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晚报 >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3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高士英先生寻宝记(下)
文章字数:2746
  ●殷培续

  穷追不舍
  我们满载而归。高老越想越觉得夜长梦多,要趁热打铁,事不宜迟。于是下午二人向会务组请了假,骑着两辆公用自行车,在公务员小刘的带领下直奔赵家口村,找到赵理厚主任。小刘相互作了介绍并说明来意,热心的赵主任引领着我们,沿门逐户地打听近日到收购站出售废品的卖主,终于在村东三间土窑院里,找到一户赵姓农民,赵大爷说他前几天去收购站卖过一筐废旧铜钱铜片,但矢口否认铜剑是他卖的,高老拿出两柄短剑让他辨认,陈老汉直摇头。在高老的耐心开导下,老汉说,前一个月在自家地里刨草根时,无意中刨出一堆铜钱,随同家里攒下的碎铜片一并卖到收购站,并未见过铜剑之类的物品。
  一天的辛苦找寻,赵家口东西两村近200户全都登门拜访,虽收获不大,但也得到一些与铜剑看似并无关联,实则具有内在联系的信息。当我们原路返回公社时,已近午夜,饭点已过,我们只好空腹而卧。一晚上高老辗转反侧,浮想联翩:辛苦一天,喜忧参半。喜的是宝物到手,忧的是剑尖何时找到。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和煦的阳光已照进房间半墙高。
  早饭过后,高老吩咐我留在公社参会,他独自一人踏上寻宝路,早早乘车直达县供销社下辖的废品收购部。此部负责收缴全县17个公社收购站的金属废品。为行事方便,他礼贤下士,首先拜访了县供销社主任张茂兰,张主任半开玩笑半正经地说:“高主席大驾光临,有何指示?”“何谈指示,是求你来帮忙!”高老放低身段回话。张主任直言:“您有什么事我能办的尽量办,您尽管说!”高老把昨天寻宝的前前后后讲了一遍,说:“想来你下属的废品收购部碰碰运气,大海捞针,看能否找到剑尖,请你和下属打个招呼,开个绿灯。”
  高老的良苦用心,换来张主任的一片热心。他马上把收购部经理小王找来,让其全力配合,提供一切方便。这样高老兴高采烈地随王经理来到废品库。
  近千方平米的库房,地上堆放的废金属小山似的,全部翻倒一遍工作量太大。高老正一愁莫展之际,张主任来到库房一看,也有同感,于是他当机立断地指示王经理,马上找来五名女工,交由高老统一指挥,帮助翻检,从而大大加快了进度。
  女工们一件一件地翻,高老目不转睛地盯,生怕漏掉“大鱼”而成千古遗憾。为不耽误时间,高老自掏腰包,中午从街上购回便饭,席地坐在废品堆上和工人一起用餐。连续奋战两天两夜,小山似的废品堆翻了个底朝天,丝毫没有发现剑尖的影子,深感遗憾。小小挫折并未挫伤高老寻宝的积极性,他丝毫没有半点厌倦,坚信自己的诚心定能再次感天动地。
  临走时高老再三感谢张主任的鼎力相助,感激收购部的全力配合,反复叮嘱库房保管员,入出库时千万留意剑尖。从此高老成了县供销社废品收购部的一名“常客”,隔三差五就来库房“上班”,星期天更是全天候“蹲点”,风雨无阻,冰雪不挡,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期盼——
  奇迹再现
  1984年8月12日,奇迹真得又一次出现。
  这天,高老清早起来出门锻炼,只见温馨的小院里那棵枝头挂满累累果实的小树上,飞来两只喜鹊,尾巴一撅一撅,“喳喳喳”地叫个不停,高老也没在意。当他轻揉太极一个小时返回院子,觉得很是奇怪,这对花喜鹊不仅还在,竟然绕着他的头顶飞来飞去,叫得更欢了。他进门对老伴说:“日怪了,时常不见个喜鹊,今天咱院里的喜鹊长时间驻留盘旋,叫个不停。”老伴脱口而出:“喜鹊叫,贵客到,昨晚我梦见太原他舅舅回来呀,可能是托梦来了……”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高老吃过早饭,和往常一样来到废品收购部“上班”,正好遇上小平易供销社送来一车废品,快要卸完,高老马上蹲下来仔细翻拣,结果很快就从一堆铜器里拣出疑似要找的残片,他将信将疑地从腰间皮包里掏出那柄断剑一对,严丝合缝,破剑重圆。只见高老激动得像个小孩似的,喜出望外,手舞足蹈……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这泪花倾注着高老的点点心血;这泪花记录着高老一路寻宝的曲折艰辛;这泪花饱含着高老热爱文物、护佑国宝的殷殷浓情。高老心想,真是应验了老伴昨晚的梦,只不过梦的主人公由“贵客”变成了“瑰宝”。
