握运用档案专业法规、政策和档案基础知识,提高专业能力水平,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问题。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进落实任务清单列入各级各部门年度考核指标内容,各单位建立档案工作联络员制度,根据重要时间节点和清单任务推进完成情况,定期与市档案局、馆沟通联系,市档案局、馆根据进度完成情况,统筹协调相关部门,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和突出问题。建立督促检查机制,督促检查情况进行通报,从严要求,从严管理,确保主要任务有成效、具体任务有着落,不断推进全市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档案工作活力,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建设
  深化档案管理体制改革。2019年档案系统实行机构改革,在市委办加挂市档案局牌子,市委办(市档案局)负责档案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执行、档案业务指导和验收等行政职能;市档案馆承担着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等职能。档案局、馆分设使档案局更好地履行行政职能,明晰法律责任。档案馆更好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我们要继续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实现局、馆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更好推动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加强档案法宣传。市档案局、馆将“6.9”国际档案日作为普及档案知识活动宣传日,围绕活动主题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持续时间一周左右,让居民群众接受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档案宣传教育。2022年我们围绕“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活动主题,向过往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大力宣传新修订的档案法和档案基础知识,设立咨询台答疑解惑。结合档案工作实际制作摆放了主题展板,图文并茂地反映全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领域的变化,呈现出建设现代化塞上绿都、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美丽图景和生动实践。山西省人民政府网各市动态登载,山西电视台晚间新闻播报。发挥报纸和公众号平台受众面广的优势,在《朔州日报》开辟专栏举办档案日主题征文、有奖知识竞答,大型商超LED滚动宣传,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送新修订的档案法条文解读。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优势,让蕴含党的初心使命的红色档案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时代主旋律。加强档案执法工作。市档案局依法落实档案行政管理主体责任,编制和公布权责清单,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提高档案行政职权运行规范化水平。市档案局牵头、联合司法局共同推进档案执法队伍建设,实现档案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市档案局、馆整合资源力量,定期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履行法定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021年市档案局印发《关于开展档案行政监督检查的通知》,对46家行政机关开展了档案监督检查工作,覆盖率达78%;2022年市委办公室下发《关于对县(市、区)、经济开发区、市直单位档案工作监督检查的通知》,对47家市直机关单位开展档案监督检查工作,覆盖率达80%。加强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档案专项检查。深化档案领域“放管服”改革,提升档案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推动新修订档案法列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档案部门岗位培训内容。强化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监管。加强对煤炭安全生产、农牧融合发展、民生改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档案工作监督指导。规范开发区档案工作,引导省级以上开发区建立区内企业档案管理服务平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抓好乡村建设档案工作。创新档案业务监督指导方式。健全“互联网+监管”手段,市档案局通过山西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上报监管目录清单和实施清单,推进档案业务在线监督指导,提升档案治理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全力推进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建立企业档案工作分类监督指导机制。探索开展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业务建设评价工作。创新建设项目档案监督指导方式,对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实行事前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探索开展非国有企业和社会服务机构档案业务指导,引导档案服务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强化档案收集,规范整理入档,深入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强化档案资源前端控制。市档案局、馆加大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业务指导力度,全面推行档案分类方案、文件材料归档范围、档案保管期限表“三合一”制度,提升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性和整理规范性,推动文书、科技、音像、专业等档案专门立档、集中管理。联合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煤炭、电力、高端陶瓷、碳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建档指导工作,确保重要经济领域档案齐全完整。做好机构改革涉改单位和产权变动企业档案处置工作,合理确定档案归属流向。规范村、社区建档工作,更好服务和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精准记录并服务好转型发展进程,做到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主动跟进服务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全市重大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围绕全市“12+8”重大问题调研、行动方案及工作推进情况,做好有关文件材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加强“三个一批”重大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确保项目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加强城建、水利、交通等领域的档案管理,发挥档案在城市改造提升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档案规范整理、移交进馆。