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晚报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棵冬枣树的“七十二变”
文章字数:671
  一件件精巧的木雕、一盒盒精致的点心、一片片精美的茶叶……记者见到这些产品时,一时很难将它们与“冬枣树”联系起来。
  “可事实是,这些都是从冬枣树衍生而来的。”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告诉记者。
  沾化区具有悠久的冬枣种植历史,2011年5月,“沾化冬枣”就被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去年,沾化区30万亩的冬枣林共产出冬枣6.3亿斤。近年来,聚焦产业增效、枣农增收,当地持续加大品牌打造,促进产业链条延伸。
  在位于沾化区的滨州尚亿食品有限公司原料加工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分装样品、调配馅料。馅料研发负责人牛绍峰说:“以冬枣为媒,我们研发出了莲藕冬枣、菠萝冬枣、冬枣蜜柚等十余种馅料,制作出了冬枣酥、冬枣糕、冬枣颗粒等8款糕点。”
  在沾化区下洼镇的枣木雕刻非遗工坊内,大到家具、人物雕塑,小到手串、桌面摆件,形态各异的枣木雕刻品让人眼花缭乱。
  走进沾化区冬枣研究所,记者还看到了冬枣花蜜、冬枣蜜枣、冬枣精酿啤酒、冬枣芽茶等一系列产品。“枣树全身都是宝,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种枣。”采访中,村民调侃的一句玩笑话,却恰恰道出了冬枣产业发展的秘诀。
  在沾化,一棵冬枣树实现了“七十二变”,既结出了鲜食的冬枣,还能“炒”出茶叶、“酿”出蜂蜜、“刻”出木雕……小小的冬枣,不仅积累着产品形态的“量变”,更带来了美好生活的“质变”。
  如今,沾化共引进培育了8家涉枣企业,还新建了冬枣生态旅游区。“接下来,我们将打通沾化冬枣特色产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壮大产业集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沾化区委书记袁志勇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