  真是无巧不成书,1984年8月12日,找到剑尖的今天,正好是1983年8月12日找到残剑的那天。两年同一天,破剑获重圆,奇中堪称奇,险中真见险。真是初心永恒,天道酬勤,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为感谢一年来帮他寻找剑尖的收购部工作人员,更为了庆贺破剑重圆,珠联璧合,高老慷慨解囊,中午在县城最高档的静远楼饭店设宴庆功,邀请收购站的几名工人和好友聚餐。大家满面春光,其乐融融,盛赞高老先生永不言弃的可贵精神。席间猜拳行令,推杯换盏,热闹非凡。高老在饭桌上当下表示,待鉴定结果到手,无论几品几级都要无偿捐献给国家,充分表现了高老无私无畏的——
  高风亮节
  高老凭他渊博的文史考古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始终认定两柄宝剑不同凡响,但毕竟未经权威部门鉴定不能妄下定论。于是他迫不及待地寻找鉴定渠道。正好省文物考古部门,在即将开采的平朔露天煤矿生活区发掘汉墓,中国历史博物馆专家,在胡德平书记的带领下,赴朔指导文物发掘。
  高老会同县文化局长雷云贵带着两柄残剑,找到胡书记给他看,胡德平接过残剑一边认真端详,一边细听高老叙述两剑出土地点和曲折经历,并不时插话询问有关情况。听了高老的详细介绍,看了残剑,初步断定为战国晚期剑,属国家贵重文物无疑,并答应过几天带回北京帮助修复,会同有关专家作出准确鉴定,得出结论。
  胡书记对高老热爱文物事业,历经艰难抢救国宝的义举给予高度评价,提倡大力弘扬高老这种热爱文物、抢救国宝的高尚精神。高老心里热乎乎的,倍感欣慰,表示在有生之年要继续发挥余热,为文物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两个月后,胡德平再次来朔指导考古,随身带来了修复后的两柄宝剑和《专家鉴定书》,确认为战国剑,属国家一级文物。根据两剑出土地点、造型、材质、工艺、铭文记载认定:一柄为战国晚期的春平侯剑,一柄为相乐宝剑,均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次两剑在朔首次发现,对研究战国时期我国北方地理、军事、兵工技术、铸造水平、镌刻工艺、书法艺术等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同时,他建议高老写成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
  高老得知这一结果真是心花怒放,再次表示将无偿捐献国家。目前这两柄宝剑陈列在山西博物院,为镇馆之宝,并多次在北京、南京、浙江等地展出。高老撰写的《朔县赵家口发现战国剑》一文于1989年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考古与文物》第三期上。
  我国大思想家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名句,是对高士英先生不图名、不图利、不怕苦、不怕累,志存高远、百折不挠抢救国宝的爱国行为的最好诠释。如今高老虽已驾鹤西行,但他这种可贵精神和高尚情怀,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广大。
  谨拟打油小诗一首,对高老表示深切地缅怀和崇高的敬意,愿在天之灵有所感悟。诗曰:废品引来考古迷,大海捞针堪称奇。国宝现世闪闪亮,铜剑合璧熠熠辉。汗水浇得花儿艳,心血换来果枝累。老牛何惧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