细化档案移交接收流程,明确档案移交接收要求。2023年4月市档案馆印发《朔州市档案馆档案接收工作规划》,将我市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全市中心工作等重点领域档案,以及反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档案列入进馆范围。推动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制定中长期档案接收规划及年度接收计划,建立档案馆年度接收计划及实施情况报备制度。推动到期档案依法及时移交、有序进馆。财政局、交通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科技局、团委等单位档案移交进馆,共计51441件,比2021年移交进馆档案30320件增加70%。水利局、交通局等工程项目档案移交进馆,总计2600多卷。做好二级机构档案移交接收工作。鼓励非国有企业、各类社会组织向各级综合档案馆寄存、托管、直接移交有公共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档案。强化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档案收集整理。健全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档案工作机制,规范开展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文件材料归档和档案接收、征集、整理工作。2021年6月市档案局与相关单位联合发文《关于做好精准扶贫档案归集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档案归集工作的通知》,加强“两类档案”归集工作。2021年底脱贫攻坚档案11569件、208568幅移交进馆,2021年至2022年底疫情档案3828件、23998幅移交进馆。市档案馆开展重大历史事件、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等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建成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专题数据库。做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活动以及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档案收集工作。加强民生和地方特色档案收集征集。加强学籍、婚姻、就业及社会保障、土地承包、林权改革、人口普查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收集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风、名人名胜、名镇名村、名优特产等具有地方特色档案的收集征集工作。加强红色档案收集征集。立足朔州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右玉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加强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鼓励社会和个人向综合档案馆捐赠红色档案。推动档案馆与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在红色档案资源共享方面加强合作。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注重民生改善,持续推进档案利用体系建设
  加大档案开放利用力度。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开放审核机制以及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开放审核有关制度,实现档案开放审核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常态化。市档案馆建立接待查档和开展档案利用服务管理制度,定期召开档案开放鉴定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档案开放审核工作,通过网站或其他方式公布开放档案目录。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基本完成1998年前的档案开放审核工作。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结合实际依法提前开放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档案。深入挖掘档案资源,及时精准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建立重大活动、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相关档案利用机制。持续优化档案利用环境,简化利用程序,满足人民群众的档案信息和档案文化需求。一体推进省、市、县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平台建设。畅通民生档案信息共享利用渠道,实现民生档案跨馆“一网通办”。大力推进民生档案资源跨层级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加大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力度。加强红色档案资源挖掘整理,用档案讲好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使命的故事。把红色档案资源开发利用与党性教育、“四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红色档案的教育、激励、感召作用,激发奋进新时代、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纪念活动,市档案馆依托“触摸历史、感知岁月”档案展厅和荣誉阵列室,档案文献、资料图片和原始实物,形象生动地展现我市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风土人情、奇妙的自然景观和巨大的发展成就,充分发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加强馆藏档案资源开发,举办各种展览展示活动,办好《朔州档案》,推出一批档案编研精品。聚焦弘扬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深入挖掘右玉西口文化、怀仁陶瓷文化、平鲁门神文化、山阴乳品文化等地域文化内涵,认真研究遗址遗迹、传统村落、特色建筑、民情风俗等地域文化传承,以丰富的史料文献和档案资源,阐释右玉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的历史文化脉络和文明传承基因。聚焦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挖掘上世纪七十年代山阴县推进黄牛改良档案资源,阐述农牧融合发展新模式顺应我市农业发展趋势,对深入理解我市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坚持以农载牧、以牧促农不动摇,坚持把畜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培育产业提供有益参考。聚焦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影像档案收集,通过时空场景对比,展现边塞长城、文化遗址、自然美景等,传播好朔州美丽声音,讲好朔州历史故事。
  加强日常监管,筑牢安全防线,扎实推进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着力完善档案安全监管机制。严格落实档案安全主体责任和主管部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档案安全管理责任制。加大档案安全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压实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安全责任。2022年用两个月时间,市档案局、馆开展全市档案工作调研督导,以防水、火、电、霉、潮、虫为重点进行拉网式摸排,查漏洞、强弱项、补短板,推动市直单位和六县(市、区)档案实体安全落实专人管理、专职专责,消除档案安全风险隐患,严守档案安全底线,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档案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市档案馆把档案库房安全排查作为经常性工作,对库房温湿度和档案安全检查情况日记录、周汇总、月总评。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每年组织开展档案安全风险评估、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处置演练。规范档案服务外包工作,加强对涉及档案安全的数字化加工、信息系统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加强档案馆库建设和管理。2016年市综合档案馆建成竣工,总面积9280平方米,为档案“三个体系”建设、拓展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促进档案工作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朔城区档案馆2023年8月底前投入使用,平鲁区档案馆12月底前投入使用。档案馆(室)配齐各类安全防范设施,严格落实“八防”措施,健全制度、台账管理、专人专责,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定期排查档案馆(室)安全隐患,抓细落小,严防档案损毁和失泄密事件发生,确保档案实体安全。改善乡镇、社区档案保管条件,配齐档案安全设施设备。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严格落实档案信息网络安全保密制度,认真落实各项技术安全防范措施,配齐网络安全保密设备,确保档案信息存储、传输和服务利用的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权限设置,对联网的核心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堵住网络失泄密漏洞。定期排查办公系统、电子设备风险隐患,提升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安全水平,实现系统和信息可管可控。定期邀请保密、机要、通信等部门人员对日常档案保管、规章制度落实、网络信息安全等情况进行检查。强化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安全保护体系。严格执行档案保密管理制度、上网档案信息审查制度和档案利用制度,确保档案利用安全。加强对重要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测试。扎实做好档案数字资源备份工作,完善备份机制,实现馆藏全部档案数字资源完整备份。市档案馆与河南省开封市档案馆、临汾市档案馆签订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协议。推进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实现重要电子档案异地异质备份。
  强化数据赋能,促进服务升级,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完善档案信息化发展保障机制。主动融入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推动建立档案信息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大档案信息化工作指导、推进和监督力度。推动市、县(市、区)党委、政府将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地信息化发展规划,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将档案信息化纳入本单位信息化发展规划,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强化档案数字资源建设。推动市、县(市、区)综合档案馆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到“十四五”末,县级综合档案馆数字化档案数字率达到80%,市档案馆具备电子档案接收能力,逐步实现传统载体档案原件与数字化副本同步移交。推进市档案馆数字化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建设数字档案馆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市数字档案馆项目按照国家数字档案馆规范标准,总投资800多万元,建设内容包括应用系统、基础设施、档案资源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历时一年多该项目即将竣工验收,极大地提升市档案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档案惠民服务更好地融入“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我们要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强化数据安全管理,做好技术迭代升级工作,更好地服务档案业务需求。
  坚持党建引领,突出政治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档案工作,必须有一支政治坚强、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档案干部队伍。我们将强化党的领导、狠抓理论学习、创新档案工作作为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强化党的领导,狠抓责任担当。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重点,突出领导班子政治引领,严格干部日常管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聚焦疫情期间下沉社区志愿服务,全市档案系统干部职工迎难而上、主动担当,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巡查街巷、防堵路口、宣传防疫等,党员干部冲在前,困难面前不退缩,经受政治考验、接受实践锻炼,书写出一份优秀的“战役档案”。狠抓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意识。始终坚持把“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作为党员干部固信仰之“基”、补精神之“钙”、铸党性之“魂”的主要载体,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组织开展党章党纪党规等专题系列学习讨论,让党员干部时时刻刻锤炼党性修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打牢思想基础、提高思想觉悟、强化责任担当,主动跟进服务市委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创新档案工作,提升工作成效。清单管理,打破档案发展“瓶颈”。通过制定下发2023年全市档案工作任务清单,并执行定期调度指导、定期督促检查、定期考核验收等工作机制,破解市直机关单位档案归档难、归档慢的难题。主动对接,促进工作开展。针对各部门各单位档案规范整理、移交进馆遇到的实际困难,市档案馆工作人员服务前移,将业务指导送上门,切实解决机关单位档案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便民利民,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建立岗位责任制,推行首问负责制,简化查档手续,全面落实“一次办好”“零跑腿”等服务要求,疫情期间提供线上查档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档案获得感、满足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让我们牢记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开创档案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现代化的塞上绿都作出档案新贡献。
  市档案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